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主要探索如何創新“溫州模式”,面對溫州的傳統產業,提出高新技術與傳 統產業的“嫁接”,以提升溫州的產業水平;面對溫州大量的民營企業,提出“以民引外, 民外合璧”,促進民營經濟在同外資合作的平臺上解決資本、技術、管理水平的不足,使之 逐步走上國際舞臺。
關鍵詞:模式創新 嫁接提升 民外合璧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4-272-01
進入“十一五”時期,溫州有兩個問題要積極面對:一個是占企業總數90%以上的民營 企業如何提升與發展;另一個是占90%的傳統產業和產品如何改造和提高。抓好這兩個90%, 溫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有堅實的基礎。進入新世紀,面對國內外的新形勢,溫州需要進行 戰略調整,需要進行產業結構的提升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而實行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 嫁接,實行“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即實行民外、新老兩個結合,是創新溫州發展模式的有 效途徑。
一、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嫁接”是溫州模式發展的有效途徑
當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一日千里,19世紀每50年知識增加一倍,現今是每三至五 年增加一倍。近30年來人類取得的科技成果超過過去2000年的總和。世界各國日益省悟到, 綜合國力的提高,要靠高新技術的發展才能實現。近10多年來,美國重視高新技術,美國經 濟持續10年高增長。日本按傳統思路發展重化工,結果日本經濟十多年來處在低迷狀態。再 一個實例是韓國與我國臺灣經濟,我國臺灣地區重視信息產業,注重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 業,結果臺灣 經濟相繼得到發展。韓國按傳統思路發展重化工,結果處境困難,連大宇財團這樣的大企業 都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審時才能度勢,縱觀世界經濟發展態勢,溫州經濟界、企業界通過戰略思維,深刻認識 到發展高新技術是創新溫 州發展模式的根本途徑。溫州經濟不能“鎖”在勞動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的“地攤”上,更 不能在現在的支柱產業鞋革、服裝、塑料、印刷、泵閥、電器、眼鏡、打火機、剃須刀、家 具、鎖具、制筆、鈕扣、拉鏈等產業上重復徘徊,不能在市場競爭的大浪淘沙中做大潮過后 殘留在沙灘上的魚蝦坐以待斃,而要站在時代的前列,不畏艱難險阻,通過發展高新技術和 先進適用技術,實現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轉變。
現在,溫州市正處在工業化的中期,經濟發展階段是不可超越的,即溫州經濟不能超越 工業經濟求得高科技的全面到來,又不能坐等工業經濟充分發展后再來籌劃高新技術的發展 。知識經濟是后工業社會的主導經濟,就是說處在工業社會的溫州不可能出現知識經濟的全 面到來,但知識經濟的成果完全可以被我們所利用,以加速溫州工業化的進程。擺在我們面 前的一個現實的重要問題,是在產業現代化中如何正確對待傳統產業。2005 年全市工業產值是35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只占全部工業產值的1-2%。“十一五”規劃綱要 工業總產值要達到6000億元,而高新技術增加值力爭達到280億元,高新科技增加值只占工 業增加值的11.2%。這就告訴我們:方向性的問題一定要把握好,基礎性的產業要緊緊抓住 。不能把千億以上的存量資產(傳統產業)丟在一邊不管,而熱衷于幾億、十幾億、幾十億 的增量資產的高新技術的投入。我們說一屆政府5年很快就過去,到頭來是兩頭不著落:大 量的存量資產(傳統產業)得不到改造,面貌依舊;而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很小,又不成氣 候。這是一個現實的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西方經濟發達國家,這幾年新興產業發展很快, 但傳統產業仍居重要地位,不可能都是新興產業。
當前,我們溫州的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距國際水平的制高點尚有很大距離,也就是說還 有很大的技術發展空間,發展余地還很大,只要我們把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嫁接”這篇文 章做好了,使知識經濟的理念滲透到傳統產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個環節,前途還 是光明的。如一只木方向盤采用電腦軟件,引進國外先進加工工藝,就能為奔馳、凱迪拉克 等高級轎車配套;又如一臺縫紉機裝入芯片和液晶顯示器,就成為機電一體化的多功能產品 ;一臺高性能的縫紉機相當一輛寶馬車的價值,產品暢銷日、美、歐市場。我們說皮鞋是傳 統產品,溫州“吉利達”鞋業公司,面對歐盟反傾銷,在今年廣交會上出新招,22項國家技 術專利打造一雙納米功能鞋,這種鞋具有分解腳部分泌物、換氣迅速、調節溫度的獨特功能 ,招來一批又一批國外客商,顯著提高了產品價格,增強了企業效益。再如一臺垃圾處理機 ,采用智能控制系統,就能變廢為寶,生產有機肥料。我們要致力提高傳統產業的科技含量 和附加值,使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平陽縣三帆明膠廠改變傳統工藝,采用酸法降解終 點控制法,縮短生產周期,各項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家藥典要求,成為浙江省新產品,起到替 代進口作用。
二、“以民引外,民外合璧”是溫州模式發展的創新
民營經濟是溫州的最大優勢,民營經濟是國內生產總值的主要貢獻力量。在GDP中溫州 民營經濟占80%,在工業產值中,溫州民營經濟占96.7%;民營經濟是社會就業的主渠道,是 安邦富民的主要力量。在溫州社會就業90%以上靠民營經濟去解決;民營經濟是發展開放型 經濟的新生力量,“以民引外”是溫州招商引資的最大特色。去年溫州市引進的180多個項 目 ,有三分之二是民營經濟引進的。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和正泰集團攜手聯合;意大利“杰尼亞 ”著名品牌公司與夏夢公司聯姻;世界最大泵業制造商日本荏原公司與溫州嘉利特公司合作 ;全球500強法國明膠生產企業德利達公司與平陽三帆明膠廠合資;世界頂尖鋼筆生產企業 瑞士凱蘭帝公司與人可工貿公司合資生產高檔鋼筆。實行“以民引外,民外合璧”以來,全 市招商引資步伐大大加快,去年一至三季度,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合同利用外資、實際 利用外資分別增長48.2%、89.4%和66.7%,都有大幅度的增長。2007年上半年,全市招商引 資 出現提質增量的良好態勢,2007年上半年合同利用外資、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206.8% 和 184.8%。實際表明,“以民引外,民外合璧”是溫州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提升產業層次的 “助推器”,是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發動機”,是提升民營特色經濟的“牽引機”。
然而,溫州也面臨新的挑戰。一是產業發展難以為繼。經過20多年的 發展,溫州雖有集群產業的規模優勢,但更多的企業還處在“低、小、散”狀態,缺乏核心 競爭力。二是要素支撐難以為繼。溫州經濟是靠高投入作支撐的,溫州是個資源貧乏的地方 ,土地資源緊缺,受能源、原材料漲價因素影響較大。三是環境承載難以為繼。溫州“七山 二水一分田”,環境承載能力有限。
溫州能不能突破產業、要素、環境三大制約,溫州的最大優勢在民營經濟,溫州的希望 也在民營經濟。溫州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依托高度發達的民營經濟,通過吸引外資企業, 通過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合資、合作,打造經濟發展的“雙引擎”,就會提升產業發展后勁 ,形成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比翼雙飛、合作雙贏”的生動局面。
溫州“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對溫州模式的深刻意義和戰略基點在于:在獲取外來資本 的同時,帶來理念、制度、技術、管理、人才、銷售渠道的優勢,其真正目的在于突破自身 “瓶頸”制約,實現發展模式創新。
溫州提出“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戰略,是“溫州模式”迎接新經濟挑戰的需要。這 一重大戰略對溫州發展必然產生提升技術外溢效應、制度轉型效應、文化提升效應,對溫 州產業的提升和溫州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起到歷史性的推動作用。
溫州提出“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再一層的深刻意義是推動民營企業走向國際化。民營 企業廣泛同國際上的企業合資、合作,特別是同世界500強合資、合作,在合作過程中學習 世界一流技術,掌握一流的企業管理本領,培養一流的開拓創新能力,在實現溫州民營企業 自身發展的同時,為推動中國民營企業走向國際化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單位:浙江華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浙江溫州 325000)(責編:鄭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