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通過對陜西蘋果業發展現狀的分析,并通過研究國內、國際市場需求,指 出陜西蘋果在品種結構、品牌形象、產業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據 此提出陜西蘋果業發展六大對策,希望盡快改變陜西蘋果大產量與小出口嚴重失衡的現狀 ,使陜西蘋果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再轉化為區域經濟優勢,促進陜西蘋果經濟的可 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陜西蘋果業 現狀分析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4-256-02
陜西是我國著名的蘋果培育大省,是世界著名的蘋果優生區。以蘋果為主的果業是陜西 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陜西全省蘋果面積僅次于世界第二蘋果大國俄羅斯,蘋果總產量僅次 于法國和美國,居世界第三。2006年,蘋果種植面積增加到680萬畝,總產量達到650萬噸, 約占全國產量的27%和世界產量的10%,居全國首位。陜西也是全國最大的蘋果汁加工基地, 生產的鮮果和果汁,行銷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公布的有關數據 可以看到,2005年陜西水果通過邊貿出口約29.3萬噸,出口國家53個,主要出口荷蘭、孟加 拉、新加坡、英國等國家和地區。但與產量相比,總體出口量不大,占世界出 口總量還達不到3%。因此,為了提高蘋果經濟的效益和總體對經濟的影響,就要根據國際高 端市場的需要,認真進行新品培育、研究,加強生產過程和環境管理,千方百計把大產量小 出口變為大產量大出口,平衡增長,使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再轉化為區域經濟優勢 。
一、 陜西蘋果業發展現狀分析
1.陜西蘋果業的發展優勢。 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陜西地處中國大陸腹地,縱跨三個氣候帶,尤其是陜西的渭北黃土高 原, 海拔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質地疏松,富含鉀、鈣、鎂、鋅、硒等多種 微量元素,是全國唯一符合7項氣象指標,適宜蘋果生長的最佳優生區,也是世界上公認的 最大的優質蘋果產區。而且,渭北蘋果主產區遠離工業區,污染少,具有生產綠色無公害果品 的優越條件和參與世界蘋果競爭的良好生態基礎。
勞動力資源低廉豐富。陜西渭北蘋果產區是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之一,農業人口比 重大,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者收入水平較低,因而勞動力非常廉價,這使得蘋果生產的勞 動成本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國外主產國相比,則更低。
價格競爭優勢明顯。2005年陜西蘋果生產成本為0.64元/kg ,我國平均為0.66元/kg ,日 本為2.3元/kg ,美國為2.05元/kg ,新西蘭為6元/ kg ,國外平均水平為1.2元/kg。陜西蘋果 生產成本價分別為國內、國際的97%和52%,是發達國家美國的31%。顯然,由于低廉的生產成 本使得陜西蘋果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價格競爭優勢,見下表1(2005年陜西和國外蘋果 生產成本比較元/千克)。2006.2007年國內與國際市場上蘋果變動幅度相當。

科技專業配套齊全。陜西蘋果業發展有著強大的 教育和科技支持。陜西是全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擁有農業科研機構121個,農業科技人員 2.98萬人,擁有我國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楊凌農科城。果樹培育方面 ,科研力量雄厚,學科門類配套,專業人才齊全。
政府支持果業發展。陜西省委、省政府對果業的發展高度重視。果區各級政府設立農業 專 項資金,集中投向基地建設;省果業信息中心為基地縣和企業在互聯網上制作信息網頁,發 布各種果品、果汁產銷信息,為銷售牽線搭橋;政府各級果業部門加強了果業生產、貯藏、 加工、包裝、銷售與出口各個環節的綜合協調和管理服務等工作,為陜西蘋果產業的發展提 供了有效的政策支持。
2.陜西蘋果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蘋果生產科技投入不足。陜西蘋果科技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種植者文化層次普 遍不高,果業技術培訓較少。根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約80%的蘋果種植者以初中和初中以 下學歷為主,其中初中占30%,文盲或半文盲占勞動力50%,而高中及以上學歷占20%,在從 事蘋果種植的群體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不足15%,在農村專設的果農培訓機構幾乎為零 。二是果樹技術、信息來源單一。果業信息主要靠省、市的文件傳達或者媒體的介紹;果業 辦公資金不足,設施簡陋缺乏基本辦公自動化條件,抑制技術、信息的傳遞和學習;果業研 究與實踐存在脫節,雄厚的科技力量不能很好地轉化為生產力,特別是大量的專業科技人員 不能沉下去為第一線服務。三是從事蘋果產業的后繼人才較少。受國家大中專學生不分配工 作因素影響,各縣的果業技術部門基本上沒有人員的補充,蘋果產業人力資源發展后勁不足 。
果品質量形象差異。盡管陜西蘋果具有個大、味甜、無污染等特點,但由于陜西大多數 蘋果果農不注重產品外觀的清潔、果實的等級分類、包裝等問題。這突出表現在產品外型有 瑕疵,包裝、運輸保鮮設備、品牌宣傳上與國際標準相比較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使得 陜西蘋果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時缺乏知名品牌的號召力,沒有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價格勢必 在低價位徘徊,這就大大影響了陜西蘋果的盈利能力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使其難以 進入高端市場。
品種結構不盡合理,產品上市時間段沒有拉開距離。首先主要是早熟品種、中熟品種和 晚熟品種不夠合理。長期以來形成了“早熟缺乏、中熟不足,晚熟過剩”的品種結構,陜西 目前以晚熟的富士系、秦冠、元帥系和喬納金品種居多,約占82%,中熟品種約占14% ,早 熟品種僅占4%。這就導致采收期過于集中,給銷售造成較大的壓力。其次是鮮食與加工比例 不合理。發達國家如美國,45%的蘋果用于加工,日本的為25% ,而我國不足l0%。
產業化、組織化程度偏低。陜西蘋果主要是由各個農戶分散生產,單個農戶受知識教育 水平、生產觀念、自身資源能力的限制,應對風險和銷售產品的能力就必然非常有限,勢必 難以形成產業化經營,其規模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就必然受限,主要有以下三個問題:一是 生產管理缺乏統一,使得質量管理失控。一家一戶,生產一畝或兩畝蘋果,形不成生產規模 ,管理水平不一,生產技術標準不一等等,生產出的蘋果質量難以統一。二是市場管理缺乏 統一,價格管理失控。政府退出了市場管理,服務功能尚未完全發揮應有的作用,果業協會 尚無能力和以相應的權力加以管理,沒有統一的價格和浮動范圍,沒有權威部門加以規范性 管理,蘋果經銷商滿天飛,相互壓價,相互拆臺,直接導致蘋果市場價格混亂。三是產業一 體化管理缺乏,使得惡意競爭失控。蘋果生產以家庭為單位,產業化、組織化程度低,難以 實現“產、運、貯、銷一體化”,各鏈條之間難形成利益共同體,鏈條內部、鏈條之間“內 耗”嚴重,市場競爭失控,使蘋果市場價格處于非正常運行狀態,造成了國外反傾銷,國內 受損傷的局面。
產供銷力量整合明顯不足。盡管陜西蘋果發展有著強大的教育和科技支持,但是科技 難 以很快轉化為生產力,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表現得較為突出,果業企業整合力量也明顯表現 得較為不足。以華圣集團、中富公司、海升公司和恒興公司等一大批加工型、貯藏、運銷型 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初步解決了陜西蘋果的生產、儲藏、加工、運銷問題。但是對要把陜西 建成為“全國最大最強的綠色果品基地,把‘陜西蘋果’做成國內外最好最亮的品牌”的目 標來說還有很大的差距。還有這些企業幾乎全是濃縮果汁加工,而果漿、果片、果粉、果酒 、果膠、果醋等精深加工的企業卻較少,這樣就導致了難以形成蘋果產業化體系。
二、國際蘋果業市場現狀分析
1.國外蘋果需求狀況。從2005年的國際蘋果市場供求信息上可以看到,對蘋果的需求,目前中東還有一定需求 量,東南亞和俄羅斯市場最有潛力可以挖掘,非洲市場前景不容樂觀,歐洲市場已經飽和。 其中歐盟年需求量為600萬噸,但實際產量已達709萬噸;東南亞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蘋果 銷售市場,最受歡迎的當屬紅富士蘋果。從蘋果出口現狀來看,美國出口到東南亞地區的蘋 果占總出口額43.6%;美國向我國內地、港澳臺地區出口的蘋果已占其出口總量的30%左右; 美國、加拿大蘋果銷量在我國臺灣省占85%;我國香港是美國蘋果出口的第4大對象,其份額 占香港蘋 果銷量的70%。與此同時,俄羅斯則是我國蘋果的主要出口市場。另外,目前世界果 汁年貿易額已達50多億美元,其中美國、德國、英國、荷蘭、日本都是果汁的進口大國,需 求量都呈現上升趨勢。世界濃縮蘋果汁貿易量已超過65萬噸,過去主要是發達國家消費濃縮 蘋果汁,現在發展中國家的消費量也在不斷增長。最大的進口市場是美國、歐洲、日本,這 三個市場的年需求量為40~46萬噸,其中美國20萬噸左右。
2.國外蘋果生產情況。 2005年世界蘋果總產量為5442.7萬噸。從世界各大洲的蘋果分布來看,亞洲占52.7%; 西歐占9.4%;東歐占7.9%;北美占9.4%;南美占5.9%;大洋洲占1.51%。
世界各地蘋果的豐欠以及進出口狀況,影響著國際市場總的供求平衡,從而對國際蘋果 價格產生影響。在國際市場上,蘋果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如陜西地價為每公斤1.58元左右的 紅富士蘋果,在東南亞國家市場價為每公斤10元人民幣,在美國為18.70元,在新西蘭為16. 70元。
三、 陜西蘋果業發展對策建議
1.以管理為平臺努力提高經營水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才、知識、信息在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把科學 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應用于蘋果的生產、加工、管理,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成為蘋果發展 的重要制約因素,也是提升蘋果產業發展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因此,陜西如何留住人才 、利用人才、發展科研、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不可避免地成為提高陜西蘋果科技含量,增強 陜西蘋果競爭力的關鍵性問題之一。主要措施有:
(1)要樹立科技和質量意識。一是 對果農進行教育培訓,增強他們的文化知識和生產技術,達到科學生產,提高質量; 二是要對 蘋果加工企業的員工、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教育,達到科學生產,科學管理;三是增強蘋果收購 、儲運、銷售等中間商的科技和質量意識。
(2)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一是建立人才吸引機制;二是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 三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3)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一是要充分發揮陜西省農業科研、教學、推廣的 優勢,加快新品種的引進、選育和推廣工作,要重視選育具有陜西特色的品種;二是要抓好科 學施肥、合理用藥、果實套袋、鋪反光膜等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工作,不斷提高果園管理水 平;三是建立對科技成果的快速推廣實施制度,制定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具體政策,保證科研 成果能迅速轉化為生產能力,促進果品質量的提高,提高陜西蘋果的質量和科技含量。
2.加大科技投入。盡管目前陜西蘋果已經打開了東南亞、歐洲、北美等地的市場,而且價格遠低于國際市 場價格,但由于陜西蘋果從外形上不能滿足國際市場要求的標準,因而盡管陜西蘋果口味好 ,但并不為國外全面接受,因此,陜西蘋果能真正能出口較高價格的市場并不多。鑒于此, 陜西若下大力氣抓蘋果商品化處理,按照不同蘋果品種的特點,分別做好清洗、分級、打蠟 、貼商標、包裝等工作,那么不僅有價格優勢,而且還可以憑借果品本身與外國水果相競爭 ,并提高果品的附加值。要做好這一項工作,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應在良種選育、果樹標準 化生產、產業化和組織化方面加大力度,采取積極措施。
3.以市場為導向調整改善產品結構。 一是針對因缺乏優質專用酸蘋果對濃縮蘋果汁加工業造 成的嚴重困擾,蘋果產區應適時引導農民調整蘋果品種結構,通過高枝換頭等方式將部分甜 蘋果改造成專用酸蘋果,或種植一定數量的優質專用酸蘋果。通過蘋果生產結構的調整來調 整品種結構,進行合理搭配。二是調整蘋果的品種結構,引進新品種,培育新品種,多種早 熟品種、中熟品種,使早、中、晚熟產品結構合理化。三是加強優質蘋果的儲存、保鮮、加 工技術的研究,對蘋果進行精細深度加工、多層次綜合利用,提高蘋果附加值。這要求我們要 增加深加工的種類,重點發展鮮果貯存、果汁飲料、濃縮鮮果汁、果凍食品、果醬等蘋果加 工技術,積極研究并開發果片、果餅、果干、果酒、果粉等新產品,改變品種單一的格局。
4.樹立品牌意識,加大品牌效應的宣傳力度。 強化優質果品生產基地建設,創建果品名牌。以“基地”為樣板,大力普及和推廣優質 高檔果品生產技術和管理方式,大力推廣新技術,將優良品種、無毒矮化、合理修剪、疏花 疏果、配方施肥、果園覆蓋、果實套袋、摘葉轉果、節水灌溉、病蟲害綜合防治、分級包裝 、貯藏加工等技術,組裝配套來提高果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爭創 品牌、名牌效應。
5.建立生態環境果園,提高蘋果質量。 一是要選擇無病毒苗木,高接換種果園。要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加強肥水 管理,培育壯樹,提高樹體抗逆性。及時清除果園的殘枝、落葉、病果,剪除病蟲枝,刮老 翹皮,集中銷毀。清除藥瓶、藥袋及塑料包裝物,保持果園良好環境。二是要提高土壤有機 質,實施果園生草措施。果園種草既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增加土壤肥力,更能改善果園小氣 候,促進果園生態良性循環。三是要推廣果園“五配套\",建立畜—沼—果生態模式。果園 五配 套是指果、畜、沼、窯、草相結合的蘋果生產管理綜合技術。四是要精量準確施用化肥。果 園化肥使用以少施為宜,在果樹生長養分需求旺盛期適量使用化肥,提高化肥有效利用率。
6.以市場為導向,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經營體系。基于陜西加工蘋果的價格就遠高于食用蘋果,深加工的果汁、果醬等產品因為不受季節 影響,陜西蘋果發展必須調整產品的品種結構,深化產業化發展,健全市場信息系統,拓寬 蘋果營銷網絡,并通過國外營銷、多國營銷和多區域營銷模式的綜合運用,從而建立全球營 銷網。要改善營銷管理,在蘋果生產、銷售、加工等環節進行管理創新,大力推廣個別地區 的營銷新點子,這是陜西蘋果業發展改變大產量小出口成為大產量大出口的關鍵。具體體現 在以下三點:首先,要建立健全蘋果業信息服務體系、蘋果良種種苗繁育體系、生產管理教 育培訓體系、質量檢查監督體系、蘋果銷售服務體系等全程服務體系。其次,要改善和探索 新的果品營銷模式,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陜西目前主要應創建和健全能代表果農利益并參 與各方談判及利益分配的果農營銷合作中介組織,通過合同、契約、代理等有效合作方式把 果農與各方合作者組成利益共同體。第三,要穩定老客戶,發展新客戶,在穩定中力求更大 發展。中國周邊地區應該是我們發展新客戶的重點,獨聯體和東南亞、南亞毗鄰我國,需求 互補性強,產業合作前景廣闊,是陜西蘋果出口的潛在市場。
陜西蘋果產業是陜西省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搞好蘋果產業的發展對提高農民收入和生 活水平,加強陜西出口創匯能力,促進陜西經濟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陜西省 應該優化發展蘋果產業,改進和拓展發展思路, 積極開拓國內國際高端市場,把大產量小出 口調整和改變為大產量大出口,使陜西蘋果成為陜西經濟發展中的亮點,使得生態優勢轉化 為產業優勢,再轉化為區域經濟優勢。
參考文獻: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岳田利等.陜西果業發展的思考
2.岳田利,袁亞宏,高振鵬,王云陽.加入WTO陜西蘋果產業化發展.陜西蘋果網,2007.3.1
3.岳田利等.我國蘋果產業的幾個戰略問題.面向21世紀,陜西2000年國際果品年會論文集
4.李嘉瑞,任小林.芻議中國蘋果產業現代化.中國蘋果技術網,2007.9.30
5.鄭振華,郝仲華,侯滿偉.對陜西果業發展的再思考.陜西農業科學
6.張雪陽,朱海霞,張會新.陜西蘋果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思路.西北大學學報,2005(1)
7.翟衡,史大川,束懷瑞.我國蘋果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J].果樹學報,2007(3)
(作者單位:西安外事學院 陜西西安 710077)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