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論述了這一 必要性,分析了當前中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現狀以及所面臨的問題,指出了解決問題的方 向,并結合案例對文章各部分的問題加以事實說明。
關鍵詞:企業 社會責任 困難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4-198-02
一、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企業作為一種社會機構,自誕生之日起至今,已經發展成為社會生 態中一支非常具有生命力、影響力、控制力的“社會物種”。伴隨著商品經濟社會形態的不 斷發展與日漸成熟,企業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扮演著越來越舉足輕重的社會角色。 同時在與社會的相互作用中,與社會的種種矛盾也逐步暴露出來,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沖 突加劇,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展,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重新定 位企業的職責范疇,從而提出了“企業的社會責任”(Corporation Society Responsibili ty CSR)這一議題。
CSR一詞起源于歐洲,在古典經濟學盛行的百年里,基于完全理性、利己的“經濟人” 假設,人們認為企業是一種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組織。雖然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西方資本主 義經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在工業革命后期,這些輝煌再也不能遮掩進步背后的黯淡。 梅奧在《工業文明的社會問題》中綜合闡述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面臨的境況,貧富差距擴 大、居民生活環境惡化、城市污染嚴重等等,這些嚴重的社會問題引起了人們對企業的反思 。德魯克(Peter F. Drucker)指出追求利潤最大化只是企業或企業行為的一種限制因素, 企業作為一種構成社會的組織機構,必須關注社會的發展,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構建和諧 社會,并最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CSR在中國還是一個新名詞。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成熟,首先形成了培養企業 家成長的土壤,特別是改革開放較早的東南沿海,涌現出一大批股份制企業。他們不僅完成 了原始資本的積累,由資產經營轉向資本運營,而且還開始思索自身存在的社會價值,探索 企業的社會責任。
二、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原因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認識企業與社會的關系,我們必須站在更加宏觀統籌 的角度去認識分析這一問題。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種組織機構都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 分,為社會而存在,企業也不例外。沒有任何一種組織機構可以獨立于社會,僅以自身的目 的為考慮。企業與社會的關系,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整體與部分相 互依 存、相互作用。整體決定部分,協調各部分向統一的方向發展;部分具有相對獨立性,并反 作用于整體,部分的變化影響著整體的變化。
同樣,企業與社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通常,我們認識事物都從部分開始上升到整 體的,我們對于企業的認識,首先看到的是企業對社會的作用。企業機構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短短幾百年來,企業不僅自身迅速發展,而且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既有良 性的也有不良的。一方面,企業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商品,促進人們生活質量 的 提高,同時,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為政府提供了稅收來源,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 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另一方面,它也造成資源的浪費,并產生污染等等。有些個別的問題由 于沒有得到及時的重視和妥善的解決,日積月累,甚至于形成了社會問題。企業作為特定時 期社會的產物,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企業不是真空存在的,要想更進一步認識企業,我們必須上升到社會的廣度和高度。 很多企業家都習慣從企業內部的角度去看企業,管理者也往往只考慮企業內部的各項事宜。 所以當社會反作用于企業時,企業家都感到非常被動。事實上,企業存在于社會和經濟中, 社會方面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誠如德魯克指出的:“企業當然可以通 過自己的努力求得生存;但是同時只有在社會承認企業不是形同虛設的,而是有必要存在的 、對社會有用的以及具有生產效率的時候,企業才能得以存活。”
在商品經濟產生后的百年里,歷史已經反復向我們演繹了企業與社會的辯證作用,現 實仍然在向我們講述著這個道理。山西省作為我國能源重化工基地,在計劃經濟時代,以能 源開采成本價,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煤炭企業,只計入了生產成本 、制造費用、稅收,而未計入環境成本,使我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例如,地下水資源的破 壞、地表塌陷、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造成惡劣的自然環境狀況。放下是非對錯,面臨的事 實是,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山西省作為全國的煤炭企業改革 試點省,提出了“關小、促中、扶大”,資源有償使用,征收可持續發展基金等一系列政策 ,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然而在這一過程中,4000多礦井被迫關閉,同 時幾千家企業紛紛倒閉,無論對于政府、企業、人民都是一種無奈的抉擇。這一現 實、現狀向我們講述了企業如何作用于社會,社會又最終如何決定著企業的命運。
三、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現狀
通過以上論證,我們認為:誠如一個人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市場經濟中,企業 作為一個經濟實體,也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那么企業應當承擔哪 些社會責任呢?根據國際慣例,企業應承擔以下社會責任:首先,企業應對相關利益各方承 擔社會責任,包括投資者、股東、員工、債權人、消費者、政府等。其次,企業應對資源和 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承擔社會責任。再次,鼓勵企業用市場經濟的手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的發 展,同時參與社會慈善事業,承擔社會責任。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 問題,這些社會問題關系著人類社會的未來,我們每個公民都應當保持對社會問題的責任感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每個企業都應對這些社會問題負責。我們認為,企業應當為在企業發展 過程中造成的社會問題負責。
目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法律形式來實現的,這種帶有強制意味的 方式,在有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等;對于資源節約和環境治 理,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尚不健全,在這方面,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僅僅還是起步,例如 一次能源開發過程中環境成本還遠不到位;企業投資公益事業,社會慈善事業仍處在初試階 段。
四、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遇到的困難
那么究竟在市場經濟中的企業組織應如何承擔社會責任呢?我們認為承擔社會責任最 佳的方式當然是能達到雙贏的效果,既滿足社會需求,又促進企業發展。德魯克 指出:“理想的方法就是設法使消除這種影響的工作成為一種商業機會”,即我們 所說將問題轉化為機遇,歷史上不乏成功案例。
美國道化學公司實施空氣污染和水污染解決方案近20年。該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后不久,就斷定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是不受歡迎的,這種影響必須加以消除。因此,在公眾大 聲疾呼保護環境之前,該公司就對自己的各家工廠采取了一種零污染措施。然后,該公司就 系統地著手將那些污水和從煙囪排出的污染性氣體轉化成適銷的產品,并不斷拓展這些產品 的用途和市場。
由此,我們得出,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僅能夠把握市場的脈搏,還應掌握社會規則的發 展方向,企業應承擔社會責任,正是和諧社會的發展要求。但是,我們也不能一味單方要求 企業去完成這一使命,社會中各種機構的發展是息息相關、互相影響的,并受到社會整體的 制約,我們不僅要關注企業是否去承擔這樣或那樣的社會責任,我們同時應關注企業在這一 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建設規范的市場經濟體制,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當前我國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首先,碰到的是技術問題。縱觀發達國家工業化發展的道路,也經歷了先發展后 規范的歷程。借鑒這一過程,解決發展中產生的社會問題。首先需要打破的還是技術瓶頸, 同發達國家“產、學、研”一體型公司相比,我國多屬于單一生產型企業。一方面研發體制 不順,學術成果不能轉化為技術,應用于生產;市場需求信息不能及時反饋給研發單位,出 現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另一方面,制度不健全,企業研發經費不到位。例如:法國Arkema 公司年銷售收入為52億歐元,允許提取6%的研發經費,而我國企業提取的僅是銷售收入的1% ~3%,遠不能滿足技術創新的需求。
其次是改革環境問題,政府各職能部門應為企業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提供優質的服 務產品,幫助企業解決好承擔社會責任過程中遇到的政策性問題和發展中的環境問題。
再次是投融資問題,我國盡管在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多數企 業仍處在原始資本積累階段,承擔社會責任、構建和諧社會,企業亟需解決的是融資難的問 題,因為我國的資本市場還很不完善,投融資問題同樣制約了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五、案例與總結
據統計,到2006年底,中小企業數已達到4200多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 我國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出口總額和上繳稅收,分別占全國的58.5%、6 8.3%和50.2%;中小企業提供了城鎮就業人口75%以上的就業機會,并吸納了75%以上 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在社會經濟建設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引導中小企業承擔 社會責任,是社會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議題。企業除在法律法規框架內承擔應盡的各項義 務之外,還應主動發揮企業自身優勢,統籌安排資金投資公益事業,使之與自身發展相結合 ,相互促進,相互發展,最終相得益彰,使企業成為推進社會向前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支生 力軍。
山西左權宏遠煤化有限公司是一個以煤炭開采為主業,煤炭洗選、機械制造為輔的股 份制企業,屬于中小型企業。2004年以來,公司充分發揮煤炭市場趨暖的優勢,針對全縣 教育事業發展相對薄弱的現狀,為充分承擔社會責任,回報全社會多年來對公司的幫助和支 持,毅然籌集資金,投資興建了包括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功能齊全,條件優越的左 權宏遠學校。學校在2006年9月份正式招生,首次招生1700余名,目前在校學生達2300余名 ,且農村學生占多數,使農村學生能夠享受城市教育資源,對左權縣普及高中教育發揮了很 大的作用。
為延伸煤炭產業有限的生命力,打造百年宏遠,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建設新型能源基地 、節約一次能源的號召,公司引進并積極開發以蓖麻為主原料,通過高新技術加工轉化的“ 聚十—酰胺”植物工程塑料項目。項目除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節約替代石油、屬于新材料產 業等特點外,更主要是項目年消耗蓖麻籽3000余噸,需土地6萬余畝投入種植,同時需3000 余戶農民加盟,即將有6000余農民圍繞項目需要轉身成為產業工人,預計年可增加農民收入 1200萬元。項目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戰略的實現 提供了很好的產業平臺。以此看來,無論企業自身發展,還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均需要一 大批企業家把企業的發展與拉動社會薄弱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的 互利共贏。
綜上所述,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面臨發展中 的種種問題,應發揮企業的主動作用,致力于在發展中解決發展中產生的社會問題。 關于企 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范疇,各國尚無定論。我國應根據自身的發展階段和特點,合理要求、穩 步推進。同時,社會應關注企業在這一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困難,發揮各種機構的協調配合作 用,幫助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保障企業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建設安定繁榮且具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
參考文獻:
1.彼得#8226;F.德魯克:組織的管理.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2.[美]梅歐:工業文明的社會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作者簡介: 張葉,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管理方向研究生;張建明,山西左權宏遠煤化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