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土磚瓦窯被稱為“吞地虎”#65377;自200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并出臺了以“54號”文件為主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加大了治理和整頓力度#65377;至2007年年底,河南省大部分地市的整治工作已卓有成效#65377;但是,在暴利的驅使下,不乏一些利欲熏心#65380;置法律法規于不顧的生產者#65377;因此,粘土磚瓦窯專項整治工作不容樂觀,面臨著嚴峻的考驗#65377;
2008年4月7日,我社接到項城市丁集鄉群眾舉報,稱當地仍存在粘土磚窯場吞噬土地的情況#65377;8日,記者冒雨前往,對群眾舉報的內容進行了調查采訪#65377;
關莊窯場位于項城市正南方9公里的丁集鄉境內#65377;很遠就能看到該窯場數十米高的煙囪,隨著距離的拉近,關莊窯場的全貌清晰地展現在記者面前#65377;該場占地約150畝,有窯洞約24門,高高的土堆堆放在洞口旁邊,整行的磚坯被塑料紙蓋著#65377;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是良好的土地被挖成8米多深#65380;約七八十畝的大坑,真是令人痛心#65377;由于坑過深,坑中已全是積水#65377;坑對面,一臺挖土機正工作著,新的泥土被不停地挖出#65377;雖然下著小雨,依然有工人來來往往地忙碌著#65377;
驅車前行,大約3公里處,在馬路的另一側,又一窯場出現在面前#65377;該窯場占地約150畝,被挖的坑與關莊窯場的面積#65380;深度相當#65377;記者在采訪當地群眾后得知,該窯場是丁集鄉田寨的#65377;這個窯場緊挨路邊,鄰馬路的兩側被圍墻圍著,但直沖云霄的黑煙表明該窯場正在生產中#65377;與關莊窯場相似,幾十畝的深坑旁有許多成堆的泥土和成排的泥坯#65377;由于該窯場被圍墻圍著,記者設法站在高處對窯場內部場景進行了拍攝#65377;
對以上兩處窯場進行調查后,記者對當地群眾進行了采訪#65377;
在田寨,群眾對窯場主破壞土地的行為怨聲載道,“眼看著土地被破壞,我們除了抱怨無能為力”#65377;七八個村民知道記者前來了解情況,就聚在一起訴說了不滿:“窯場是暴利,每塊磚能賣到四毛錢,除去開支,窯主大約能賺兩毛錢#65377;為了錢,窯主一天24小時開工,大面積可耕地被挖成了大坑#65377;這些被嚴重破壞的土地很難復耕,這樣下去,過不了多長時間,我們這里的地就沒了,沒了地,我們該咋辦?”當問及政府治理情況時,一位老年人說:“只要有錢有勢就能干,誰能交10萬元錢,誰就照樣干,那些規模小的#65380;沒能力交錢的大多都停了#65377;”
記者于8日下午前往項城市國土資源局,見到了該局地質礦產股股長紀云#65377;紀股長說:“為了治理粘土磚瓦窯場,我們專門成立了粘土磚瓦窯場綜合治理辦公室,并分階段對磚瓦窯場進行整頓治理#65377;”根據2007年周口市政府“51號”文件規定,2007年12月31日前,所有縣#65380;市磚瓦窯場全部關停#65377;當記者問及關莊和田寨窯場為何還在生產時,她說:“項城資源短缺,沒有新型磚生產材料,窯場治理難度很大#65377;”對于記者調查中的磚瓦窯場仍在生產的原因她無法作出具體解釋#65377;當問及所收10萬元錢的情況,她說,10萬元錢是保證金,依此對窯主進行約束,對不符合生產標準的窯主,10萬元錢將予以沒收#65377;
采訪結束,記者將要離開項城時,一位自稱國土資源局姓魏的工作人員打來電話,對記者關于田寨和關莊窯場生產提出的質疑,他也未能作出正面回答#65377;
關于項城市粘土磚瓦窯場的治理情況,本刊將繼續關注#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