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應加強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和創新能力的培育。研究開發工作職能要定位在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和產業化,這樣才有利于發揮企業的專業優勢,有利于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有利于提高企業集團和國家創新能力。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明確了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提出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歷史進程中的新任務新要求。作為國有企業如何擔當起創新主體的角色,在技術創新上有一番大的作為,肩負起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新的歷史使命,實現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是企業貫徹好落實好十七大精神的根本要求。本人就當前企業加強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和創新能力的培育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塑造企業創新文化
中船重工集團精神“興船報國,創新超越”的根本要求是創新。要以超越為起點推進企業創新工作,用創新的手段和方法實現技術和管理的超越,最終實現興船報國的理想和愿望。要用集團精神教育引導企業職工、經營管理人員、科技人員樹立創新意識,激發創新熱情,提高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素質,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在此同時,還必須重點培育企業職工,尤其是管理人員、科技人員的創新價值理念,為建立健全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打下堅實的思想文化基礎。
首先要樹立創新是有價值的創造性活動的觀念。創新不是不講效果的盲目活動,創新是一種創造價值的活動。柳傳志曾說:創新是把技術變成錢。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切提高產品使用性能、降低消耗、減少成本、節約時間的方法形式的改變、結構的調整、設計方案的變化都是創新的具體體現。
要樹立創新是一個繼承和學習的行為和過程的觀念。任何一個創新活動都是在繼承和學習前人和別人的基礎上不斷發展的,都是在前人和別人創新成果上的延續和延伸。
要樹立創新是一種群體活動的思想觀念。世界上一切創新活動都是幾個或成千上萬人的群體行為,任何一個創新項目、創新成果都是在集體力量的作用下實現的。樹立創新是群體活動的創新理念,培育企業團隊創新精神,營造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營造創新人人可為、事事可為、創新成就人才的氛圍,是構建現代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思想政治保證。
以行業領先為目標
選擇企業創新起點
我國裝備制造業與世界發達國家企業最大的差距在于產品技術和質量上的差距,在于企業創新投入嚴重不足,在于內部創新制度機制的不完善和創新能力的不足。企業要加大創新投入,提高創新起點,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工作制度機制,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吸收創新工作。
培育企業創新能力首先必須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投入不足是我們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一個主要問題。世界500強企業用于研究和開發的投入占銷售收入的10%左右,美國企業一般都超過10%,日本企業在7%~10%,這是美國企業精于技術創新的原因所在。而我們企業花費在研究和開發方面的投入只占銷售收入的2%左右。企業有了錢往往注重鋪攤子添設備,擴大生產能力,忽視創新能力的投入和建設。要改變企業創新能力低的現狀,集聚各種創新要素,盡快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首先要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提高了企業創新能力,在產品創新、技術創新上有了突破,就會贏得廣闊的市場和豐厚回報。作為企業要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生產經營的持續增長,做強做大企業就必須下力氣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在創新上舍得花錢,加大技術創新上的投入。
其次,堅持以領先行業作為創新的起點。起點高才會站得高,起點低必然處于落后。在新階段新形勢下,我們要樹立力爭在本行業本專業領先的勇氣,提高創新起點,廣泛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推進科學技術進步,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無論是自主創新還是引進吸收都必須堅持以行業領先為目標,才能在培育企業創新能力上有出色的表現。要根本轉變和調整技術創新思路,改變以往注重改進現有產品和擴展產品線的創新思路,確立注重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技術的創新思路;改變簡單模仿、引進技術的思路,確立自主設計、引進吸收消化創新的思路,保證產品技術性能處于新的水平上。同時,作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要走專而精的道路,只有充分發揮本企業的資源優勢,才可能站到行業的制高點上。否則,弄不好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和落后淘汰的局面。

以市場作為立足點
正確尋找創新機會
處在高度競爭的國內外市場,企業必須采用反應快、效率高的產品研發技術創新流程,調整、理順、研究開發職能。企業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是滿足客戶需要,確保新產品的性能符合客戶和市場的要求。因此,企業就必須調整傳統的產品研發職能和研發流程,加入更多的“市場導向”因素,主動從企業外部尋找創新靈感,充分考慮客戶反饋意見和要求,以保產品的市場價值。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有很多企業已經在這方面有了很好的嘗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還有不少企業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的流程是傳統的,機制是落后的,很少從市場、從客戶那里尋找技術創新機會。
建立健全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當前的重點是要調整、理順企業研發職能,確立企業技術創新的方位,把研究開發的重點放在推動科研成果的工程化產業化。按照國家創新體制的要求,科學基礎研究、重大技術研究由科研院所承擔。目前,科研院所搞科研成果工程化、產業化,企業搞科研的情況比較普遍。當然條件成熟的科研院所也可以搞工程化產業化形成企業集團,大型企業集團也可以辦科研所。但對大多數企業應當把研究開發工作職能定位在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和產業化,這樣有利于發揮企業的專業優勢,有利于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有利于提高企業集團和國家創新能力。
用計劃項目牽引
產品技術創新
實踐證明,用技術創新計劃項目牽引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是加強企業技術創新的有效管理方法,也是政府、企業、科研院所普遍實行的管理方法。對產品技術的研究開發運營的經營管理與對普通產品和一般經營單位的經營管理是有很大差別的,包括對科技人員的選聘、任用和管理,對研發重點和研發方向的把握,研發經費的分配和應用,研發課題的選定和程序確定,以及對內有技術和外部技術的管理和運作。這些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管理內容有很大差別。以受對企業職能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企業往往以生產經營需求為導向,用企業生產經營計劃牽引企業技術創新工作,這樣的結果是企業創新工作往往滯后于市場需求。企業要堅持以市場需求、客戶需求為導向,用技術創新計劃項目牽引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工作的管理思路,加強技術創新項目的管理,完善企業技術創新的制度機制,創造創新機會,提高創新能力。
圍繞加強項目管理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的制度機制,建立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的管理平臺。首先要健全研發機構,完善研發部門職能;第二,建立創新項目立項評審制度,成果評價考核制度等程序規范;第三,建立創新項目責任制;第四,制定以注重成果、突出業績為原則的激勵政策;第五,加強基礎管理,加強項目管理、信息資料管理和標準化等各項基礎管理,夯實管理基礎;第六,要以項目管理為契機建立起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隊伍的機制,發揮專家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充分調動和發揮科技人員積極性和創造精神,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科技人才隊伍。
開展研發戰略合作
拓寬創新路子
實行研發戰略合作是企業實現技術創新的基本策略和途徑。企業要加強同科研院所的合作,科研院所既是企業取得技術創新資源的主渠道,也是企業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的技術支撐。在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上已有很多企業作了很好的探索,并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作為企業在技術創新組織方式上要更多地關注與科研院所包括企業間的合作和聯合,改變只注重內部職能的改進和業務分拆或合并的組織模式。同時要堅持“共同發展”的雙贏原則,進一步推進與科研院所和企業間的合作,拓寬創新路子,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
(作者系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