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就如何實現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良性互動,使教師、家長和孩子在多元互動的 教育實踐中得到共同成長,進行了思考和探索,并總結出家幼合作、攜手共育的 實踐經驗和有效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 家庭 互動 雙贏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4-228-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曾多次提到幼兒園應與家庭密切合作,與家長相互配合。尤其在 “組織與實施”這一部分中,還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 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 力。”要提高幼兒的素質,只靠幼兒園是難以實現的,唯有重視家長工作,努力做好家長工 作,幫助家長轉變觀念,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主動參與到幼兒園教育中來,使他們 成為教師的合作伙伴,才能對提高幼兒園保教工作的質量,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起到極 為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家長資源,促進家幼互動
家幼溝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幼互動合作共育。這是幼兒園家長工作 的出發點和歸宿。“互動合作”是瑞吉歐教育價值取向的一個重要理念。瑞吉歐教育主張: 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諸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家長和教師、同伴的相互作用 過程中建構的。在互動過程中,兒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可見,只有家幼 的互動合作,才可能帶給兒童最好的經驗。首先,要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不同的家長所從 事的職業是不同的,家長們不同的知識和職業背景為幼兒園提供了豐富的科學知識。教師應 吸引家長加盟教師隊伍,與教師形成優勢互補的關系,以充實科學教育的力量。其次,要發 揮家長的興趣優勢。例如:在進行“食物的味道”的探索活動時,教師啟發平時喜歡烹調的 家長,向孩子們介紹食物的烹調及酸、甜、苦、辣的味道,讓孩子們運用味覺、嗅覺等感覺 器官進行嘗試和探究,從而真切辨認了各種各樣的味道,學會了調味。再次,是要善用家長 的氣質優勢,不同的家長具有不同的氣質和內涵,教師要善于挖掘和發現,巧妙運用,以加 速幼兒的社會化。
二、搭建互動平臺,開展多種活動
在幼兒教育中經常會出現“25”的現象,即每星期里,幼兒在家2天,受到家長的過度呵 護、包辦代替,其不利影響要大于教師在園5天的辛勤教育,因此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要做 好家長工作,較好地達到家幼互動,就必須尋找各種有效途徑,使繁忙中的家長也能即時了 解到幼兒園教育、孩子發展的現狀。
一是召開家長會。根據新的教育理念,將單一傳統的家長會,轉變為參與式家長會,開展豐 富多彩的親子活動,加強家幼雙方的溝通,增加家幼互相了解的透明度,有目的、有計劃地 組織家長開放日、運動會、聯歡會、游園等各種親子活動,讓家長通過參觀、觀摩,直接具 體地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了解幼兒在班里各種活動中的能力, 使家長充分認識到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重要性,從而形成家幼教育的互動。如 :聯歡會通過幼兒的才藝展示及親子游戲等活動,使家長融入到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使家長 們毫無拘束的交談和溝通,拉近家長與教師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的距離,以便于家長從他 人的經驗中獲益,從而充分調動每位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二是舉行家長座談會。從活動角色的主持來談,家長是家長座談會中的主體;幼兒園所擔當 的角色是會議的主持者和召集者。為了達到“面對面,敞心扉”的目的,每次座談會前要就 座談話題向老師、家長征詢意見,話題切入點一般為家庭和幼兒園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如 :孩子,我該不該教你打架?我們會事先把主題告知家長,讓家長有時間思考或相互探討, 這樣保證在座談會上有話可說,激烈的討論往往會讓幼兒園和家庭有雙贏的效果;再則,我 們會前可采取事先與部分家長取得聯系,安排幾位家長作中心發言。這樣有準備的、廣開言 路的交流評價,使得互動充分顯現。
三是舉辦家長沙龍。家長沙龍是由家長牽頭組織,確定沙龍主題,園方提供場所的組織形式 。此形式將優勢家教資源轉化為其他家庭的共同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個體資源的示范輻射 作用,對提升家庭教育質量起到很好的效果。沙龍可采用的話題有:家長學禮儀的大討論, 有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有探討育兒經驗,有幫助孩子正確處理同伴間關系,等等。“ 家長沙龍”在互動中引發家長反思,轉變家長教育觀念,最終落實到促進孩子的發展。
三、注意方式方法,力求取得實效
家幼互動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研究的課題,只有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實效。
一是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自然界中充滿著神奇有趣的科學現象。孩子們的科學探索就 是從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現象開始的,探究的內容越貼近孩子們的生活,越能使孩子們體驗 和感受到學習的內容對自己的意義,越能發現和感受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 在身邊。科學的知識和信息資料孩子也需要;科學要求的探索是孩子的愛好;科學不能因循 守舊,而孩子天生擅長創造。正是科學的這三層含義,使兒童與科學幾乎天生就是零距離。 家長的錯誤觀點正是誤解、曲解了科學的內涵,不了解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與科學具有天 然、內在聯系造成的。因此,要讓家長在對幼兒科學教育上與幼兒園保持一致,教育理念和 方法上達到共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使家長能走進幼兒園的科學教育中,學習和閱讀有關 科學知識,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才能加強科學教育中家庭指導的針對性和合理性,以提高 家庭教育指導的質量,才能無時無刻珍視和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科學產生持 續的興趣,培養幼兒探索的科學態度。
二是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家長觀。要做好家長工作,除了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外,還應樹立 正確 的家長觀。家長觀簡單地說,就是指教師對家長的基本看法。教師以怎樣的眼光看待具有不 同職業和文化素養的家長,決定了他們將以怎樣的態度和行為對待家長,對待他們的孩子。 而這種態度和行為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雙方合作的成效,并最終影響孩子發展。新時期的家 長觀至少應基于兩點認識:一是將家長看成平等的教育者和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資源;二是明 確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是一種主導與主體、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
三是家幼要開展平等對話交流。在現實生活中,家幼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距離和各種不協調 ,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響。因此,幼兒園在適當的時間可向家長發放《家長調查問卷》,對 幼兒園管理、保教飲食、衛生保健、班級服務質量及孩子喜歡的教師等進行調查。通過對問 卷的分析,了解家長對幼兒園及班級教師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及時調整計劃,改進工作 。首先,調查問卷設計簡捷明了,語言有親合力,讓家長很容易接受。要體現一種責任意識 ,讓家長看了,樂于參與。其次,做到卷面內容有針對性,能夠集中反映問題。還有,問卷 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便于家長填寫。最后,為了獲取一些真實的信息,解除家長的顧慮, 可以實行無署名填寫。這樣不但拉近幼兒園和家長之間的距離,還消除了隔膜,有效地解決 了家長和幼兒園之間存在的問題。
(作者單位:河南省公安廳幼兒園 河南鄭州 450003)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