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調性分析是基本樂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和把握音樂作品的基本功。怎樣使學生更快速準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調性,是一個擺在基層教學工作者面前的突出問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根據調號出現的規律和同主音大小調式的比較,以及調式Ⅲ、Ⅵ、Ⅶ級的特點,我總結一些公式,可以直接判定和聲及旋律調式。
[關鍵詞]升號調 降號調 同主音大小調 和聲旋律調式 調性分析 公式
一、規律
1.升號調
按升號調調號出現的次序#F、#C、#G、#D、#A、#E、#B依次列出音組或旋律中的升音級,不是升音級列出基本音級,會出現以下情況:
公式:按降號調排列順序,從后往前看,以最后的降音級向前列出三個音級或三個音級,(加下劃線的部分)O代表基本音級,b代表升音級,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1)O O b為和聲大調,第一個基本音級為導音,導音上方小二度為主音;
(2) O b b為和聲小調,第一個基本音級為導音,導音上方小二度為主音;
(3)O b為旋律小調或上方純五度旋律大調,第一個基本音級為導音,導音上方小二度為旋律小調主音。
二、原理
調號是以自然調式為基礎而產生的。調式的種類大體可以分兩類:一種是“自然”類,一種是和聲、旋律類。“自然”類調式是指自然大小調、中古調式、五聲調式、六聲調式、七聲調式。“自然”類調式中的臨時記號(#4、b7)總能夠符合自然調式的調號出現的規律,雅樂調式中的#4,可視為屬調中的7;燕樂調式中的b7,可視為下屬調中的4。和聲大調降低了Ⅵ級、和聲小調升高了Ⅶ級;旋律大調降低了Ⅵ、Ⅶ級、旋律小調升高了Ⅵ、Ⅶ級,按調號出現的順序排列肯定不符合自然調式調號出現的規律,那么就肯定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1.升號調
將A自然大調按調號排列順序排列,#F #C #G D A E B,將其翻譯成簡譜分別為6 3 7 4 1 5 2,前面三個音級分別是調式的Ⅵ、Ⅲ、Ⅶ級,而調式的Ⅲ、Ⅵ、Ⅶ級恰恰是決定調式性質的主要音級,A和聲大調與自然大調相比,降低了Ⅵ級,也就是將A自然大調#F #C #G D A E B中的#F還原為F,成為F #C #G D A E B,F #C #G(Ⅵ、Ⅲ、Ⅶ級)符合O # #公式,#G(Ⅶ級)就是唱名7,為導音,根據導音,可以很快計算出主音;又因為同主音和聲大小調只是Ⅲ級不同,和聲大調比和聲小調的Ⅲ級高增一度,那么將A和聲大調F #C #G(Ⅵ、Ⅲ、Ⅶ級)中的#C還原為C ,就成為F C #G D A E B,為a和聲小調,符合O O #公式,#G(Ⅶ級)就是唱名#5,為導音,根據導音,可以很快計算出主音。其他升號調類推。
2.降號調
(上接第164頁)
將c自然小調按調號順序排列,bB bE bA D G C F,將其翻譯成簡譜分別為5 1 4 7 3 6 2,前面三個音級分別是調式的Ⅶ、Ⅲ、Ⅵ級,而調式的Ⅲ、Ⅵ、Ⅶ級恰恰是決定調式性質的主要音級,c和聲小調與和聲小調相比,升高Ⅶ級,也就是將c自然小調的bB bE bA D G C F中的bB還原為B,成為B bE bAD G C F,B bE bA(Ⅶ、Ⅲ、Ⅵ級)符合O b b公式,B(Ⅶ級)就是唱名#5,為導音,根據導音,可以很快計算出主音;又因為同主音和聲大小調只是Ⅲ級不同,和聲大調比和聲小調的Ⅲ級高增一度,那么將c和聲小調BbEbA(Ⅶ、Ⅲ、Ⅵ級)中的bE還原為E,就成為B E bAD G C F,B E bA(Ⅶ、Ⅲ、Ⅵ級)為C和聲大調,符合O O b公式,B(Ⅶ級)就是唱名7,為導音,根據導音,可以很快計算出主音。其他降號調類推。
3.旋律調式
同主音自然大調和旋律小調相比較,只有第Ⅲ級音不同,大調比小調高增一度。以A自然大調為例,將A自然大調#F(Ⅵ級)#C(Ⅲ級)#G(Ⅶ級)D A E B中的#C(Ⅲ級)還原為C,就成為#F C #G D A E B,也就是a旋律小調,C #G符合O #公式,#G(Ⅶ級)為導音,根據導音,可以很快計算出主音,其他升號調類推。降號調同理,以C自然大調為例,將C自然大調B(Ⅶ級)E(Ⅲ級)A(Ⅵ級)D G C F的E(Ⅲ級)降低為bE,會成為B bE A D G C F,也就是c旋律小調,BbE符合O b公式,B(Ⅶ級)為導音,根據導音,可以很快計算出主音,其他降號調類推。又因為同一音列的旋律調式由于主音位置不同,會有旋律大調和旋律小調兩種結果,大調比小調高純五度,所以會存在小調上方純五度的大調,可以根據主音的音名確定大小調式。
參考文獻:
[1]李重光.基本樂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童忠良.基本樂理教程.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3]黃洋波.高考音樂強化訓練.基本樂理卷.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
[4]錢仁平等.高考音樂強化訓練.基本樂理卷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河北玉田縣第二中學)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