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態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不斷融合,用信息生態的視角和思維來認識企業的信息生態問題開始成為企業管理者關注的熱點。本文在信息生態學理論的基礎上給出了企業信息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分析了系統的組成成分及系統所處的一般和具體信息生態環境。
一、信息與企業信息
從哲學上來說,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應。信息則是人類主觀意識作用于客觀世界后形成的產物。我們也可以很形象地說,信息是客觀世界通過人類思維世界這面凹面鏡的折射后所呈的像。
企業的信息來自于企業所處的信息生態環境,是企業在創立、成長、發展、衰亡過程中發出的多目標、多層次、多方向的,且反應企業在企業生態系統中需求和資源代謝的全部信息。
在我國,岳劍波先生于1996年在《信息環境論》一書中從信息環境的角度論述了信息資源、信息政策的重要性。隨后,孟廣均等從資源學的角度對信息的重要性及其管理理論進行了論述。2002年,蔣錄全利用信息生態學理論方法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實質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企業信息生態系統的基礎理論。
二、企業信息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企業作為信息社會中的一員,其日常的運作和管理活動與信息息息相關。信息資源不僅是整個人類社會中重要的支柱性資源,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的戰略性資源。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大量龐雜信息在為企業制定戰術戰略和決策提供必要支持的同時,也給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帶來了很多的困擾。可以說,企業也無法逃避日趨嚴重的信息生態問題和亟待解決的信息生態系統失衡的問題。信息資源早已經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信息的無處不在而深入人心,成為了企業不容忽視的資源。隨著生態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不斷融合,用信息生態的視角和思維來認識企業的信息生態問題也開始成為企業管理者關注的熱點。在此,將企業信息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歸納為以下幾點:保障企業內部信息流動的暢通性;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內部對信息利用的效率;一個完備的功能齊全的企業信息生態系統是企業實現信息生態化管理的重要的衡量指標。
三、企業信息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廣義與狹義的企業信息生態系統。從廣義上來說,本文認為企業的信息生態系統應該是由企業信息(既包括企業的內部信息,也包括來自企業外部的信息)——企業信息人——企業信息生態環境構成的具有較強自我調節能力的人工系統。這個總結充分體現了信息生態學“以人為本”的思想。從傳統的企業管理理念中我們知道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現在我們從信息生態——企業信息管理的新范式的角度來看,企業的信息人在信息生態系統中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
從狹義上來說,與自然生態系統相似,企業信息生態系統應由幾部分組成,分別是信息生產者或提供者,信息傳遞者,信息消費者和信息分解者。
2.企業信息生態系統組成成分。①企業信息生產者。信息生產者是指對他人或社會組織生產提供信息的信息人,社會組織。在企業信息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生產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如政府、其他企業、相關媒體等都是企業的信息生產者。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信息生產者日趨壯大。由于其年齡、職業、利益取向大相徑庭,因此,也導致了形形色色、良莠不齊的信息的產生。信息的生產是信息生態循環的基礎,是系統循環中最基本的要素,信息質量的好壞,影響并決定著整個系統的優劣。②企業信息傳遞者。信息傳遞者是指傳輸信息的各種媒介或信息通道。這里主要指廣播、電視、網絡和報紙等各種傳播媒體。信息的真實度和時效性是信息資源使用價值的兩個重要方面,而信息在傳遞過程中要或多或少地受到延誤和干擾。因此,選擇快捷、安全、可靠的信息載體是信息傳遞研究中要考慮的關鍵問題。現代企業往往采取引進和使用高水平的信息技術產品來提高信息傳遞的速度和效率。但經過多年的實踐,企業開始認識到,其實企業的員工或者說企業的信息人才是系統中最活躍的因素,不應該過分依靠技術而忽視了信息人的核心作用。這也符合“以人為本”的信息生態學思想。③企業信息分解者。信息分解者是指對信息加以選擇、整序,剔除無用信息的個體或機構,如網絡管理人員、信息咨詢機構、圖書情報單位、科技信息中心等。企業信息分解者為企業提供有組織、分門別類的信息,將無用的信息隔絕在系統外。④企業信息消費者。信息消費者是指接收并利用信息的個人或群體,主要包括各類企業、管理決策部門、研究人員等。信息消費者是信息生態循環的最后環節,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環。信息生產和傳遞、組織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消費,及時地接收和運用信息是信息發生作用的關鍵。因此,對信息消費者來說,關鍵的問題是及時接收并選擇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利用,使信息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服務。信息消費者的信息素質直接影響信息的接收率。⑤企業信息生態環境。企業信息環境泛指與企業信息活動有關的一切自然、社會因素的總和。它具有廣泛性、復雜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在生態環境因素中,有無感因素和敏感因素之分。無感因素與研究內容沒有很大關系,可以忽略不計。敏感因素,是指與研究內容直接相互依賴、交互影響的因素。這里的信息環境特指與信息活動有關的社會敏感因素環境,主要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教育、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數字化、網絡化的信息環境成為鮮明的時代特色,信息活動與信息環境之間的交互性,發展趨向的同一性,要求我們必須將信息活動置身于社會信息環境中考慮,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信息活動的順利進行。
四、企業信息生態環境
1.生態因子。組成環境的因素稱為環境因子,或稱生態因子。信息環境因子主要可分為:人類因子、信息因子、信息技術因子、信息政策法律與信息倫理因子、信息文化因子等。對于企業的信息生態環境來說,同樣是由復雜的生態因子通過相互之間復雜的關系來構成企業的信息生態環境。
2.一般信息生態環境和具體信息生態環境。①一般信息生態環境。通常是指對某種特定的社會中所有企業或其他組織都產生影響的信息生態環境因素,也可以稱為宏觀信息生態因子。企業宏觀信息生態因子包括:經濟因子、政治因子、社會因子、技術因子、文化因子,信息法規和信息倫理因子等。一般信息生態環境的影響通常是泛指的,通常不會涉及某一特定的企業。其宏觀的信息生態因子對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的戰略決策沒有直接的影響。或者說,較具體的信息生態因子對企業的影響相對少。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組織可以忽視宏觀信息生態因子。在特殊情況下,這些因子的改變關系著企業的生死存亡。②具體信息生態環境。通常是由與實現企業目標直接相關的信息生態環境因素組成。這類環境因素也可以稱為微觀信息生態因子。對于企業來說,其微觀的信息生態因子包括:供應者因子、顧客因子、競爭者因子、公眾因子等。每一個企業都處于不同的具體信息生態環境中,并且隨條件的改變而改變。通常企業會將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企業的具體信息生態環境上。因為,具體信息生態環境與一般信息生態環境相比更能直接地給組織提供有用的信息,更容易被企業的信息人員所識別,并且一般信息生態環境的改變對組織的影響往往要通過具體信息生態環境對企業產生作用力表現出來。例如,技術因子是一般信息生態環境因子,但企業并不能直接從技術環境中感受到技術進步的影響,而往往是采用先進技術的競爭者使企業感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市場變化。
信息化社會里,信息與物質能源并重成為企業競相爭奪的戰略資源。建設一個良好的,功能完備的企業信息生態系統是企業在信息時代的必然選擇。從信息生態學的觀點出發,我們再一次提醒企業,企業信息人是企業信息生態系統中最活躍最核心的因素。而且系統論的觀點再一次告訴企業要系統地分析企業的內外部信息環境。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