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鶴壁這兩個字,和文化河淇河一樣,已成了豫北大地上一個擲地有聲的名字#65377;因為,從2002年開始的“大學生村官”計劃,給這片土地帶來的,不僅僅是聲名鵲起,還有,朝朝暮暮流淌在鶴壁鄉村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的新鮮“血液”#65377;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65377;
我們站在淇水之濱,閱讀著這條流淌著歷史和文化的千古河流,就像誦讀著厚重的典籍,就像沐浴著文明的洗禮,就像感悟著崢嶸的故事#65377;
哺育了兩岸風物的淇水就在我們身邊緩緩走過,沒有誰能夠阻擋她前進的步伐#65377;
因“仙鶴棲于南山峭壁”而得名的鶴壁,正與湯湯淇水比鄰而居#65377;如今,鶴壁這兩個字,和這條文化河一樣,已成了豫北大地上一個擲地有聲的名字#65377;因為,從2002年開始的“大學生村官”計劃,給這片土地帶來的,不僅僅是聲名鵲起,還有,朝朝暮暮流淌在鶴壁鄉村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的新鮮“血液”#65377;
2008年6月的一天,中共鶴壁市委常委#65380;組織部長桂玉強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我們觸摸到了鶴壁市“大學生村官”成長的足跡#65377;
記者:今天,“大學生村官”是鶴壁市的一大亮點,這個亮點正毋庸置疑地提升著鶴壁的地域品位及影響力#65377;鶴壁市的政策引導讓一些大學生尋找到了一方歷練自己的土壤,這些大學生的積極探索,也給鶴壁市披上了一層鮮亮的色彩#65377;是否可以這樣理解,鶴壁市的“大學生村官”現象,在某種含義上,給鶴壁市帶來了“實惠”?比如,鄉風鄉容的改變#65380;鄉村經濟的破題#65380;城市知名度及地域發展力的提高等#65377;
桂玉強:鶴壁市從2002年開始對這項工作進行探索的#65377;6年來共面向社會公開選拔了1300名“大學生村官”,每個行政村都達到1名以上,49%的行政村有2名以上,為推動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持,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發揮了重要作用#65377;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65377;一是探索了一條拓寬基層干部來源渠道的路子,優化了結構,增強了活力;二是探索了一條培養基層干部和各類人才的路子,提高了素質,增強了本領#65377;通過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鶴壁市初步形成了一條來自農村基層的黨政干部和人才培養鏈,為新農村建設培育了一批優秀干部;三是探索了一條促進全民創業的路子,拓寬了門路,致富了農民#65377;“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實施,開辟了大學畢業生就業新渠道,許多大學畢業生改變了過去進城市#65380;吃財政的傳統觀念,樹立了三百六十行#65380;行行出狀元的新觀念,自覺把實現自身價值與滿足社會需求結合起來,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施展才華,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主戰場的組織者#65380;領跑者#65377;“大學生村官”干事創業的成功實例,調動了廣大農民創業的積極性,使他們更加自覺#65380;更加主動走上了創業之路#65380;致富之路,形成了全民創業#65380;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四是引入了新的競爭機制,改變了原來很多村干部所固有的“惰性”,做“太平官”的陳腐觀念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出現了村干部主動讓賢的好現象;五是由于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的提升,促進了鄉村民主政治建設,促進了鄉村的和諧和進步#65377;
由于“大學生村官”本身素質高#65380;思想活#65380;觀念新,能夠自覺克服宗派家族利益和本位主義的影響,工作講程序,辦事講民意,公平公正地處理農村各種矛盾,既在農村穩定工作中發揮了獨特作用,又通過自身言行影響帶動了其他村干部民主意識#65380;法制意識#65380;文明意識的提高,為農村帶來了文明新風,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65377;
鶴壁市6年來的探索,在全省乃至全國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大學生村官”已經成了鶴壁的一個品牌,一個閃亮的名片#65377;“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實踐也給我們鶴壁市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帶來了很大變化#65377;因為,現階段小康社會#65380;和諧社會的建設,最多是體現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全面發展就不可能有小康社會的全面實現#65377;但是農村的發展,最根本的是優秀人才和優秀勞動力;“輸血”重要,“造血”更重要,要注重可持續性#65377;我們的“大學生村官”計劃正是從這些方面著手并強化,從這一點上來說,“大學生村官”計劃實實在在推動了鶴壁市城鄉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也為城市知名度及地域發展力的提高提供了足夠的動力#65377;
記者:是什么理念領引了“大學生村官”這個新概念在鶴壁市的最初實踐?“大學生村官”在鶴壁市的萌芽與起步,經歷了哪些困惑和陣痛?追溯鶴壁市第一批“大學生村官”的影像,還有多少留在鄉村?有的“大學生村官”選擇了離開,是專業的錯位還是其他什么原因?背景有無警示意義?
桂玉強:長期以來,農村干部來源結構單一,有知識#65380;有學歷的農民子弟通過考學離開了農村,有本事#65380;有能力的農民紛紛外出就業#65380;創業,留在農村素質最好的群體就是退伍軍人,農村干部普遍文化素質偏低,干得久的干部往往是年齡老化#65380;思想僵化,鄉村面貌長期沒有大的變化;農村干部中有的是家族代表,有的是大姓兄弟,這類人往往私心較重#65380;能力不強,對此群眾反映強烈#65377;我們在深入調研#65380;搞好試點的基礎上,從2002年開始連續6年堅持不懈地在農村推進“大學生村官”計劃,將部分優秀高校畢業生充實到基層干部隊伍當中,優化了干部隊伍的組成結構#65380;年齡結構#65380;文化結構#65377;
“大學生村官”離開是一種正常的人才流動,比如,有的考入公務員隊伍,有的找到新的職業,我們嚴把“大學生村官”進口的同時,也暢通出口,建立了嚴格的淘汰機制#65377;事實上,整個干部隊伍都存在淘汰機制,公務員隊伍也有#65377;我們規定,正式任命的“大學生村官”,在年度考核中確定為不稱職的;工作已滿6年未能進入村“兩委”的;任村“兩委”干部在換屆中未能當選的;任職期間有嚴重違法違紀的,予以淘汰#65377;
記者:據悉,鶴壁的“大學生村官”實踐發端于2002年,4年以后,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出臺,這種具有前瞻意義的目光,在鶴壁市新農村建設中,起到了怎樣的輔助功能?把“大學生村官”計劃和新農村建設聯系起來看,我們獲得了哪些辯證性的思考?
桂玉強: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既要堅持以工補農#65380;以城帶鄉的方針,加大對農村的資金扶持力度;更要注重加快人才資源開發力度,切實增強農村的自我發展能力#65377;城鄉之間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投資不足造成的,實質上也與我們長期以來實行“二元社會管理結構”#65380;大量農村人才以“進城”為價值取向#65380;立足農村發展的人才越來越少有直接關系#65377;也正是由于這一問題,導致現在城市人才高度聚集,部分大學生隱性失業;而農村人才“失血”嚴重,花費很大的人力財力扶持發展,但很難從根本上激活農村經濟#65377;正是基于這樣一個大背景,鶴壁市著手探索“大學生村官”計劃,這既是立足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現實之策,又是著眼長遠提高農村人才隊伍水平,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戰略舉措#65377;近年來,在全國不少地方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拉大的情況下,鶴壁市這一比例卻由2002年的3.20 ∶ 1降至2007年2.14 ∶ 1,這一變化,應該說與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有直接關系#65377;
對于圍繞新農村建設做好“大學生村官”工作,我們有三點體會#65377;一是堅持圍繞村官成長#65380;成才建平臺#65380;搭舞臺#65377;對“大學生村官”切實做到重使用#65380;重幫扶#65380;重激勵,使他們留得下#65380;穩得住;二是堅持圍繞村官致富帶富鋪路子#65380;造氛圍#65377;搞好分類培養,參照“雙強”農村黨支部書記標準,有針對性地把他們培養成行政管理型#65380;致富帶富型#65380;科技服務型人才;三是堅持圍繞基層干部整體素質提高抓教育#65380;建機制#65377;舉辦政策#65380;法律知識培訓班,提高管理能力;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提高致富能力;舉辦群眾工作方法培訓班,提高工作能力#65377;深入開展“雙推雙提”活動,即推行“大學生村官”計劃,提高農村干部整體活力;推進廣大農村干部學歷教育,提升整個農村干部隊伍素質#65377;
記者:“大學生村官”計劃在鶴壁市這片土地上已經行走了數年,目前的成長態勢如何?他們所承載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他們的思想#65380;心理和知識結構能否適應新的一輪鄉村經濟的發展?他們走上舞臺之后,給鄉村帶來了哪些良性和負面沖擊?
桂玉強:目前,“大學生村官”隊伍穩定,整體工作健康發展#65377;這些“大學生村官”同基層干部一道默默無聞地工作戰斗在農村第一線,團結帶領廣大群眾致富奔小康,為推動農村的經濟發展#65380;為促進基層社會的和諧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65377;同時,也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大學生村官”,他們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有的還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使基層干部的活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65377;
談到對農村的沖擊,最直接的是村干部的年齡和文化結構發生了明顯改變#65377;2007年底,鶴壁市村級班子平均年齡下降為43.5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占67.2%,其中大專以上占44.4%#65377;從更深層次看,大學生的到來,攪動了村干部的“一池春水”,他們不僅成為新知識的傳播者#65380;新文明的倡導者和影響帶動群眾的致富人,給農村帶來了一股清風,更為重要的是許多村干部因有壓力而產生了危機感,激發了動力#65377;幾年來,鶴壁市就有8名村支部書記#65380;129名村“兩委”干部主動讓賢于“大學生村官”#65377;
記者:無疑,“大學生村官”計劃在鶴壁的實踐有著積極的#65380;成功的意義,如果一分為二地進行思考,“大學生村官”計劃還有哪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專業方面有無制約?這項計劃在發展的路程中,有否政策以及社會等各方面的制約因素?“大學生村官”計劃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什么?
桂玉強: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和國家關于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意見的出臺,全國已有不少省市紛紛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生到農村任職#65377;面對“大學生村官”由點到面的快速輻射,如何確保這一正確的抉擇,不至于出現“種下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蚤”,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65377;
目前,“大學生村官”面臨的難題有如下體現:一是創業方面,他們有知識#65380;有強烈創業的愿望,但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必備的資金;二是個別“大學生村官”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著差距,鄉村的復雜情況沖擊了他們長期扎根基層的思想準備;三是個別“大學生村官”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等等#65377;
我認為,鼓勵大學生任村干部是一個正確方向,但在具體實踐中必須把握好正確導向,尤其是在制度設計#65380;管理使用#65380;出路安排方面一定要著眼新農村建設實際,著眼長遠,防止臨時思想和短期行為,防止脫離實際的傾向#65377;鶴壁作為河南省的一個典型,已經在全國提前走了6年的時間,應該怎么辦?我感到我們應該把工作的重點由招聘選聘#65380;強調數量轉移到“三個注重”上,即注重素質的提高#65380;注重作用的發揮和注重管理的規范#65377;鶴壁的“大學生村官”工作應該也有必要進入這個階段,繼續走在全省的前列#65377;總之,選拔“大學生村官”雖然在實踐中仍有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去面對,去解決,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勇于探索和及時修正完善,必將對鞏固我黨執政基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