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音樂課堂教學 想象力培養 培養教學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美的展現,而音樂課堂教學就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經。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幫助學生體驗美、感受美、表現美有著積極的作用。它不僅需要科學的教學方法與合理的課堂結構安排,更需要不斷更新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輔助和提高教學水平。
樂于想象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想象是奇特的,也是極其純潔和美麗的。因此,教師只要正確地啟發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再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加以引發、激勵,使之升華成為一種帶有創造性的想象,各種奇妙魂麗、新穎誘人的問題和答案將會奇跡般地出現在你的面前。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通過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想象力,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簡介歌曲創造背景是先導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創作背景,有些歌曲還具有創作的故事或創作花絮。如果在學唱歌曲前把它們簡要地介紹給學生,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一步一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音樂想象”的空間。如學習《閃亮的水晶心》時,可以講講賴寧的故事,再現賴寧為拯救國家財產而壯烈犧牲的場面,塑造一個英雄少年的光輝形象。在樂聲中予以體現、升華,展開豐富的想象,是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歌詞教學是基礎
歌詞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文學語言,是構成音樂形象的“物質”。小學音樂課本里所選歌曲的歌詞大都鮮明生動,是內容美、聲韻美、節奏美和意境美的統一。有表情的朗誦歌詞,細致地分析、體會歌詞,吟誦歌詞,可以使學生在文字的引導下,進入想象的空間。在歌曲教學中,我們還可以讓學生為歌曲重新填詞,讓他們根據想象,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處理歌曲,自己來決定采用獨唱、齊唱、舞蹈等不同表演形式,如在教學《打花巴掌》時,完成主要教學任務后,我馬上提出問題,同學們的創作欲望一發而不可收拾,講衛生、愛勞動、愛唱歌等一段段新詞應運而生,使歌曲內容更富新意。
三、課本插圖是憑借
小學音樂課本中的插圖,是最直觀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內容通過視覺形象地表現出來,符合兒童對形象事物樂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認識特點。在兒童音樂思維形象化中,插圖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動學生進一步展開豐富的想象。如在欣賞《嘀哩嘀哩》這首歌曲時,教師要求學生邊聽歌曲邊觀看課本上的彩色插圖,自己想一下還可以在圖上化畫一些什么,學生就紛紛用各種各樣的顏色作畫。
四、舞蹈表演是拓展
自古以來,舞蹈與音樂就是一對有機的結合體,是形體美與音樂美的交融。《樂記·師乙篇》記載道:“故歌只為言業……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說的是唱歌唱到激動時,不知不覺也舞起來了。由此可見,舞蹈是唱歌時感情的升華。如果音樂教學中,能作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造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與理解,拓展學生的“音樂想象”。
(作者單位:河北唐山市樂亭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