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兩本賬不僅使國家稅款嚴重流失、使企業投資者財富受到損害、使企業陷入誠信危機 ,而且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甚至引起社會的不安及動蕩。
關鍵詞:兩本賬原因 治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4-168-02
“兩本賬”指企業違法同時設立內部使用的一套賬和對外部提供截然不同的又一套賬。 “兩本賬”現象日趨嚴重,幾乎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痼疾。治理“兩本賬”于國于民有 百利而無一害。
一、現象及原因
“兩本賬”現象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1.“兩本賬”日趨蔓延。目前私營、合伙、承包、中外合資、中小型外資公司普遍存 在。表現在:(1)設“兩本賬”的企業由原來無賬,或只有對外失實的一本賬發展到憑證 、 報表完整的“兩本賬”。(2)設“兩本賬”的單位數量由原來的低比率蔓延為高比率。(3 )由原來的不公開發展為公開。如公開講、公開招聘會計、公開提出設內外賬的要求,特別 是有些公司把能否作“兩本賬”作為聘用會計唯一專業水平條件。(4)參與違規的主體越 來 越多。原來只有少部分公司、企業老板和親屬朋友及其子女參與炮制“兩本賬”,現在許多 代理記賬機構與個人,甚至稅務代理機構也成為“兩本賬”的幫兇。
2.適應“兩本賬”的財務管理組織形式五花八門。如:公司老板自己管內賬,另外某 親戚管外賬;老婆管內賬,另外讓其親戚管外賬;自己老婆或小孩以及親戚管內賬,而另外 聘兼 或專職會計管外賬;自己管內賬,而委托代理記賬機構記外賬;自己人或信賴的人管內賬, 而委托稅務代理機構記外賬并代理納稅等等。
“兩本賬”如此猖獗有如下動因:
(一)為逃避稅收
1.逃流轉稅。通過“兩本賬”隱瞞收入,工商企業可逃避增值稅,而征收消費稅的企業還 可逃消費稅,在工商以外的行業企業可逃掉營業稅。此外,按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三稅 之和為基礎計算的城鄉建設維護稅以及教育費附加等都可相應偷漏。
2.逃企業所得稅?!皟杀举~”通過外賬少列收入、多列成本費用從而少計所得額的方式偷 逃所得稅。在國有、集體參股或控股企業還造成隱瞞收益,使國有、集體財產流失。
3.偷逃個人所得稅。公司上中層經營者來源于企業的高收入,通過“兩本賬”處理變為低 收入者,從而長期偷逃個人所得稅。
4.偷逃關稅?!皟杀举~”為進出口貨物提供嚴重的失實資料,以偷逃關稅。
(二)為非法經營提供方便
1.非法擴大內銷。有些中外合資或外商獨資企業報批的經營范圍是全部外銷或大部分 外銷、少部分內銷,特別是來料加工和來件裝配的外資公司。但是,在平時的經營中全部外 銷的公司變為大部分內銷,部分外銷和大部分外銷的公司也盡量擴大內銷范圍,這些非法擴 大內銷的部分,企業一方面收付現金,另一方面通過“兩本賬”將其隱瞞。
2.使非正規票據入賬成為可能。設“兩本賬”的單位將符合會計法規定且又需要進 入外賬的發票和原始憑證進外賬,將非正規發票、收據或支付憑證進內賬,目前非法進內賬 而不在外賬反映的單據有五種。(1)不能取得正規發票或取得正規發票難或要或不要發票 價格差大時,單位取回的不合規發票或收據以及收付款的立據。(2)招待費過多但又須記 錄的支付說明或別的招待票據。(3)請客送禮、行賄受賄不易公開的記錄。(4)私分財物 或管理層為逃避或回避影響而隱蔽的收入分配內容。(5)經營范圍不符的現金收付業務說 明。
(三)技術上提供了可能
經營單位內部管理須受兩大規律約束
1.無賬則亂。企業進行生產經營必須要進行會計核算,沒有賬或使用假賬會導致內控 失效、管理混亂無序、從而致使企業效率滑坡甚至破產。
2.原始憑證的唯一性。賬簿以會計憑證為依據,經濟業務的發生只能取得一次原始憑 證,從而只能記錄一本賬,因此,“兩本賬”從技術方面上看來成為不可能。但是,現代科 學技術的發展為“兩本賬”提供了可能。
“兩本賬”有三種搭配組合。內賬真外賬假、外賬真內賬假和內外賬都假,而“兩本 賬”的單位都選擇內賬真外賬假的組合。用真實的內賬完成企業內部控制的任務,用外賬應 付國家管理機關。復印機的出現為單位設置“兩本賬”乃至多套賬提供了可能。雖然經濟業 務發生后外來的原始憑證只有一份,但是如果內賬需要的話可以使用復印件。因為內賬只是 本單位內部承認和使用的,至于內部所需要的自制原始憑證,一方面可自制多份,另一方面 也可用復印件。因此,突破了記賬無憑證的問題。
(四)管理上的缺陷
1.稅務監管力度不夠。如年年清稅從來未排查過。
2.經營中現金交易無法控制和掌握。在我國存在的國家控股、集體控股、私營、中外合 資、外商獨資以及個體等多種成份經營的格局中,有些交易無須發票和轉賬,這就為大量現 金交易提供了可能。市場本身存在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或勞務的責任,而大部分消費者以現金 支付而不要求取得發票,這又為單位收取現金提供了機會。單位和個人的現金收付為“兩本 賬”提供了機遇。
3.有些企業的組織形式為“兩本賬”提供管理體制的保證。“兩本賬”必須要保密運行 ,故必須要利益一致。因此,“兩本賬”適合在權力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下運行,而家族型 、私營、外商獨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正好具有管理權力高度集中及利益高度一致的特點, 因此,這些類型的企業為“兩本賬”提供了組織上的保證。
4.成本低。“兩本賬”是頂極的會計造假行為,但到目前為止,沒有哪個企業因設“兩 本賬”而受到有關部門的重罰,更沒有為此而給予曝光的,設“兩本賬”的單位無風險使其 有恃無恐。
二、治理“兩本賬”的對策
(一)嚴格清查“兩本賬”行為
“兩本賬”的企業既屬超常違法行為又是較長期地持續,不可能沒有任何蛛絲螞跡。
1.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種方法清查。(1)普查。在某一時段中對某個或幾個行業的私 營企業及外商獨資企業進行無一遺漏地查賬,從進貨、原材料或庫存商品收發、各種用工的 考勤和記錄及人工費的計算、各種費用的列支等原始記錄各方面進行全面查賬。(2)有側 重地清查。如營業額和用工人數在一定標準以上的私營和外商、合資企業進行全部查賬。( 3)有針對性地重點查。如根據報表上的數據懷疑或有人揭發的信息進行突擊查賬。
2.建立防范“兩本賬”行為的有關檔案?!皟杀举~”主要存在于私營、合伙、外商 或外商控股的中小企業,因此,對上述企業除根據現在要求的有關報表以外,另外要求報一 些具有佐證性質且又起原始憑證作用的報表,如銷售匯總表、基本賬戶銀行對賬單、用工含 身份證號的花名冊、工資計算表等,企業的經營是連續的,從有些重要數據的變化中發現是 否存在“兩本賬”。
3.建立鼓勵舉報“兩本賬”違法行為的制度。設置若干等級的獎金鼓勵現在、過去 參與做“兩本賬”的會計人員檢舉或其他知情人揭發“兩本賬”的行為,并為與“兩本賬” 作斗爭的非執法人員保密,且給他們免于參與“兩本賬”的處分以及保護其合法利益。
(二)對證據確鑿的“兩本賬”企業要從重從快處理
1.數罪并罰、多頭處理。組成以稅務機關為主財政、工商、金融、海關、公安部門都 參加的打擊“兩本賬”的聯合組織,對“兩本賬”形成齊抓共辦的態勢,稅務追究偷逃稅; 財政部門處理單位、領導人及會計;海關追償關稅等,工商部門重新審查經營資格等。目前 ,我國已出現投資過熱和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因此,關閉幾家違規經營不會影響社會經濟正 常發展。
2.實行企業賬務、報表等會計信息真假責任終身負責制。就像工程師修大橋或樓房要 終身對自己的產品質量負責一樣,建立會計人員對自己所做的賬和出具的報表真假長期負責 制度。既使自己離開了“兩本賬”的單位,只要“兩本賬”行為暴露出來,照樣要承擔被處 理的責任。
3.建立信用檔案。對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真假方面建立檔案,用于平時作為確定重點監 督的依據。同時,對會計從業違規行為建立檔案,作為任用、提拔、參評會計職稱待查的依 據。另外,對違規企業和會計的檔案要在稅務、財政、工商、海關、金融等部門實現信息共 享。
(三)完善有關管理制度
1.調整有關稅收制度。如在征稅方面,根據營業額和從業人員把私營和外商企業分為 依據記賬納稅和不根據賬本記錄納稅的兩塊,按賬簿記錄納稅的要求做真賬、一本賬;不依 據賬簿記錄的單位按行業流轉稅和分配類稅的平均數直接交稅,這樣可以減少國家職能部門 監督的工作量。
2.完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和人員管理制度。要制定嚴格的紀律, 凡參與“兩本賬”行為的機構、人員,除前述又罰又打、打罰結合以外,是機構的吊銷其營 業執照,是個人的取消執業資格。
3.把嚴禁“兩本賬”和制止人為會計造假的內容加進有關企業管理法規和民法、刑法 中。
(四)加強宣傳教育
1.適時對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主要負責人進行“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守準則、 不做假賬”的教育,要結合企業資格年檢,工商與財政聯合對有可能設“兩本賬”的單位負 責進行培訓,要使“兩本賬”的危害、應承擔的責任和后果在有可能授意會計作假的老板群 中人人皆知。
2.把杜絕“兩本賬”納入會計人員后續教育?,F在社會中小企業聘用會計的條件早 由“會計會不會做賬”變成了“會計會不會做‘兩本賬’”,從而,“兩本賬”形成的導向 性極其惡劣。因此,要把杜絕“兩本賬”和嚴禁會計參與記錄“兩本賬”列入會計后續教育 內容中,年年講、月月講,對所有會計、審計人員在此方面要警鐘長鳴。
3.建立社會輿論監督的長效機制。各新聞、電視、電臺、報刊、雜志要增加杜絕“ 兩本賬”的宣傳報導,對“兩本賬”的危害、懲處政策規范、典型事例等進行宣傳并監督, 從而在全社會范圍內對“兩本賬”形成一個“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正義氛圍。
“兩本賬” 中存在著此多彼少的利益矛盾,因此,其治理具有相當的復雜性、長期性和 艱巨性的特點,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對癥下藥,“兩本賬”肯定會消聲匿跡。
參考文獻:
1.陳雙錦.如何防范會計信息失真 [J].經濟論壇,2006(21)
2.段志偉.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業會計,2006(6)
3.熊彩虹.會計信息規則性失真與執行性失真的分析 [J].經濟師,2004(8)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鑫明稅務師事務所 廣東惠州 516001)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