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產學研結合是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文章闡述了高職教育中教師、學生和學校 在產學研結合中的定位,并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建議與看法。
關鍵詞:職業教育產學研 實習實訓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4-134-02
近幾年來,隨著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全國的蓬勃發展,產學研結合發展既是高職教育 深化改革、辦出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可靠保證。高職教育的 定位應是:培養應用型與技術型人才,理論夠用,實踐動手能力與操作能力強,實習即能上 手,畢業就能上崗。許多從事高職教育的工作者進行了高職教育產學研結合的研究與探索。
一、企業與專業緊密結合,讓企業全面參與到專業建設中來
1.培養目標與行業特點緊密結合。專業建設與人才的培養不應是閉門想像出來的,而應 是先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了解專業的特點,職業的性質,崗位的要求,在此基礎上確定培 養目標,開設合適的課程,每一門課程針對性的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能力。為了更好地使培 養出的人才適合企業需求,專業課教師與企業共同研究專業的培養目標,使專業培養目標與 行業特點有機結合。
學生應該要獲得相應行業的職業資格證書,證書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學生獲得準入 行業的通行證,有機會從事該行業的工作,因為現在有許多的行業明確要求有職業資格證書 ;另 一方面通過學生的考證,使學生了解從事該行業工作所必須具備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引導學 生有目的的學習。
2.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聘請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專家,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高 級管理人員和精通教育教學規律的教育專家作為組成人員,成立了“專業指導委員會”。“ 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是進行專業發展的指導,對專業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專業設置、 教材的選用、專業前景等相關的專業建設問題提出論證意見;參與論證教學計劃,協助審核 教學大綱,研究教改內容等相關工作,使整個專業教學體系更加合理與科學。
3.教師與企業人士共同合作,編寫理論教材和實訓教材。現階段面向高職教育、適應 高職教育的教材并不多,許多教材只是本科教材的復制與嫁接,偏重于理論教學而忽略實踐 性教學環節,這與高職教育目標的側重點并不一致。根據這種情況,教師根據培養目標與要 求編寫合適的教材顯得非常的必要與迫切。在編寫教材過程中僅僅只有教師的參與是不夠的 ,由于教師的職業身份,仍舊脫離不了教材偏重理論的傾向。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可以組織 教師 、企業的專業人士共同參與編寫教材。教師側重于理論內容的撰寫,專業人員側重于實踐教 學內容的撰寫,這樣就能使教材理論與實踐很好的結合,滿足高職教育的要求。實踐性、時 代性與新穎性是高職教育對其教材的要求。
4.派遣教師到企業掛職實踐。為了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應當派遣部分專業教師到相 關行業參加實踐鍛煉。學校結合專業建設需要及企業崗位要求,設計實踐方案,對參加實踐 的教師提出明確目標和具體方向,并幫助落實具體的實踐崗位。在實踐鍛煉過程中,學校及 時了解來自企業的信息反饋,并要求教師定期向學校有關部門通報情況。整個實踐活動結束 ,學校將對教師實施考核,以使掛職實踐不要流于形式。考核依據來自于企業的評價、教師 的自我評價及相關部門的鑒定意見等方面。教師定期到行業、企業參觀訪問,為課程開發、 教材編寫、改革教學內容及方法收集第一手資料和信息。這樣不僅搭建起了校企合作的橋梁 ,同時,也為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建立了平臺。
二、高職教育產學研結合中教師的作用與定位
1.教師為企業與社會提供培訓服務。許多企業都對自己的員工與客戶進行相關的培訓服務 ,但企業在理論授課方面缺乏相關的專業培訓講師和專業教師,而作為高等院校的老師有著 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原 則,讓學校的老師為企業員工與客戶提供培訓服務。
2.學校與企業共同進行課題研究。教師要為行業著想,協助行業搞課題,攻克行業在科 研技術上的難題,甚至合作課題中的一些較低層次的工作,可以由學生去做,以鍛煉他們的 動手能力,通過產學研結合,使行業成為學校教學實習和科學實驗的基地;學校則成為行業 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基地。在共同合作的基礎上,完善高職專業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有 效地穩定和發展產學研合作的基地。目前特別迫切需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應為青年教 師創造條件。教師應積極參與科研和深入實習實訓現場,為行業解決科研和技術課題和難題 。教師本身有著理論方面的優勢,參與到行業的研究,既能使企業受益,同時也使教師得到 提高,使其教學更加貼近事實。
3.通過產學研合作,建設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 高職教育目標實現的保證,雙師型教師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將現有教師培養成為雙師型 ,得到行業和企業的支持,可以為老師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為專業培養大批雙師素 質教師。另一方面,可以吸收企業界合適人士充實師資隊伍,充分利用他們的專業與實踐經 驗,形成在辦學上的專業優勢和特色。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如,美國不少 商學院加強了與商界的聯系,鼓勵教師經常到公司里去從事顧問工作,考察“活生生的商務 實情\"編寫教學案例等。因此,選擇師資時不只是強調其學術水平,同時要重視其實際經驗 。
4.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模擬實訓基地。建立專業的實習實訓的教學體系,根據專業特 點,要建立適合專業的相對模擬實訓基地。教學到現場,和學習計算機應用課程一樣,在機 房邊教學邊實踐,邊學習邊操作,通過模擬教學和實踐以及對各種案例分析,使學生能把學 到的理論知識同實踐更完善地結合。
三、高職教育產學研結合中學生的角色
1.學生校內實習。校內實習是校外實習和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將理 論知識指導實踐的第一次嘗試。校內實習應該遵循教學規律,循序漸進地展開。校內實習可 以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當學生開始專業課程學習時,可以安排相當比例的實踐課 ,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同步進行實踐課程的教學,使理論與實踐能夠很好的結合。第二階段 是:在學生專項實訓和綜合實訓中,安排專門的校內實踐課,對學生在專業領域所學的知識 進 行一次系統而全面的鞏固學習。為學生進行校外實習與畢業上崗進行最后一次訓練,全面提 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2.學生校外的實踐。學生實踐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已成為用人單位和教育部門的共識, 而產學合作教育是國際公認的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等職 業技術教育中最為基本的實踐要求,也是企業行業人才需要中最強調的要素。為此,設置一 個完整的實踐實訓教學體系,對提高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是十分重要的。專業要密切聯系企業,共同研究制定一個比較完整的實習實訓教學體系。整 個實習實訓過程分兩大塊:一塊是崗位認識課程,組織學生到企業實地考察和學習,讓學生 了解掌握企業的組織結構與運作,了解各部門職能,使他們具備對專業崗位的一般認識。在 崗位認識過程中,可邀請公司的技術人員給學生講課,加深學生對專業的認識,通過崗位實 習,使學生對理論知識同實踐相結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學好專業理論知識和實習實 訓課程有足夠信心和思想準備。第二塊是畢業實訓與制作,根據實訓的目的與企業對專業技 能的要求,在校外實訓中針對性布置一些實訓項目,要求學生在實訓階段完成這些項目,學 生能了解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應具備哪些素質和技能,認識到企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通過崗 位認識實習和實訓制作,使學生對自身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在整個實訓過程中,教師和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應始終在實習現場負責和指導學生。學 生通過崗位認識實習和畢業實訓與制作,每個學生要寫出有專業要求的專門書面報告,作為 評定成績的依據。
3.成立本專業的協會,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指導學生成立 本專業的協會,指定專業教師進行指導。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協會在學 校的地位越來越被關注和重視。利用學生協會這塊陣地,通過各種活動寓教其中,促進專業 學生由單一型向復合型人才發展,彌補課堂教育不足,拓寬學生視野,陶冶情操,鍛煉和 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高校的協會不應當是封閉的,也要走產學研結合道路,就學校而言 ,所 能為協會提供的支持與方便是有限的,只憑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借助社會力量。如學 校間的聯合,與企業合作等等。一方面可以保證協會活動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通過廣泛合 作,可以增加學生與社會的接觸,增進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
4.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高職教育也應著眼學生創造性實驗能力的培 養。在實習實訓過程中,要鼓勵學生不要受已有知識的束縛,要敢于突破已有的“知識圈\" , 敢于創造性地實踐。從實習實訓方案設計、實訓操作、案例分析、解決實訓中的問題,直至 完成實訓報告,把實訓過程變成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過程; 要鼓勵學生同教師一起積極參加科學研究,通過參與科研,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為畢業后 進行創造性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產學研結合的效果
通過何種途徑、何種機制、何種模式來體現“產學聯盟”的高職辦學特色,關鍵是要抓 住產與教之間的“結合部”。探索教育自身要素與產業市場要素結合的政策空間,給予職業 教育發揮育人功能、生產功能的充分空間,鼓勵其緊緊依托行業與企業,使外延式發展與內 涵式發展相結合。同時專業借助企業這個平臺,讓學生理解與掌握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 綜合素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經歷培訓→上崗→再培訓→再上崗的幾個反復培養過程 ,從而使專業能根據企業的崗位技能需求,不斷調整培訓思路,真正做到量體裁衣,從而構 建學生就業、企業選拔優秀學生、教師提高教學與科研水平的三贏局面。在產學研結合中, 我們可以 把課堂搬進企業,培養、培訓融為一體,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使學生在校即成為企業準員 工,實現了學校與企業零距離對接。
高職教育的產學研結合應該以生產為引導,學習為依托,研究為深化,綜合專業特點構 建一 個良好的模式。學院為企業解決理論問題,企業為學院提供技術轉化的場所,為學生提供實 習的基地與就業的去向,教師與企業員工通過共同合作,學生受益,教師受益,員工受益, 企業受益,學校受益,從而實現多贏。
參考文獻:
1.朱懿心等.堅持產學研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J].中國高教研究,2004(2)
2. 姜波,劉惠萍.產業化——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3(3)
3. 蘇志剛.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結合的實踐探索[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 003(3)
4. 張 煉,陳琪琳.尋找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結合的突破口[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 版),2003(19)
(作者單位: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