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時候,我們仰慕開先河者#65377;因為他們憑著先哲的智勇率先踏上了一條本沒有方向的尋索之路#65377;豫北鶴壁實踐了6年多的“大學生村官”計劃便領了這種風氣之先#65377;
2002年,中國鄉村的土壤也許薄弱#65380;生機和胎動并存,而政策之手揮動的旋律似乎還沒有高亢的質感,一切都在守望中竭力汲取新的陽光#65377;
時隔4年,一項政策開始催生新的一波大學驕子走向農村的熱潮#65377;2006年7月,中組部#65380;人事部#65380;教育部#65380;財政部等八部委聯手出臺“三支一扶”(支教#65380;支農#65380;支醫#65380;扶貧)計劃,2萬名應屆大學生的身影,從此被鐫刻在了中國農村的田野上#65377;而此時,在“大學生村官”計劃這個宏大的主題層面,河南鶴壁已經邁出了4年含義豐富的堅實步伐#65377;
值得關注的又一個信號是,2008年3月,中央政策強勢引導,規劃未來5年內,10萬高校畢業生將再次融入鄉土#65380;融入“村官”的行列#65377;這些嶄新的大學生“入世”,或許,能給時下的中國農村找到一條蘊涵著知識和活力的可持續的坦途#65377;
但另一個話題是,時至今日,對“大學生村官”現象的激辯好像與生俱來,諸如“水土不服”#65380;“跳板”#65380;“投機”等等不一而足,不過“大學生村官”的到來,在悄然改變著鄉野,改變著農民,這些少有的清新,我們誰都無法不認同#65377;
在鶴壁市采訪的日子里,我們觸摸到了鄉村泥土真實的芳香,體悟到了“大學生村官”計劃6年的艱辛與豐碩,閱讀到了在這片土地上正如火如荼涌動著的鄉村經濟發展熱潮……無疑,“大學生村官”計劃,讓曾經簡陋的農村,結出了激情飽滿#65380;民主和諧的生活#65377;
有事實為證#65377;張英海,家庭優越的條件沒有阻擋自己堅韌的腳步,攜帶著“天之驕子”的風采,她把自己的根須深深地扎進了泥土,靠種植中藥材闖出了帶富鄉鄰的好路子;靳利現,運用自己的新思維#65380;新理念,勇于領航,大手筆譜寫了一曲與村民共同致富的田野樂章……
在田間地頭,我們看到,這些曾經的大學生,如今已被鄉村的風雨磨礪得失去了昔日的風姿,但他們激情在懷,夢想在肩,言談舉止無不透射著成熟的思想和創業的渴念#65377;
潤物無聲#65377;村民們愈來愈強烈的“比誰掙錢多”的“欲望”就是最好的見證,這種從骨子里摧毀傳統小農意識#65380;直刺農民心底的啟迪應該是顛覆性的#65377;我們沒有絲毫理由冷觀或者漠視,甚至質疑#65377;
六年磨一劍#65377;也許,“大學生村官”不能個個叱咤風云,不能個個功成名就……但是,我們相信,這種現代思維與小農意識的碰撞和嫁接,一定會給中國農村帶來時代的“星火”#65377;因為,這些“大學生村官”讓我們的村莊和田野從此蘇醒,讓父老鄉親從此看到了外面的世界#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