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難#65380;看病貴”是老百姓尤其是農村居民的切膚之痛#65377;緩解百姓“看病難”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為之殫精竭慮#65377;
專家門診與村民“比鄰而居”
2008年2月22日#65377;
北京順義區李橋鎮的張金領(化名)站在村頭,他的身邊,站著他活潑可愛#65380;剛滿6歲的女兒小葉子#65377;
李橋鎮位于北京郊區,這里距北京市和順義區尚有一段距離,雖然不遠,但絕沒有城市的那種繁華和快捷,所有城市郊區的特征,這里都具備#65377;
張金領的家就在他身后的這個村子里#65377;
2月15日上午,張金領的女兒小葉子說肚子疼,一直哭鬧不停,量一下體溫,竟然高燒38度#65377;
“趕快去市里吧!”小葉子的媽媽有些著急#65377;
張金領推出了自己的摩托車,帶著妻子和孩子一路向市里的醫院趕去#65377;
在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排隊#65380;掛號#65380;就診……一系列環節過去,已是下午5時,張金領有些疲憊#65377;
離開醫院時,醫生告訴張金領說:“孩子是吃了不干凈的食物,食物中毒,明天就不要跑那么遠了,順義那邊也有我們的醫院,在那里治療也是一樣的,況且,還能省不少錢#65377;”
醫生說的醫院就是李橋兒童醫院,更嚴格地說,應該是北京首兒李橋兒童專家門診部,“招牌”似乎小了點兒,但這并沒有影響它在周邊農村居民中溫暖的親和力#65377;
張金領說,第二天,自己就帶著女兒來李橋兒童專家門診部鞏固治療,正如醫生所說,這里不僅排隊時間短,而且費用很低,在市內專家號是70元,而在這里是20元,況且,同樣是首都兒科研究所的專家#65377;
站在張金領身旁#65380;已經康復的小葉子天真地說:“這里像個幼兒園#65377;”
張金領補充說,這家醫院的暖氣片很有特色,有的像葫蘆,有的像花瓶,有的像帆船,有的像綠樹……有粉紅的,有天藍的……走廊的墻壁上還有很多小朋友喜歡的圖畫……很有童趣!
真的是這樣嗎?
在門診部的大廳里,一位年輕的母親說:“前幾天,天氣太熱,連續出去玩了兩次后,孩子又感冒了,這次比較嚴重,連續發燒了一個星期,之后嗓子也啞了,開始咳嗽#65377;1月13日,我們帶著孩子去市里一個醫院,檢查說是支氣管炎,開了一堆消炎藥,連著吃了幾天,還是有點燒#65377;18日,我公婆帶孩子來到這里看了個專家號,專家說沒問題的,只是身體有些虛弱#65377;這里的醫生比較負責任,再者,既方便又實惠#65377;”
這位年輕的母親,健談且爽快,在感謝醫生的同時,她竟然說,這個醫院很好玩,像個幼兒園,像個童話世界#65377;
在這位年輕母親的背后,記者看到,門診大廳墻上的畫面里,一群小動物正坐在一列卡通火車上,向著前面的春天開去#65377;天空里,自由自在的#65380;各種顏色的小鳥,在飛翔#65377;
最初的愿望:回報村民
如何能讓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全國上下都在尋找著對策#65377;
讓人人享有最基本的醫療保障,是根治“看病難#65380;看病貴”頑癥最有效的“處方”,為此,我們每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都在探索良方#65377;
首都兒科研究所也不例外#65377;
時間回溯到1993年的春天#65377;北京首都兒科研究所麾下的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65380;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的北京市醫用生物制品中試基地和北京首兒藥廠上馬,一年以后,開門營業#65377;這個單位,正坐落在順義區李橋鎮#65377;
之后,在短短幾年內,“中試基地”和“首兒藥廠”發展成了全國兒科界首家集科#65380;工#65380;貿為一體的現代科技企業#65377;
然而,創業者在沉思:“中試基地”和“首兒藥廠”的目的是什么?
一群群當地百姓從藥廠門前走過,無意間投來了的目光總讓人陷入深思#65377;
首都兒科研究所基地醫療管理中心總經理宮連有介紹說:應該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基地領導就思忖,“中試基地”和“首兒藥廠”的運營,其實,并沒有直接給當地的百姓帶來受益……
而當時的李橋村支部書記也正為這個問題絞盡腦汁:應該利用一下兒研所的專家們,得讓老百姓有地方看病#65377;
身邊就有藥廠,身后就是專家,而前面村民抱著患兒的身影正結隊而過……
宮連有說,就這么簡單,門診部就開起來了,沒有什么堂皇的理由,占了人家的地,應該給人家回報#65377;
在開業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首都兒研所的專家分組來到這里,用最貼心的服務為當地患兒帶來了溫暖#65377;
無數年過去了,也許,當初根本就沒有“看病難”這個概念,但,首兒李橋兒童專家門診部卻默默地走在了前面,他們毫不張揚地為當地的百姓奉獻著,盡管,面對全國存在的“看病難”這個大問題,他們的力量或許很綿薄,正如宮連有所說:我們盡管很弱小,但我們一直在努力做好#65377;
在今天,我們看到,李橋兒童專家門診部門前的廣場里,停著無數臺來自北京東郊和河北幾個縣的車輛#65377;
宮連有說,這些車輛,載來的不僅僅是信任和榮譽,更多的是責任#65380;是動力#65377;讓很多患者,在不遠的郊區#65380;甚至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專家看病,這就是門診部全部的使命#65377;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門診部,為緩解“看病難”的問題增添了一個小小的價值砝碼#65377;
兒童醫療,一個應該輕松的話題
帶孩子來李橋兒童專家門診部治療的順義區某村村民王媛媛(化名),是一個中學教師,她說,希望今后孩子感冒#65380;發燒等小毛病能在家門口快速#65380;有效地治療,現在到大城市大醫院看病很不方便,花錢多,等的時間又長#65377;現在城市有社區醫院,但郊區的農民很麻煩,如果都能像李橋兒童專家門診部一樣,為周邊村民提供安全#65380;有效#65380;方便#65380;價廉的服務,老百姓也就沒有必要趕那么遠的路到大醫院擠了#65377;
門診部兒科心血管專家李竸主任說:“在出門診時經常會遇到經濟條件稍差的農民,他們沒有經濟來源,孩子病了有時硬撐著,實在不行了他們才來看醫生,這樣的病人雖然少,但覺得他們特別可憐,作為醫生,我只能盡力幫他們#65377;”
在采訪時,首都兒科研究所副所長凌科說,李橋兒童專科門診部從最初的兩間房,幾個醫師,發展到目前集醫療#65380;保健#65380;預防為一體的兒童專科醫療機構,很好地解決了周邊地區村民#65380;居住本地的來京務工人員子女的就醫問題#65377;
凌科說,兒研究所黨委也非常重視門診部的發展,要求門診部為緩解兒研所附屬醫院門診壓力做出努力,也為北京東郊兒童看病難的問題做出自己的貢獻#65377;
他還說,最近,800人的日門診量已經超出了門診的負荷,不得不將門診部擴大規模,充滿人性化的神經康復科即將接納患者#65377;
采訪時,在行政區一角,記者在《今日首兒》內部資料上看到這樣一條消息:
2007年6月1日上午,廣場上到處懸掛著節日的彩旗,五顏六色的氣球和場地中央“兒童歡樂嘉年華”的條幅更加點綴了節日的氣氛#65377;這是首兒李橋兒童門診部為慶祝一年一度的兒童節特地舉辦了此次活動#65377;
活動從上午九點開始,活動場地上分別設置了不同的活動賽區,主要有投籃#65380;釣魚#65380;堆積木等兒童喜愛的節目,吸引了大量的小朋友和孩子家長#65377;小朋友們在不同的賽區玩的樂此不疲#65377;孩子都是來李橋兒童專家門診部就診的,看完病之后被這里的歡樂氣氛吸引了#65377;據一位前來參加活動的孩子家長介紹,今天本來是過來輸液的,但還沒有進門診,孩子就硬是要先來這邊玩#65377;
除了舉辦“兒童歡樂嘉年華”活動之外,李橋兒童專家門診部還向前來就診的小朋友分發了布娃娃慶祝兒童節#65377;
離開首兒李橋兒童專家門診部時,一群剛剛輸完液的孩子正興致勃勃地指點走廊里墻壁上的卡通畫,他們的臉上,溢滿了笑容#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