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年紀輕#65380;有知識#65380;有文化#65380;有闖勁,而且思想解放#65380;頭腦靈活,充實到村級干部隊伍后,使村級領導班子年齡結構#65380;文化結構#65380;能力結構明顯優化,逐步把以往農村干部“大老粗”的形象向“知識型”轉變#65377;
政策之手
建設新農村是我國未來較長時期內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內容,它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轉變#65377;與傳統和計劃經濟時代的農村相比,新農村的基本特點體現在新文化環境#65380;新居住環境#65380;新技術環境#65380;新體制環境#65380;新產業分工環境#65380;新居民主體#65377;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任務后,各地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遇到了“人才困境”,尤其是村級領導班子建設滯后,結構不合理,缺乏創新性,嚴重制約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65377;一些省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創新性地推出了“大學生村官”計劃,公開招聘優秀大學生到農村擔任村干部,通過增強村級領導班子的內發核心力以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65377;200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65380;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明確提出從2006年起國家每年有計劃地選拔一定數量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通過法定程序安排其擔任村黨支部#65380;村委會的相應職務,力爭在3到5年內實現一村至少有一名高校大學畢業生的目標#65377;在200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又一次明確提出,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選派大學生到農村任職#65377;2008年3月,中組部等有關部門決定用5年時間選聘10萬名大學生到鄉村任職#65377;
“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推行有效地提高了農村基層干部的整體素質,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組織保證#65377;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通過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健全了村級治理結構,增強了新農村建設的內發核心力,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進程#65377;
現實之需
如果把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歸為外因的話,作為新農村建設主體力量的新型農民就是內因,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本,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65377;所以說培育農村的內發核心力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否則,政府統籌將事倍功半,城市反哺也會得不償失#65377;新農村建設的內發是一項系統工程,根據一般系統論的“中心化”原則,一部“執行工作機”應當有一個支配系統的主導部分,這個主導部分通過“誘發契機”,將機器的各個部分連接成一個協調的整體,從而實現優質#65380;高效#65380;低耗#65380;安全地運行#65377;在新農村建設的內發系統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村級領導班子,因而村級領導班子就是新農村建設的內發核心力,它所發揮的內發核心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方面是能夠科學制定和有效執行適合本村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二是能夠有效進行村級文化建設,提高凝聚力;三是制定適合本村產業發展的農業經營體系#65377;
新農村建設內發的最大問題就是內發的核心力較弱#65377;具體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科技文化水平不高,這種狀況很容易造成農村干部整體活力不夠,思想陳舊,接受新事物能力差,政策理解能力和辦事能力不強等缺點;年齡結構老化,由于村干部年齡普遍偏大,不少干部因循守舊,意志衰退,小農意識#65380;依賴心理嚴重,只注重眼前利益,談不上村里的長遠發展;法律政策水平低,由于農村干部中多數人集文化知識低#65380;年齡偏高等不利因素于一身,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講,他們的法律政策水平低是必然的,對黨的基本理論和政策也不可能有全面#65380;深刻的理解;能力素質弱化,農村干部整體素質不高,難以適應建設新農村的需要#65377;工作中常常是“老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能用,軟辦法不管用”,工作被動,缺乏總攬全局的能力,面對紛繁復雜的工作局面,力不從心,束手無策,以致造成各項工作的滯后#65377;由于上面的原因,導致大多數村級領導班子僅僅是完成上級黨委和政府傳達的任務,根本談不上對本村的長期發展進行科學合理地規劃,起不到其應具有的內發核心力的作用#65377;
能人效應
“大學生村官”年紀輕#65380;有知識#65380;有文化#65380;有闖勁,而且思想解放#65380;頭腦靈活,充實到村級干部隊伍后,使村級領導班子年齡結構#65380;文化結構#65380;能力結構明顯優化,逐步把以往農村干部“大老粗”的形象向“知識型”轉變#65377;根據對河南省鶴壁市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實地調研,1300名“大學生村官”充實到村級干部隊伍后,全市村級干部的平均年齡下降了8歲,大專以上學歷干部比率提高了27%,文化水平顯著提高#65377;
終日奔波于農村第一線的“大學生村官”,將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村務管理的實踐中#65377;在作出本村每項重大決策前,他們在吃透上情#65380;綜合外情#65380;明了村情的基礎上,以嶄新的視角審視,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并穩步扎實地推進,大大地提高了村級領導班子的決策水平和決策執行水平#65377;根據實地調研,鶴壁市在2002年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以來,截止目前,全市“大學生村官”中有項目的已占總數的58%,其中資產超過百萬元的129名,超過千萬元的16名#65377;在全市“大學生村官”創辦的738個致富項目中,已有28個被省#65380;市#65380;縣評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9600多戶農民走上了科技致富路,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65377;
“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將發揮“能人效應”#65377;“大學生村官”是新思想#65380;新文化的載體,他們的“言行舉止”將有利于打破農民僵化#65380;保守的觀念,開拓他們的視野#65377;同時“大學生村官”結合當地的特色,引進或創辦各類致富的項目,帶動本村農民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65377;這不僅將大大提高農民群體的向心力#65380;凝聚力#65380;戰斗力,而且將有助于村級領導班子與農民的互動,實現兩者團結一致#65380;同心同德,共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良好局面#65377;
要想讓“大學生村官”發揮能人效應,一方面完善相關的配套政策,為“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創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寬松環境#65377;沒有配套政策,“大學生村官”就像在農村廣闊舞臺上表演的演員沒有道具一樣#65377;即使“大學生村官”有什么好的想法,由于缺乏相應的資金和技術,終究無法實現,這不僅僅嚴重制約“大學生村官”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大大地打擊了“大學生村官”的積極性#65380;主動性,使他們感到在農村廣闊的天地,無法實現自身的價值和理想,最終他們會變得像原來大多數的村干部一樣碌碌無為,或者選擇遠走高飛#65377;另一方面加強對“大學生村官”的培訓力度,提高“大學生村官”的自身素質#65377;除了通過農業知識講座#65380;參觀學習#65380;經驗交流等各種方式,來提高“大學生村官”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還有必要對“大學生村官”的心態進行指導,要讓“大學生村官”認識到欲“化”農民必先“農民化”,到農村要踏踏實實做事,謙虛學習;同時也要懷有平常之心,不可操之過急,傳統小農經濟不是某些個人想改就改的了的,一個人的能力本來就十分有限,改變鄉村面貌不是一天兩天所能完成的#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