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會長、大連咯咯噠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韓偉。人稱\"中國雞王\",統領中國第一大雞窩,旗下雞兵雞將300萬只。這些雞日夜生蛋不止,小屁股一扭,\"吧唧\"就是一個蛋,一天就有300萬枚蛋,每天可向社會供應15噸鮮蛋。
作為民營企業韓偉集團的當家人,名列《福布斯》內地排行榜、早已是億萬富翁的韓偉,卻依舊樸實,純真,總是一臉微笑地說:\" 我永遠就是一個農民。\"
曾經的歲月不堪回首
1956年,韓偉出生在遼寧省大連市三澗堡鎮東泥河村。家中兄弟姐妹十人,家境十分貧苦清寒,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韓偉十五歲時,便開始種地、掏糞、養雞,喂豬,力所能及地分擔家里的負擔。1979年,23歲、伶俐勤快且略通畜牧知識的韓偉,當上了公社畜牧助理員,月收入37,5元。每天的工作,就是騎自行車跑村串戶動員、推廣養雞、養豬經驗,同時完成國家下達的雞蛋收購指標。那時候,這是一份讓很多人羨慕的工作。
可沒干幾年,韓偉卻突然辭職回家,憑借幾年工作中摸索、積累的畜牧經驗,毅然向親友借貸3000元,買來雞籠子,雞飼料和50只雞雛,與妻子一起,搞起了家庭養雞業。
創業的路是艱苦的。當時韓偉的雞場,僅有的三排簡易雞舍,坐落在向陽的山凹里。妻子許淑芬每天穿上雨靴,踩著雞糞打掃雞舍,韓偉則推著車,\"咿呀咿呀\"上山拉來給雞喝的水。晚上,一家三口蝸居在一個用玉米秸桿搭起的小棚子里,窩棚里有一個很小的床。那時,他們的女兒剛剛2歲,也跟他們生活在山里。北方的冬天多冷啊,簡直是天寒地凍,冰天雪地。為了不讓幼小的女兒挨凍,夫妻倆每晚將所有的棉被,圍在小床四周,將女兒睡在中間。可第二天早上,女兒的兩彎睫毛上,還是綴滿了白花花,硬邦邦的冰渣子。貌似武俠劇里的“白眉大俠”。
到了星期天,夫婦倆一起挑著雞蛋到鎮上去叫賣。韓偉獨創了一套韓氏吆喝法:“賣雞蛋咧,買雞蛋咧。雞蛋能給大家帶來幸福和安康咧。”
東北首個首個超級“負債戶”
1985年,大家工資僅有幾十塊錢,是一個短缺經濟的年代,肉、蛋、奶是富裕生活的重要標志。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各地政府很抓菜籃子工程,鼓勵發展農副產品的時代背景下,50只雞起家的韓偉一家,在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中,逐漸成了小有名氣的萬元戶。年收入可達五六十萬元。可就在這個時候,韓偉卻做出了一件,令那時所有養雞農民聽了都震驚的決定--貸款200萬,成為東北首個超級\"負債戶\"。 一度引起了遼寧省大連市很大的震動。大家紛紛議論說“他是發瘋了。”
韓偉用貸款,租用了東泥河村200多畝土地,在土地上拉開陣勢開始建場。他引進當時最好的全套養雞設備,將雞兵雞將增容到一萬多只。起初,大家都以為是在建國家重點工程。后來聽說是韓偉在建個體養雞場,都認為他不能成功,都替他捏著一把汗。
韓偉憑著經驗、智慧、更憑著一股子吃苦耐勞的精神,一步步走來,一步步發展壯大。新雞場建好后,他旗下的雞兵們,從原始的自然生產,過上了現代化,集約化的美好生活,于是一高興,就使勁使勁生產。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韓偉的雞場已經發展到了100多萬只蛋雞,雞們又使勁使勁使勁生產。結果,造成市場過剩了。
其它雞場都在殺雞,許多大的國營蛋雞場,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轉產,倒閉,蒸發,消失。此時的韓偉,卻又作出了一個常人無法理解的舉動——貸款一個億,將養雞規模擴增到200萬只,讓雞們接茬生蛋。
“死了都不賣,不漲到十元你不痛快。”韓偉心里美美地想:別的養雞企業相繼轉產、破產的時候,正是市場份額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所謂有起有落,有跌就有漲。就跟股票跌到了最低點一樣,聰明的人都要狠狠地把它買過來。然而,這一次,他徹底失算了。他沒想到,他私底下的設計和規劃,卻和預想的發生了相當大的偏頗。那5、6年間,他的雞場利潤,一直在盈虧平衡點徘徊,上不上,下不下,半死不活。這時,他才憂心忡忡地感覺到:他遇到了低谷時期的“平底鍋”。 中國不缺雞蛋,而且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也不會缺。這是他未曾預料,也無法逆轉的行業現狀。
貸款一個億,本想讓自己的企業,成為中國最大的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蛋雞生產企業。而今卻卡在了決定企業生與死的路口。十幾年養雞賣蛋,真就這么一下子毀了嗎?期間,街面上關于他的傳聞也是花樣百出,此起彼伏。有的說,韓偉全家都服毒了,全死了,因為貸款還不上去了。有的說,韓偉老日子沒動靜了,別是逃跑了吧?和他關系非常好的領導、朋友,聽到這些傳聞,馬上打電話問他,韓偉接了,人家才吁口氣說,你還好嗎?沒啥事吧?更有的時候,在村里的馬路上,公安局的在執行任務,\"嗚哇嗚哇\"拉著警笛開過去,老鄉全都聚集在一起看,認為是抓韓偉來了。
在這段火燒眉毛的日子里,韓偉困惑、迷茫,常常獨自一個人站在海邊,發呆,思索,悵望,但卻從未想過退卻,從未想過放棄,抱著\"咬定雞蛋不放松\"的決心,開始轉換經營理念,多方尋找新的生機。千方百計要突破一條出路,讓企業走出困境,贏得生存和發展。他站在大連的海邊,將眼光眺向海的那一邊,忽然靈感凸顯,順著眼光,將思路拓展、延伸到了國外……
小雞蛋有了大品牌
他自費帶領自己的\"團隊\",去日本,去香港,去美國等地學習,取經。欣喜地發現,中國的雞蛋對于國際出口貿易,完全是一片空白,而且在日本,他還發現,一個食品有無品牌,價格相差5-15倍。這讓他高興得手舞足蹈,猶如老母雞跳迪斯科,\"雞\"動啊。
他從國外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家的雞蛋注冊\"咯咯達\"的品牌商標。并花費100多萬,在70多個國家,將咯咯噠商標締約做了保護性注冊,且把和咯咯達,相關、相近的詞、字,全部包攬下來,注了冊。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雞蛋都長一樣,誰家的雞蛋都叫雞蛋,卻第一次有了\"名字\"和\"牌子\"。
接下來,他主動和國外食品銷售商進行正規的聯絡、接洽。幾番接洽后,一隊\"日本鬼子\",終于遠渡重洋來到韓偉的雞場,這里摸摸,那里嗅嗅,飼料看看,雞舍看一看,雞的飲用水也要看一看。然后敲開生雞蛋直接喝了。連說,雞蛋好,確實好,非常好。臨走時,還\"厚臉皮\"地要求帶一點雞蛋、帶一點飼料、帶一點水回去。韓偉非常周到、非常認真地接待他們,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希望不久的將來,他們能成為自己的\"上帝\"。然而,他們像走親戚似的,每年如期而至,又看又拿,又吃又帶,卻什么買賣也不做。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到第三年的時候,他們又來了。韓雞王心里窩火,恨恨地想:這幫鬼子,只說不練,盡來咱這白吃、白喝、白拿,還當是舊社會呢。
可就在這一次,日本客商卻拿出一個\"證書\",雙手捧給他說,韓先生,過去三年,我們對貴公司產品經過跟蹤檢測,咯咯噠雞蛋完全符合日本食品衛生要求。這是日本冷凍食品檢查協會的檢測證書。那一刻,咯咯噠雞蛋正式走向了國際市場。\"飛來峰上千尋塔,聞道雞鳴見日升。\"一船船高品質雞蛋,唱著咯咯噠一路歡笑著駛向日本市場。韓偉也借機拿回了日本有關雞蛋生產的品控管理程序,質量標準,先進技術。讓雞場,徹底邁進了國際化水準。
“孩子它爹已處決,孩子它哥抓去做實驗,這年頭做只雞比做人還艱難,就算熬過今天就算過了明天,后天估計也得玩兒完。”2004年禽流感爆發,正是這一套嚴格的品控體系使韓偉抗住了風險,也讓無數中國百姓吃上了平價的放心蛋。
2006年,日本提高了技術壁壘,雞蛋里挑骨頭一般,將檢測指標從過去的十幾項,增加到580項。好似“風雨瀟瀟,雞鳴膠膠。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韓偉再次面臨挑戰。在韓偉的雞窩里,雞們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姐兒們,你今天下的蛋測嗎?”“OK了,有啥了不起,日本的最高檢測標準,咱照樣可以達到。”這樣的過程中,咯咯噠成了中國唯一蛋品中的馳名商標。也在這樣的過程中,中國雞蛋國家標準,參照韓偉企業的標準,制定而成。
現在,咯咯噠公司又把推出兒童雞蛋,老人雞蛋。兒童食用的雞蛋,里面富含DHA(護腦專家)、EPA等一些營養物質,老年人的雞蛋里,則含有阿兒瑪亞麻酸等物質,對血管軟化非常有好處的。他們還將新鮮雞蛋經過殺菌干燥后,做成更安全、更衛生的蛋黃粉,蛋白粉和全蛋粉,遠銷歐美等發達國家。忙活了一溜十三招,不但韓偉咯咯噠公司的效益更高了。也使得3,5萬農戶,跟著他脫貧致富。韓偉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聰慧的他看到,蛋業市場未來的發展有無限的空間。
韓偉說:“一個理想的生活境界就是要自己奮斗去創造物質財富。同樣也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每一個人都希望有智慧,渴望智慧,因為有智慧可以拿到博士,有智慧可以在工作上得到升遷,有智慧可以在經濟奮斗中獲得財富。\"可不是嗎?智慧和健康的心態,讓韓偉從五十只雞蛋孵化出數十億資產,成為中國雞王,營銷額2千個億。
韓偉,一個農民,不僅用25年時間孵化了一個偉大的夢想,他的歷程折射著中國農業發展的生動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