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以人為本已逐漸上升為主流的管理理念,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已進入到了人性化管理階段。人性化管理注重人的精神世界,關注人性、人格、人權和人的尊嚴,通過對人的心靈的激蕩和情感的關懷,激發起人的自覺行為和積極態度,修復人對組織和領導者的信任,從而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一、M公司“人性化管理”的困惑
近幾年來,人性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越來越多地被中國企業家所重視,并且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實施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逐漸成為中國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最為重要的管理模式之一。有一些企業推行人性化管理以后出現了可喜的局面:創造了一個人性化的管理氛圍,加強了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了團隊合作,增強了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然而,有一些企業實施人性化管理以后卻完全走向了反面,問題層出不窮,產生了許多與人性化管理實施者愿望不一致的結果。
M公司是一家港資企業,實施人性化管理,在工業區200余家企業中頗受好評。如自覺遵守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勞動法規,管理較為寬松,以員工為中心,改原來制度中的罰為獎,刻意與員工搞好關系,組織各種活動吸引員工來參與,改善員工工作生活條件,提高員工福利,使每個員工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眾多企業大喊“員工荒”的情況下,公司從不擔心招工難問題。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家企業卻出現了較多病癥。公司人性化的管理和對員工的尊重,經過數年的運轉以后,致使大部分老員工產生了“公司理應如此”的思想,同時員工甚至管理人員看到公司管理寬松,開始出現思想懈怠,自律性不強,工作積極性欠缺,責任感較差等不良現象。如辦公室空調只開不關,個人電腦下班不關,在辦公室吃早餐,上班掛著QQ,下班鈴聲一響立即離開,即使當日的本職工作未完成也不配合加班等。
二、制度化與人性化相結合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M公司推行人性化管理,突出了員工在管理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管理寬松,尊重員工,注重提高員工待遇,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提倡自我管理等,但卻放松了制度約束。像M公司這樣重視人性化管理而放松制度化管理,從而引發管理困境的情況,在國內眾多企業中還較為普遍。如果說在人性化管理過程中只是講感情、重“親情”、照顧情緒、滿足需要,而放松制度約束,那么這不符合人性化管理的本質要求。其原因如下:
1.從詞義上來看,“人性化”是一個定語,也就是說,要在做好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談人性化。人性化管理是以嚴格的管理制度為依據的,是具有科學性和原則性的,它是基于人的人性特征而實施管理的一種模式。一旦失去科學的制度依據,管理就會趨于人情化。如果單憑管理者個人好惡進行管理,非常容易走偏。中國社會是一個注重血緣、親情和人情傳統的社會,如果不用科學理性的尺度去丈量、規范管理者的行為,企業管理難免會缺少公正、公平,員工就會受到不平等的對待。離開制度管理來談人性化,也就離開了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失去了管理的方向和目的(平等、公平、公正)。
2.從企業治理的角度而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企業必須要有一套嚴格、完善的管理制度,對員工的行為加以約束和規范,形成一種決策科學化、流程標準化、監督制度化、考核系統化的管理模式。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員工按照規定的程式步調一致地工作,直至達成預定目標。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嚴格的制度看似冷酷無情,但它卻是企業正常運轉和不斷發展的保證。科學的制度化管理不僅符合企業的整體利益,同時也符合員工個人的利益。
3.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人都是有惰性的。管理松弛、分工不明、職責不清的“大鍋飯”是滋生員工惰性的最佳“土壤”。有一定自覺性的員工能做好“份內的事”就不錯了,而自覺性較差的員工恐怕連“份內的事”都不會好好干。長此以往,員工私欲膨脹、各自為政、放棄責任、混時度日。在管理實踐中,人性化管理要重視人性,但對人性不能放縱。一方面,在管理中要充分尊重人性,以人為本,使管理貼近人性;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性的弱點與消極面,對人性的弱點與消極面不能放縱、不能無原則、無限制地張揚。否則,人性的弱點與消極面會阻礙管理,損害組織與社會。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有實踐意義的人性化管理。因此,健全的制度是企業運行的基礎,再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果沒有制度作保障,也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4.綜觀國內外人性化管理成功的著名企業,無一不是都有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比如,麥當勞一切食品加工及儲存都有嚴格的執行標準和精確的工作程序,就連烹飪時間都有具體的規定,員工的一切行動也都有嚴格的制度規范。海爾集團是我國人性化管理的楷模,其同樣有諸如“員工走路需靠右行,在離開座位時需將椅子推進桌洞里”等這樣嚴格的規章制度。希望集團提出“以慈母般的關懷善待員工,用鋼鐵般的紀律治廠”的管理理念,強調在“慈母般”關懷善待員工的同時,必須要堅持“鋼鐵般”的紀律。由此可見,“人性化”與“制度化”并非是水火不相容的。相反,科學的管理制度則是企業真正實現管理人性化的基礎和前提。制度化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結合起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三、制度化與人性化有效結合的方式:建立剛柔相濟的管理制度
制度具有約束性和強制性,因而制度是剛性的。如在剛性的允許空間范圍內保持一定的柔性,使之剛柔結合,則能彌補剛性的不足,從而提高制度的效能。建立剛柔相濟的管理制度需要遵循以下三個基本要求:
1.民主化。就算你的制度有多完善,肯定還是有空白的地方,或者制度是出臺了,但實施不了的尷尬局面。為什么?因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執行制度和被執行制度的人在內心是不贊成或反對這些制度的話,那么再完善的制度執行起來也會變味。因此,在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必須高度發揚民主,讓下級和員工參與制度制定,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集中他們的才識和智慧,反映他們的意志和愿望,把共識和承諾變成制度,這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只有員工從認識上理解制度,從態度上贊成制度,從感情上擁護制度,才能從行為上遵守制度。
2.人性化。制度與活力的平衡是制度發揮效能的前提,而活力的源泉來源于制度的人性化。制度是由人來制定的也是為人制定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需求、有個性的高級生命體,不是簡單的信息載體、操作工具和駕馭對象,因此制度必須充分體現出人性化。人性化制度表現在制度制定和制度執行兩方面。在制定制度時需要從尊重人和愛護人的角度出發,使制度合乎人的實際,關注人的態度,體現人的意志,表達人的愿望。在執行制度時要充分考慮人的個性,尊重人的感情,顧及人的尊嚴,不傷人及的合法權益,在制度原則范圍內,給違規員工更多的改過機會,使員工感到企業是在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而不是想跟哪一個人過不去,從而將人性化管理融入到企業制度管理之中,更好地激發員工的內在潛力。如Y企業規定:如果一個員工違章,按規定每次應當處罰100元。但在執行時將100元的處罰先記在賬上,然后明確告誡他在規定時間內如果沒有再犯,處罰就可以取消,但若再犯,就要加重處罰,可能就要被罰200元。這套制度既有嚴格性,又有人性化,體現了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人本原則。
3.彈性化。企業內外環境在不斷變化,制度也必然隨環境變化而變化,沒有亙古不變的制度,也沒有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制度。因此,不僅制度要隨環境變化而修正,而且在制定制度時必須要保持一定的彈性,以利權變。若制度只有剛性而無彈性,必然會失去活力。
綜上所述,為有效的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管理,在管理過程中既要制度化,又要人性化,兩者缺一不可并且要實現有效融合。沒有制度化的管理,一個企業失去的是存在的基石,而沒有人性化的管理,一個企業失去的是發展的活力。(作者單位:山東財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