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介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黨的十七大對全黨、全國人民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文章指出,要結合形勢任務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
關鍵詞:和諧社會 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中圖分類號:C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7(2008)06-042-01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并要求全黨“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科學的體系,構成這個體系的基本內容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黨的一大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當前和今后的一項根本任務,就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結合實際工作,牢牢掌握思想教育這個中心環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的全過程,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人、武裝人,引領社會思潮,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社會主義思想共識,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提供精神動力、精神支柱和思想保證。
一、結合形勢任務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增強“四信”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旗幟和靈魂。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的正確方向。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日益增強,各種觀念相互交織,各種文化相互激蕩。這種變化趨勢總體上是積極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確實面臨著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主動做好思想教育引導工作,既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要積極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一是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干部群眾,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思想,引導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和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二是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教育,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引導干部群眾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形成并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懈努力。三是廣泛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改革開放以來偉大實踐的再教育,引導干部群眾立足本職、艱苦創業、頑強拼搏、積極奉獻,齊心協力為實現我們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斗。
二、深入開展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凝聚力量,激發活力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的重要部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的一項全新而偉大的事業,充滿著艱苦創業的創造活力,基本過程是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首先表現為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而這種精神狀態離不開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支撐、激勵、鼓舞。實踐告訴我們,越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越需要發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為奪取現代化建設一個接一個的新勝利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如何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呢?從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來看,有三點是必須堅持的:一是要充分挖掘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利用重大事件、重大節日和重大紀念日,發揮各類博物館、紀念館、革命遺跡等教育基地的作用,組織觀看革命斗爭題材的影視片和開展“紅色旅游”活動,生動活潑地對干部群眾進行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教育,中國共產黨光榮奮斗歷史教育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教育,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力量,激發活力,引導和激勵人們同心同德地創造幸福和諧的美好生活。二是要經常進行形勢、任務和政策教育,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有效形式,吸引群眾廣泛參與,針對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引導干部群眾正確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正確對待利益關系的調整,結合新的形勢和任務,堅持用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用我們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偉大實踐,教育干部群眾,積極做好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凝聚人心的工作。三是要大力宣傳包括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在內的具有時代特點,體現時代精神的先進模范人物,引導干部群眾樹立與時代進步潮流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推動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創業機制,努力營造鼓舞,鼓勵人們干事創業的社會氛圍,激勵人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
三、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又一重要組成部分。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對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夯實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不僅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也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能否形成,小至具體單位大到整個社會是否和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行為方式,無論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無論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還是維護社會安定團結,都要求不斷提高全體成員的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素質。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積極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在基層,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經常性工作,需要抓好四件事:一是結合形式任務和干部群眾的思想變化,有針對性地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教育,組織以“知榮辱,樹新風”為主題的道德實踐活動,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抵御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二是不斷創新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豐富活動內容,多做得人心、穩人心、暖人心的實事,以人為本求實效,使創建活動成為陶冶人們道德情操,提高職工思想素養的過程,成為融洽人際關系,促進團結和諧的過程。三是廣泛開展以公共禮儀教育為突破口的社會公德教育;以誠實守信教育為突破口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尊老敬老教育為突破口的家庭美德教育;引導、鼓勵職工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在單位里做一個好職工,在家庭做一個好成員,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境。四是結合實際,依據“八榮八恥”要求,制定具體的行為準則,并把自律和他律結合起來,開展注重實效的道德評議活動,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引導和鼓勵職工積極向上,崇尚真善美,把社會主義榮辱觀融入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轉化為干部群眾的自覺追求。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基礎上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2.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作者單位:開封市公路管理局人事勞動工資科 河南開封 475004)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