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高等美術教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美術教育要想有所作為,高等美術教育的課程應優化組合,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教育性,增加現代主義美術教育內容,不斷完善硬件教學設施。
[關鍵詞]高校美術教育 教育現狀 教育變革
近年,報考藝術院校的熱潮成為當代中國的一大景觀,許多學校和家長將子女報考美術院校作為一條升學的出路,甚至出現“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報考美術院校”的偏向。在教育產業化和市場化的呼聲中,中國高等美術教育面臨量的擴展與質的提高的嚴峻矛盾。本文站在中國高等美術教育自身發展的客觀背景下,并以此對當前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變革提出建議。
一、高校美術教育的現狀
1979年2月文化部召開全國藝術教育工作會議和1980年文化部教育部下達《關于當前藝術教育事業若干問題的意見》,之后,各院校開始思考“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問題,重新制定各專業的教學方案。并成批選送教師,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師出國留學、進修、訪問、考察,各類展覽會、研討會等學術活動也開展起來,許多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新的專業,新的系科紛紛建立。各校還紛紛成立了學術委員會,建立了各種工作室,完善了教學和科研機制。自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高等美術院校已形成了包括留學生在內的有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進修生、附中生的多層次教育體制,增設了許多短缺專業,如美術師范、美術史論、年畫、連環畫、環境藝術、壁掛、壁畫、計算機美術、書法篆刻等等,招生人數也成倍增長。
對外開放至90年代,這時期,最有特色的新學科是電腦美術、環境藝術、視覺傳達、工業設計、公共設計、綜合繪畫和服裝設計等等。美術創作不斷推陳出新也迫使教育進行再反思,學院教育的滯后,變成了一個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于是教學關注點從一般的技能訓練和具體學科的專業化教育,轉向了素質教育,轉向美術觀念的宏觀思考,教學重點放到宏觀的觀念教育和理論思辯方面。
世紀之交,中國教育的產業化趨向和國家“合并”、“擴招”政策的實施,使中國美術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社會轉型、經濟發展促使民眾對美術教育產生了極大的需求,美術教育日益走向大眾,傳統的封閉式的精英式的學院美術教育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20世紀90年代,中國高等教育領域曾經掀起了一股學校合并和升級的浪潮,雖然這一浪潮如今漸告平息,回顧和總結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仍是尚待進行的重要任務。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高等美術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這是有目共睹的。在量的發展的同時,如何實現質的提高,已經成為當下中國美術教育無法回避的嚴重問題。長期以來,由于存在輕視師范教育的偏見和師范院校師資的知識結構不合理,使中國的美術教育尤其是高等美術教育“重專業美術教育,輕普通美術教育”、“重技藝教育,輕素質教育”、“重藝術家的培養,輕教師培養”,師范美術院校與專業美術院校逐漸混同,投資重復,資金浪費,培養目標模糊,學生畢業后希望獲得專業藝術工作者的職位,而基礎教育則存在美術師資嚴重不足、水平低下,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把美術教育同培養創造能力聯系起來,這既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也符合美術教育規律。
二、高校美術教育的變革建議
中國高等美術教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美術教育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優化課程組合,改革教學過程,增加教育內容,完善教學設施。
1.高等美術教育的課程應優化組合
在當前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現狀之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程改進和變革:
其一,應將現行的美術學科類課程優化組合,關注學科之間的關聯,實施采用相關課程、融合課程、廣域課程和核心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類型,以增加高等美術教學的效率。
其二,普通美術教育的教育內容融入高等美術教育的內容之中,將普通美術教育思想和方法融入美術學科教學過程當中,使教育理論變成教育實踐,使學生學習美術創作的過程變為理解美術教育的過程。
其三,美術教育的課程設置與調整還必須具有靈活性和變通性,著眼于全球化多元文化與市場經濟的大環境,關注本學科專業的發展與社會不斷變化的實際需求,與學生個體多樣化的選擇。
2.教學過程應加強教育性
教學過程是指通過教師的教授和指導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知識、經驗和能力,實現教學目標和教育目標所經歷的步驟和順序。
其一,師資隊伍。學校應該培養、選拔青年一代學科帶頭人,發揮中年教師思路開闊、精力旺盛的中堅作用,發揮青年教師實踐能力強、后勁足,適宜擔當創作、科研重任的主力軍作用。
其二,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主體之間保持有效的互動,才能在美術教學中超越個體建構的局限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美術教學應在生活世界的基礎上,設置真實、復雜的學習情境,和多元文化、多種藝術樣式的學習背景,培育在實際美術創作或教學研究工作中的能力;要培育學生的反思能力批判思維,方能引發獨創精神與突破前人的陳規模式或藝術俗套。
3.增加現代主義美術教育內容
現代美術中許多作品重在主觀意識的表達,晦澀難懂的作品也有。這就要求教師具有高度的素質和修養,否則難以透徹地講解。
其一,在現代主義美術的教學欣賞中要注重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現代藝術作品中的創新精神正是現在我們的學生所缺乏的東西。豐富的想象力也是現代藝術的重要因素之一,欣賞中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想象畫家表現的情緒,運用和鍛煉發散性思維,以多角度去欣賞現代主義美術的核心思想。
其二,在欣賞教學中注意聯系其它藝術形來和現代藝術相比較、相溝通。如抽象表現主義和中國傳統的寫意,兩者狂放揮灑、直抒胸臆的精神內核是相通的,傳統的書法藝術與西方抽象繪畫中的布局、結構也有相通之處,再者可以聯系與設計的形式因素相通的地方來欣賞和講解。
4.硬件教學設施的補充完善。
其一,建立技術和實踐工作室。技術實踐性的課程應配以相應的技術工作室和實踐基地,讓學生學以致用。這其中的內容包括:作品鑒別與分析,城市與建筑、素描、壁畫、版畫、信息制版、石版、泥塑、人體結構、鑲嵌畫、翻模、舞臺道具制作、DV及影像技術處理、玻璃彩繪、立體構成制作等等。
其二,硬件教學設施的補充完善。筆者的設想和建議是將來的院系圖書資料室應擴充規模并由三部分組成:圖書廳、多媒體廳、信息與文件中心廳。圖書廳主要應以現當代個人畫冊為主,還有各類展覽資料專欄,以及論文、傳記,它讓學生能及時參與當代藝術的學習。多媒體廳一部分是與圖書館聯系在一起的各種藝術報刊和雜志;另一部分為各種錄相帶,VCD視盤等等。信息與文件中心廳應藏有大量關于現當代藝術的幻燈片與大批本校歷屆學生優秀作品的幻燈片,中心還應具備召開各種座談會,邀請社會知名藝術家、藝評家、文化界知名人士與學生交流的功能與條件。
參考文獻:
[1]顧平.美術教育學導論[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
[2]李思薈,馬凱旋.試析高校美術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文教資料,2007,(11).
[3]吳越濱.高校美術教育發展研究[J].藝術教育,2007,(6).
(作者單位:山東聊城大學東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