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3年前,馬云一開口,大家都覺得他在吹牛#65377;而現在,形勢顯然已經反轉#65377;大家都在期待,馬云將要說什么#65377;“如你所知,我們的路還很長”#65377;馬云說,這是阿里巴巴的責任,因為只有做好了這個企業,才能更好地幫助更多的人創業或致富,“這比捐款或者其他的舉動”更有價值#65377;
時間還要回到更早以前
當2008年3月18日阿里巴巴B2B在香港宣布,以340%的凈利潤增長遠遠超過多家投資銀行預期并將保持持續高增長速度的時候,這個炫目的未來一度令人瞠目#65377;
并不是人人都對此感到樂觀#65377;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苗頭已經清晰,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似乎在驗證,一場發生在春天的寒流正在游蕩#65377;
在這個時候,很多人在揣測,馬云會不會出來說話#65377;但他最終沒有出聲#65377;于是有人開始尋找在他“封口”之前的言論#65377;在上市之后,他說“之所以要在這個時期進入資本市場,是因為我們要儲備糧草過冬”——在當時,幾乎沒有人意識到他是認真的#65377;
但在寒流真正到來的時候,馬云的“過冬論”開始一一得到驗證#65377;很多人好奇,這個人每天都在想什么,為什么他總是會在更早的時候意識到冬天來臨#65377;
但問題是,他似乎又一次正確了#65377;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說,馬云是一個足夠娛樂化的人——話題之外,似乎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事實#65377;在過去的幾年間,他毫無保留地向媒體詮釋他對這個企業的期待,以及他試圖實現每一個夢想的偉大抱負,但是只要他一開口,就會有爭議——在中國電子商務業,幾乎沒有一個人像馬云一樣每一天都身處漩渦,他說的話幾乎都會有正反兩種解讀#65377;
但這似乎沒有對他造成很大困擾#65377;他說,這是因為經歷過特殊年代特殊事件的人,往往會有一種不同旁人的使命感——而這種使命的載體就是阿里巴巴——根據最新的數據,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2007年突破400億的交易額,而B2B部分2007年實現了340%的凈利潤增長#65377;
“使更多的人通過阿里巴巴創業,或者致富,帶動更多的人,創造出100萬個就業機會”,馬云說,“這種使命讓我感到興奮#65377;”他沒有說的是,也正是因為這個,他不能失敗#65377;
區別于媒體之前的馬云
在很多時候,馬云不說話,很多人都覺得很寂寞#65377;因為沒有可以用來攻擊的靶子#65377;在互聯網界經常有人說,幾乎沒有一個人像馬云這樣,說得正確,大家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說得不對,就會受到“群毆”#65377;
這會讓人覺得困擾#65377;馬云似乎已經成為一個符號,用來判斷某一個群體#65377;但馬云自己說,他對自己企業的界定一直都很清晰#65377;
曾經有個問題是,阿里巴巴在過去的三年間員工人數迅速膨脹,目前已經到了接近1萬人,“當站在杭州體育館的舞臺上,面對著下面黑壓壓的人頭,難道不心慌?”——馬云說,當大家都擁有同一個價值觀和使命感時,一萬人和一個人沒什么區別#65377;
2007年的阿里巴巴看上去是一個體系龐大而面目不清的帝國,馬云決定把已經實現了盈利的電子商務項目拿出來,在香港聯交所上市#65377;
一個很簡單的事實幾乎沒有被人關注#65377;在這一個接一個的項目拓展中,阿里巴巴在自身人員拓展的同時將更多的中小企業卷入了價值體系再造的流程之中#65377;
而從更大的層面來說,這種所謂的價值體系實際上是在重塑一種龐大的商業格局——在這一架構里面,在利益統一的前提下,承擔不同商業分工定位的企業或者個人都必須要遵循一個“共贏或多贏”的商業規范,從而實現不同的商業目的#65377;
更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的大多數會員對象來自民營中小企業,在過去的30年間,他們一直受困于一個簡單的價值訴求——作為企業公民的核心價值何在——而在馬云看來,阿里巴巴恰好實現了這個訴求,“賺更多的錢,采購更多的原料帶動上游,出售更多的商品拉動消費,創造更大的規模實體,帶動更多的人創業和就業,上繳更多的稅收”——這是一個簡單的商業邏輯#65377;只不過馬云這么說時,很多人都說他又在吹牛#65377;
他真的有可能搭建這樣一個統一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平臺#65377;阿里巴巴B2B業務總裁衛哲認為,阿里巴巴把社會責任融入商業模式,不但成就了阿里巴巴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更讓數十萬中小企業打破了來自時間#65380;空間的限制,在一個簡單實用的平臺上更充分地發揮他們的商業智慧,幫他們為整個社會創造了財富,不夸張地說阿里巴巴改變了很多人#65380;很多企業的命運#65377;
這只能意味著一個結果——馬云必須要做好這個企業#65377;
游離在商人定位之外
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商業使命#65377;有長期關注阿里巴巴的研究者說,實際上在馬云過往兩年的公開發言中,他已經很少就阿里巴巴公司本身的事務來走向前臺,他的視野已經置于產業或者更高層面的平臺之上#65377;
在過去15年間,中國的電子商務企業從無到有,直到徹底進襲至每一個人的生活#65377;一個值得驕傲的事實是,或許也只有在這個產業,中國的企業面對外資時取得了完勝#65377;這就意味著一個事實基礎,中國的電子商務企業必須要站在更宏大的產業版圖上來看待自身企業的運營#65377;
這使人會更加把期待放置于阿里巴巴身上,畢竟事實上它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它在一個看著自由實則充滿殺機的無邊際市場中漫游,絲毫不能脫離軌道#65377;因而,毫無疑問的是,馬云必須站在企業之外來看待企業的問題#65377;
這可以從他在媒體上的公開發言脈絡中得到證實:最早的時候,馬云稱要一天盈利100萬,之后就變成了一天納稅100萬,而現在其開始說要創造100萬就業機會,這三個100萬的轉折,很好地說明了馬云從企業責任和更大的社會責任層面的一個角色過渡#65377;
而他似乎對承擔這種使命充滿了興奮#65377;最新的消息說,在他的親自統籌下,阿里巴巴集團正在起草籌劃一個名為《阿里巴巴基本法》的文件#65377;據稱這項工程已經于本月全面展開,并有全體員工參與#65377;
這將是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第一個綱領性文件#65377;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對阿里巴巴企業價值觀的塑造#65377;
據相關人士介紹,阿里巴巴基本法最基礎的是要解決和回答三個問題:阿里巴巴為什么獲得成功?阿里巴巴能否繼續成功?阿里巴巴要獲得更大成功還需要什么?
馬云說,對于他而言,他的使命感決定了要去創造一個偉大的公司,而他用來回報成長平臺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好這個公司——為更多的人提供創業和就業機會,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發展可能#65377;而這在企業經營和社會責任上絲毫不會矛盾#65377;
正如淘寶網高層曾經表示的,一個優秀的商業模式必須為賣家#65380;買家創造價值,也必須為社會承擔責任,而電子商務能夠讓更多的人有就業機會,這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65377;
按照馬云的規劃,阿里巴巴集團未來三年將迎來高速發展,爭取2009年成為世界互聯網公司的5強乃至3強,讓2009年成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年#65377;
這是一個宏大的規劃
財經作家吳曉波此前曾寫道: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歲月中,如果中國要誕生世界級的偉大公司,出現取得世界性聲譽的中國企業家,互聯網也許是僅有的領域之一#65377;
很多人說,馬云有可能會是這一個#65377;問到這個問題時,他大笑,之后離開#65377;
人物經歷:
1995年4月馬云創辦“中國黃頁”網站,1997年年底,馬云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站點#65380;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65377;1999年初,馬云回到杭州以50萬元人民幣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