摘要:本文探討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三個基本問題,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依據;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民主式; 思想政治教育; 內涵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8)04-0183-03
以人為本,強調民主、平等、尊重,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xiàn),是現(xiàn)代人較高層次社會性需要的一部分。針對現(xiàn)代“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1]的特點,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適時導入“民主”的理念。
一、 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依據
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將社會主義的民主觀、現(xiàn)代民主教育思想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民主平等的原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積極參與、主動合作、各抒己見、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的一種教育形式。其中包括教育目標的民主、教育內容的民主、教育環(huán)節(jié)的民主、教育環(huán)境的民主、教育手段的民主等。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方面灌輸教育模式,使被教育者變被動式的接受教育為主動獲得式的自我教育,采用“我出題目你做文章,大家上講臺,獨立思考,相互啟迪,統(tǒng)一認識”的討論式、辯論式等互動教育形式。
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應用價值,從思想淵源上說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規(guī)定著實踐朝著既定的目標發(fā)展。人的這種主觀能動性,說明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決不會消極被動地接受教育。這就要求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客觀地對待主體的能動性,充分尊重人,關心人。盡管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據社會所要求的一定思想觀念、政治觀念、道德規(guī)范來對其社會成員施加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但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效,就必須注意到對象具有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味從教育者主觀自我出發(fā),而必須從教育對象出發(fā),把教育對象真正作為能動的主體看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實踐活動要想取得好的結果,就必須充分發(fā)揮教育對象的主觀能動性。
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新時代人們的思想特點決定的。在新的歷史形勢下,人們的自主意識、參與意識、效益觀念、互利觀念、平等觀念大大增強,總體來說是民主意識的增強。從一定層面上來說,這些觀念意識的增強是一種可喜的現(xiàn)象,這正是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但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由于教育對象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那種純粹依靠指令性的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無法把教育內容滲入到受教育者的內心世界,久而久之,會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滲透民主理念和機制,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從心理上完全放松,符合新時代人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模式,便于調動受教育者思維的積極性和發(fā)散性,有利于保護和培養(yǎng)新時代非常需要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
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內在機制。教育對象能否形成思想上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能否起作用的前提基礎。這既需要教育者的啟發(fā)、誘導和施加有效的影響,也需要教育對象自身內在因素充分發(fā)揮作用。個體思想是每個人自己所特有的。它是個人獨特的社會經歷與需要動機的反映,或者說是人腦對主體自身社會存在的能動反映。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作用,還表現(xiàn)在必須把教育者所講授和傳輸?shù)男畔然癁樽陨淼乃枷胗X悟和道德品質,成為內在的思想政治素質。這個過程不是教育者單方面所能實現(xiàn)和完成的,必須通過受教育者對教育信息的消化理解,由知而信,由信而行,才稱得上真正意義的接受。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通過受教育者自覺自愿的內化和認同,教育才能收到最終的效果。
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必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代表社會的進步,把握時代的脈搏,導人向上,催人奮進。實踐證明,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緊密結合新的歷史條件才能不斷獲得新的生機和活力。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在新的形勢和任務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依據優(yōu)良傳統(tǒng)奠定的堅實基礎,大膽改革,努力創(chuàng)新,才能保持和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勢。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能夠增強教育對象的自主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增進勾通交往,培塑積極向上的性格,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二是可以在教育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把政治文明的要求充分貫徹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三是能夠通過有效地民主教育途徑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到教育對象的思想中,突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難以溝通的瓶頸。
二、 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1. 教育對象主體性的凸顯。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實現(xiàn)全體受教育者全面、主動、生動活潑的發(fā)展,從而使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更凸顯。其一,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不再一成不變,而是源發(fā)于主體本身的、更貼近人本質的、隱蔽在政治理論知識背后的能力系統(tǒng)、價值觀念的教育。在具體目標的制定上,教育要素既包括經驗、事實、原理性的內容,也包括能力要求、思考方法以及與教育內容相關的道德情感、價值觀念、個性品質等因素。其二,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的能力不再是受教育者僅學會認知、學會吸收就夠的,而是要求學會探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注重通過積極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育目標的導向上,要體現(xiàn)理論學習能力與駕馭信息能力的整體合一,注意將信息的收集、處理和使用的能力整合到學習的能力之中,將思維活動過程與信息的處理過程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2. 教育內容開放性的展現(xiàn)。以受教育者發(fā)展為本的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現(xiàn)鮮明的時代感,體現(xiàn)動態(tài)的開放性,它要盡力構筑開放的教育內容,提供豐富的與受教育者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建立教育內容與廣闊信息資源間的緊密聯(lián)系。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教育內容的移植和簡單照搬,它特別需要教育者的創(chuàng)造性加工。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將教育內容變成有利于受教育者學習的教育內容,變成提高受教育者思想覺悟的教育內容。其一是內容結構化,建立要素明確、聯(lián)結穩(wěn)固、概括性高、派生性強、親和力大的結構,有利于受教育者自主處理信息,形成概念圖式;其二是內容問題化,依據受教育者心理發(fā)展特點確立學習層次,以有限知識點構建問題序列,采用“問題、情境加方法”的綜合解決問題模式,培養(yǎng)受教育者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三是內容經驗化,盡量發(fā)掘和利用貼近受教育者現(xiàn)實生活的素材,使內容返樸歸真,促使受教育者由感悟而升華為思想品德。
3. 教育過程互動性的多元。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動,是教育過程中教育要素相互交流、影響、不斷作用的狀態(tài)。把民主思想貫徹思想政治教育中,它對互動的要求必然是多向,多情境、多內容、多維度、多形式的復合體。比如情境,不只是直觀生動的教育情景,還有融洽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發(fā)人深思的問題背景;內容也不僅僅是政治理論知識的注入,還有個人生活經驗的積淀、自身價值意義的領悟、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的認同、愛國主義情感情操的陶冶;互動的角色也不只是教與被教之間,還有受教育者之間、小組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多向溝通。特別值得強調的是這種人際互動在教育情景中的教育性原則:其一是互動基本因素的把握,即個體明確的自我意識,對對方的知覺與期待以及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與氛圍;其二是良好互動方式的運作,即以民主、平等的教育關系為基礎,以親密合作的人際關系為前提。教育主客體的角色是可變的、互補的,教育者絕不是獨霸其中,“壟斷”受教育者,而應當強調整體教育時空共有,內容共議,意義共摩,信息共享。
4. 教育活動體驗性的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體驗性本質是教育過程的親歷性和自主性。體驗是思想的內化、經驗的升華和個性得以張揚的過程。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體驗性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再現(xiàn)良好品德的發(fā)生過程和思維展開過程,使受教育者親歷政治理論的揭示和論證過程,領悟探索發(fā)現(xiàn)與經驗積累的樂趣。二是通過教育內容與實際生活的對接、受教育者情感與外部世界的對接、原有經驗與新鮮經驗的對接,創(chuàng)設情趣共濟的教育情境,構筑交往對話的平臺。三是選擇和組織能引起受教育者思考與探究的知識內容,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問題意識,組織思維加工的活動,使受教育者掌握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敢于創(chuàng)新的個性傾向和意志品質。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這種以經驗為本位,以過程為中心的體驗性教育使思想體驗與教育的合二為一,教育與訓練、達標與發(fā)展得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
5. 教育者間接引導性的強調。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摒棄了傳統(tǒng)的“以教論學”觀念,代之而來的是“以學論教”。為了適應這種轉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行為準則有兩條:一是調節(jié)、監(jiān)控受教育者問題的解決。教育過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前提下,按合作共享的原則來組織的;二是指導受教育者的發(fā)現(xiàn)活動。受教育者中蘊藏著較大的創(chuàng)造性,當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之后,教育者的自身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比如質疑問難的解說、思維閃光點的捕捉、問題解決深廣度的調控、受教育者應答的評析歸因等。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對教育者的要求是導其所思,引其所做,揚其所長,促其所成,在幫助和引導上下功夫。
三、 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主要途徑
第一,轉變觀念,確立教育主客體的平等地位。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平等,即教育的主客體雙方在教育交流活動中處在同等的位置上。因此,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的主體與客體必須平等相待,互相尊重,雙向勾通。主體應尊重客體選擇和接受教育的地位,合理賦予教育對象的民主權利,決不能居高臨下、以勢壓人、以權制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切忌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切忌簡單生硬。”[2]所以,實行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轉變觀念,建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平等的關系。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是信息的接受者,是客體。但就受教育者的思想轉化而言,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基礎以及各種思想的矛盾運動則是內因。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是具有主體性的客體。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實踐中要學會適度把握這種關系,依據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目標合理調整兩種角色作用的平衡度。在教育中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多組織一些交流會、討論會甚至是辯論會的教育形式,鼓勵教育對象主動走上講臺。另外,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計劃及組織實施時,要搜集教育對象的信息反饋,廣泛征求他們的意見,體現(xiàn)民主精神。
第二,優(yōu)化教育機制,充分體現(xiàn)民主元素。一是要把思想政治要求的統(tǒng)一性和教育實踐的多樣性有機結合起來,在教育途徑和方法選擇上體現(xiàn)民主。統(tǒng)一的具體體現(xiàn)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針、原則必須堅持。同時也要看到,各行各業(yè)、各單位所處的環(huán)境和擔任的職責任務不一樣,人們思想情況有很大差異,要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不同的方式去達到,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多樣性特點規(guī)律,不能把教育搞成一種模式。二是要把探求教育信息與反饋教育信息結合起來,在對教育對象的調查研究上運用民主。多年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采集,較多采取的是由有關部門組織人馬集中時間調研或聽取下屬單位的人員匯報。大量事實表明,這種反饋方式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要形成良好的反饋機制,還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特別是互聯(lián)網等手段,廣開下情迅速上達的渠道,使真實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沒有壓力,自由放松的情況下真實反映出來。三是要把人際交流和思想交流結合起來,在氛圍上增進民主。從某種意義上講,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一種人際交往過程,更是一種思想交流過程。從人際交往到思想交流的過渡,是萬里鴻溝,也可以是一葉輕舟,只要有民主因素的參與就行。在整體上,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教育環(huán)境內部的民主意識和民主作風,教育中鼓勵教育對象積極參與,逐步實現(xiàn)由人際交流到思想交流的水平,從而升華教育對象的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在個體上,要注意培養(yǎng)和保護教育對象的參與意識、民主思維、合作觀念等民主素質,多為他們創(chuàng)造表達獨自見解的場合、時機,不要讓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口頭和形式。
第三,借助現(xiàn)代科技手段,實現(xiàn)教育過程良好互動。合理地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可以有效推動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如利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可以有效整合傳統(tǒng)教育資源,使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按照一定教育目標和要求,多形式地反映教育內容,增強對象對教育內容的理解能力,提高教育效率,減輕授課者的工作強度。再如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育技術,可以實現(xiàn)文、圖、聲、像的同步化,把教育內容以人類聯(lián)想的方式,通過多媒體信息有機地集成并顯示在熒屏上,使受教育者通過人機交互界面完成學習。還如利用網絡遠程教育技術,可以進行教育信息交流,相互交換意見,可以進行遠程信息檢索,瀏覽、查詢,并獲取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教育資料和數(shù)據,可以進行遠程討論、協(xié)商,為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靠的平臺。
第四,適應民主式教育要求,提高教育者民主素質。一是教育者要具有一定的民主知識。教育者一定的民主知識是做好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因此,教育者要了解我黨民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通曉民主的基本理論,熟知民主的法規(guī);要熟悉和把握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和與指導原則,熟悉和掌握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做法。二是教育者要具備多種民主式教育的技能。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涉及多種專業(yè)的相關知識,民主式教育中包含大量信息交流,這對教育者的思維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能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和需要,納入民主要素,使知識融會貫通,充分發(fā)揮出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功能。要有平等交流的心態(tài)、把握全局的技巧,運用時機和場合的能力;要有善于營造濃厚的民主氛圍,組織開展群眾性自我教育活動的能力。三是教育者要有較高的民主行為素養(yǎng)。教育者的民主示范作用,是推進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教育者最根本、最不可或缺的素質之一。“政治干部不能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3]在民主問題上也是一樣。事實上,官兵從教育者的行動上學到的東西,比從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學到的東西要具體實用得多。因此,教育者一定要在進行民主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加強自身民主行為習慣的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R].2007-10-15.
[2]江澤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6-28.
[3]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 王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