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從最初的作為緩和與改善勞資雙方矛盾關系的一種方式,發展到 如今作為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理念,得到政府、市場和公眾的認同和 提倡,這不僅是企業理性選擇的存在方式,也是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 企業形象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4-207-02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 、增 長方式、消費模式?!边@表明中央政府在采取積極措施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強調在全社會 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關注環境保護問題,以保證經濟與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十七大代表和企業家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看法。
由此可見,企業社會責任再次被中國各大企業所提及和關注。然而,現階段關心社會只是少 數企業家的個人行為,尚未成為絕大多數企業真正關心的課題。
一、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和實踐存在著種種不理想的現象
1.缺乏對企業公民內涵的真正理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企業意識和企業社會責任的認識也 曾經歷從勞動保護到提高產品安全性,再到捐款行為,以至環境保護的過程。由于歷史的原 因,我國很多企業還普遍認為履行社會責任,就是要回到“企業辦社會”的老路上,造成社 企不分、事企不分、冗員多、負擔重的現象。因此,在爭做良好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 中有所顧忌。雖然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精力和財力,但實質上已區別于 計劃經濟時代的“企業辦社會”,因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時代背景、實施方式、出發點和 歸宿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片面注重企業CI形象設計和建設。企業不僅是個經濟單位,也是價值實體。然而,在企業 形象建設上,目前大多數企業還停留在表層的形象設計階段、物質文化層面、但在理念識別 和行為識別系統方面做得還不夠。企業形象設計和建設在樹立良好企業形象方面具有重要的 地位和作用,它是企業核心價值觀念的外在體現。因此,企業必須設計突現本企業特色,代 表企業文化內涵和價值追求的企業識別系統,在結構和外觀設 計等方面體現更多的附加價 值,使其更富人文氣息,并深入到企業的制度層面和戰略層面,才能引起社會公眾在心理上 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共鳴。
3.缺乏與企業發展戰略相結合。企業是將日常經營管理實踐、公司戰略與社會基本價值觀相 結合的行為方式。隨著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些企業開始對公民意識有了初步認知, 但在具體的實施方式和措施中,往往缺乏與企業發展戰略的有機結合。“一個只是考慮公眾 喝彩的戰略、盡管頭幾年可以加速銷售額的步伐,但總有一天危險的時刻將會來臨,那時清 償能力將使企業陷入危險,造成嚴重虧損。”顯然,虧損的企業則無從談及承擔社會責任。
二、關于就我國企業再造和重塑企業良好形象提出的建議
現階段,大量的企業以破壞環境、低額的人工等方式降低成本,以保證其利潤和發展而成為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針對方和受害者。因此,企業不能只做經濟人,還要做一個有責任 感和道德感的企業,樹立良好企業形象,以應對新的國際競爭和貿易壁壘的挑戰,這也是中 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經之路,更是創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
然而,推動社會公眾改變“無商不奸”的傳統社會認知,促進有利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社會 文化環境的形成,以及企業煉就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投入。以下幾種 在再造和重塑企業良好形象方面的一些建議,希望對我國企業有所裨益。
1.樹立社會責任意識,注重企業文化的灌輸和傳承。作為價值取舍和理想訴求,社會責任意 識作為一種倫理道德要形成有效地約束,需要主體的高度認可和贊同,并在實踐中自覺地遵 循落實。
在企業層面,企業必須清楚地意識到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因此對于 社會的要求和期望理應做出積極地回應。這種回應不能僅僅從純粹的經濟利益出發,而應該 在更廣泛的人文價值觀上發揮作用。默恩在其《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一書中提到:“今天在 企業文化的范圍內,企業在法規中應按下面幾條來定義企業目標:(1)企業的最高目標是 為社會做貢獻;(2)在追求企業目標時,領導層、投資者和基層員工的代表應共同負責 讓企業創造貢獻……”
在員工層面,企業可以通過動員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營造良好企業社會形象,因為員工是企業 核心價值觀最直接的承受者,也是最有效的傳遞者和實施者。如今企業與員工的關系,不再 是簡單的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如今的員工不僅僅是尋求一種生活保障,滿足基本的生活需 要,而是希望在其崗位上尋找精神享受和情感支持,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此外,企業在提升自身形象的同時,還應爭取協助上下游供應鏈各相關環節企業的聯動,共 同開展企業社會責任運動,以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整體發展。
2.樹立成本控制意識,注重社會責任與績效的掛鉤和結合。研究表明在社會責任和企業績效 之間存在著正向關聯,一定程度上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力,認真履行企業職責和社會責任,可 以提高企業獲取經營資源和社會認可的能力,最終必然形成良性循環的和諧關系。
但是,創造利潤或升值是資本的原始動力和目標,這是作為經濟組織存在形式——企業本身 的價值訴求和目的使然,也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否則,社會責任承諾的履行將成 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Frederick C.Dubee曾經說過:“如果一個公司沒有利潤的話,他 最終會死掉。那些真正做到關心客戶、關心雇員、關心供貨商、關心社會的公司,同時也都 是利潤很高的公司。”《財富》發布2006年世界社會責任企業排名前10強,也幾乎都是自然 壟斷和行業領先的企業。
因此,“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也是以經濟責任為中心,以人為本,謀求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和 諧發展。”并根據自身的發展階段和經濟實力,選擇相應的承擔社會責任的范疇和方式,做 到力所能及;與此同時,通過一系列績效導向的政策措施,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和盈利水平, 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并夯實履行社會責任承諾的基石。
3.樹立品牌建設意識,注重產品質量和服務品質的提升。正如哈耶克所說,企業的首要職責 是提高效率、賺取利潤,以最低廉的價格提供最大量的商品就是履行其社會職責。否則, 就是損害企業股東和全部社會的利益。通常情況下,客戶對企業品牌的忠誠源于產品和服務 的質量,客戶購買的實質是產品和服務的功能而非理念和思想。因此,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不僅要從外部的客戶、消費者和社會的關注,還要從內部的人力資源 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工作場所的健康與安全、對環境影響和自然資源的管理著手,努力修 煉內功,提升自身素質,以盡可能低的財務、社會和自然成本來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
當然,企業在為社會提供高質量商品和優質服務的同時,也正以其完美的人格化形象,在與 社會和公眾進行著溝通,為其提供情感體驗、心理滿足和物質享受,這就是品牌建設的精髓 所在。福特先生認為一個好的企業能為顧客提供優秀的產品和服務,而一個偉大的企業不僅 能夠為顧客提供優秀的產品和服務,還竭盡全力使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4.樹立制度規范意識,注重輿論的宣傳和監督。著名的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認為社會問題 不是 企業所要關注的,而應該讓自由市場體系通過不受約束的活動來調節和解決。然而事實上, 在面對確保企業對于社會的行動能否保持一貫的公正、合乎道德規范的問題上,市場的作用 卻顯得軟弱無力。因此,企業良好形象的樹立,需要“轉變觀點,堅持不懈地追求和創造更 好的體制,才能期望踏上一條具有長久競爭能力和生存保障的成功之路?!?/p>
因此,承擔社會責任需要企業的制度化建設,與此同時也需要相關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的積 極參與。一方面,政府必須扮演著自己應有的角色,糾正企業以單純重經濟指標,輕社會進 步和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模式,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和政策來引導、約束和制 裁企業相應的行為,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奠定法律基礎。如新公司法明確規定公司從事經營 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 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另一方面,社會相關組織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和行業行為準則——如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引 導和規范企業行為順應社會前進的方向。新聞媒體應從正面宣傳企業的善舉和公益活動—— 企業家為家鄉做貢獻;企業參與公共管理,促進和提高政府績效;贊助城市文化生活、教育 和衛 生服務以及慈善事業,來引導和鼓勵企業遵紀守法、遵守商業倫理和道德以及行為準則,并 監督企業持續履行對社會責任的承諾。
總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既是企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也是企業參與和諧社會建 設的重要途徑。通過履行社會責任而塑造的良好企業形象也必將成為中國企業可持續成長的 新動力和源泉。因此,企業在謀求生存和發展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主動和創造性地承擔 起社會責任,獲得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會贊譽,達到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雙贏,實現企業 和社會的共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德]默恩.沈賜良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2.顏剩勇.企業社會責任財務評價研究.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浙江物產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