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招聘高學歷大學畢業生當村官,利大還是弊大,僅從這一政策本身看似乎難以作出定論。但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長遠發展看,積極作用明顯。必須切實轉變觀念,從戰略高度對待“大學生村官”問題,把這項工作向縱深推進。
首先,招聘“大學生村官”是促進產業轉移、加快發展農村經濟的現實需要。現階段,伴隨著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漲,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產業升級加快,勞動密集型產業大規模向內地農村轉移。在這種背景下,一些經濟基礎好、經濟實力強的村莊抓住產業轉移的機遇,實行引資與引智并舉,有效實現了村莊管理的轉型,進入了健康穩定發展的快車道;而在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的村莊,對人才和資金的一般需求還沒有轉化為有效需求,思想陳舊、管理落后、經濟結構單一的局面依然如故,有些村莊甚至出現凋敝的趨勢,人才匱乏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由縣市政府買單,為這些村莊選聘有知識、有文化、頭腦靈活、思想解放的“大學生村官”,充實到村莊管理工作中,有利于積極承接和推動產業轉移,改變一些村莊的落后面貌,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其次,招聘“大學生村官”是新時期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農業和農村發展呈現出難得的好局面。但是,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農村經濟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城鄉關系和利益格局正進行重大調整,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一些地方農業兼業化、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的現象日趨明顯,農村兩委班子年齡老化、后繼無人的問題更加突出,培養新型農民和建設一支真正高素質的農村干部隊伍成了農村發展的迫切需要。引導大學生由城市向農村、由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打破了農村勞動力長期向城市和發達地區單向轉移的舊格局,呈現出城鄉勞動力雙向流動雙向就業的新局面。因此,不僅有益于改善和優化現有村干部年齡結構、文化結構,提高其整體素質。同時,這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作為城市現代文明的載體,還是新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播種者、推動者和開拓者,能夠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河南省鶴壁市選聘“大學生村官”的做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我們必須承認,在工業化、城市化加速進行時期,在一個連農村勞動力都大規模外出務工的年代,把大學畢業生拉向農村的道路并不好走。鶴壁市之所以在選聘“大學生村官”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關鍵在于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積極而又務實的對策。比如,針對農村生活條件差問題,通過落實待遇、激勵等措施,幫助他們打消顧慮,建立良好的心理預期;針對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不熟悉農村的情況等問題,事先進行必要的培訓,幫助他們適應水土,跨越從理想到現實的門檻;同時,將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結合起來,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引導“大學生村官”與企業家接對幫扶,為“大學生村官”在當地“生根開花”創造條件等。這些措施不僅在當地產生了很好的效果,而且為全省乃至全國“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作出了示范,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選聘“大學生村官”是一個新生事物,還需要不斷地摸索和完善。其中,“大學生村官”的專業不對口問題需要引起重視。由于“大學生村官”是縣市政府統一聘用,因此,如果能結合“大學生村官”所學專業,在全縣范圍內與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專項工作結合起來,效果也許會更好。如:組織醫學專業的“大學生村官”參與鄉村醫療衛生網點建設,組織經濟類專業的“大學生村官”宣傳并幫助農民籌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農學專業的人才投入到當地的現代農業建設中,或者組織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村官”與鄉村文化大院、圖書室建設結合起來等等。農村是一片熱土,只要措施得力,順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一定會吸引更多的大學畢業生來這里展示自己的才華,同時也為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