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內外城市的生活垃圾收費制度各不相同。通過對美國西雅圖、德國弗萊堡、新加坡等國外城市以及北京、上海、重慶等國內城市的生活垃圾收費經驗介紹,比較國內外城市之間在生活垃圾收費制度方面的差異。
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 收費 經驗 比較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6-092-02
人們對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經歷了從利用“命令——控制”手段到利用經濟手段的過渡。其中,征收生活垃圾處理費是最常見的手段之一,它可以彌補城市垃圾處理資金的不足,并能夠達到增強居民環保意識、促使垃圾減量的目的。自1924年美國伯克利市首先開始征收生活垃圾處理費之后,國外其他城市紛紛開始效仿這一舉措。國內城市征收垃圾處理費始于20世紀末,2002年,國家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實行城市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促進垃圾處理產業化的通知》,在文件中大力提倡征收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本文通過對國內外城市的收費經驗比較,對比國內外城市在生活垃圾收費方面的差異,期望為國內城市的生活垃圾管理提供一些經驗以供借鑒。
一、國外經驗
(一)美國經驗
192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伯克利市首開先河,在國際上最早收取垃圾處理費。目前,美國很多地區的垃圾處理收費實行PAYT(pay—as—you—throw)制度。這是一種計量收費制度,即根據居民產生垃圾的多少及分類程度收取一定的垃圾處理費。在PAYT制度中,最普遍的做法是在垃圾袋上粘貼標簽或標牌,用戶必須將相應標簽或標牌貼或系在一定容量的垃圾袋上,才能被收運。這種標簽或標牌由政府統一印制并按一定價格出售,以這種方式向每個家庭收取垃圾排放費。其費用相當于一個垃圾袋的費用。例如,弗吉尼亞州的夏洛蒂斯維爾鎮自1992年7月開征垃圾處理費,居民購買每個排放標簽花80美分,該價格不包括給出標簽本身的定價費、出售標簽者的傭金和從事這個方案的員工薪水。在西雅圖,為了促使垃圾減量化,每月每戶居民四桶垃圾以下交納13.25美元;每增加一桶垃圾,加收9美元。這一規定實施后,西雅圖市垃圾量減少了25%以上。
(二)德國經驗
德國垃圾收費體系體現了經濟性、一次性、合理性、準確性、可承受性和計量方便的基本原則。垃圾費的價格一般由地區或大中城市根據本地區的垃圾收運、處理成本、銀行貸款利息和運行費用等制定,并由地區或大中城市的城市管理局下屬的垃圾管理部門統一收取,一般向居民或單位發出書面通知,通過銀行轉入指定賬戶。
目前,多數城市采用定額收費與計量收費相結合的方式。其中計量收費按垃圾箱計量,一般90升的垃圾箱每年收費平均在360馬克左右。以弗萊堡市為例,該市只對分類后放入灰色垃圾箱中需處理的生活垃圾實行收費,其收費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以家庭人口為基數交納基本金,另一部分是在基本金的基礎上,按灰色垃圾箱的容積和收集頻率交納計量垃圾費。
計量收費有助于促進垃圾減量化,并體現了垃圾付費的公平性。但計量收費對公寓式住宅住戶的管理和監督困難較大,因為多住戶同住一棟樓,共用、共擔的較多。因此,德國目前居民垃圾收費方式中計量收費也只占26%(見表1)。

此外,德國的環衛設施大多由政府出資建立,其運行費用靠收取垃圾處理費來維持。收費標準一般為300-400馬克/年·戶,收費金額約占人均收入的1%。
(三)瑞典經驗
瑞典的單住戶家庭,生活垃圾每兩周收集一次,每個家庭每年交納的垃圾費用約1300瑞典克朗。該費用包括垃圾稅和垃圾處理費,每噸垃圾的垃圾稅為370瑞典克朗;垃圾處理費主要包括垃圾容器費,收集、運輸、處理垃圾費,有害物質、冰箱、制冷器、電池等的處理費以及計劃、信息、管理費用等。大部分市政部門開始將費用分為固定費用和可變費用,以便于家庭自己選擇。
對于居住面積超過70平方米的多住戶家庭,垃圾每周收集一次,每年費用為700瑞典克朗。全國人均垃圾收集和處理費用為每年500瑞典克朗,如果沒有分類則多付20%。
(四)新加坡經驗
新加坡自1965年建國以來就實行垃圾收費制度。1996年4月前,公用事業局負責收取垃圾處理費并對垃圾進行處置,當時的收費標準平均每月每戶約7元新幣。1996年實行垃圾收運市場化改革后,作為公司形態運作的SEMAC須支付相關稅收,所以政府的收費標準升到平均每月每戶約8元新幣。1999年收運產業私有化以后,收費標準又有所降低。
當前新加坡的垃圾收費主要包括垃圾收運費用和垃圾處置費用。前者是由垃圾收運公司向垃圾的產生者收集并運輸到相關處置地點的費用。收費主體是垃圾收運公司,收費期限與中標期限一致(5年或7年)。收費價格在投標時已確定,對住宅的收費根據住宅情況每個月固定收取,對非住宅的收費根據垃圾的產生量決定(一般是每半年核定1次,也可以根據垃圾產生者要求隨時核定)。實際上,對公共領域所收取的收運費用已包括垃圾處置費。對商業企業的垃圾收運費收繳標準則體現出減量化原則,若一個商鋪垃圾產生量由120L/桶增長到240L/桶,則收運公司的收費不是簡單的翻倍,而是提高3~4倍,以此從經濟上鼓勵商鋪垃圾減量。
新加坡垃圾收運費收繳率近100%,這主要歸功于其非常高效的收費方式。在新加坡,所有的收運公司都委托新加坡能源有限公司向居民和商鋪收取垃圾收運費,并通常將垃圾收運費納入水費、電費等一并交納。這樣,就不必擔心有居民惡意不支付。主要原因除了居民法制意識和環境意識很強之外,還有以下幾個特點:(1)所交費用少,平均在6元新幣左右,比一包煙(最少10元新幣)還便宜。新加坡一般家庭月收入在4000元新幣左右,負擔相對較輕。(2)有專門手段處理欠賬現象。如果出現欠賬,新加坡能源有限公司將在1個月后對未支付的居民或商鋪下發紅色通知函,要求支付。在一、二次追討未果的情況下,將直接斷電、斷水、斷清運。(3)有一定社會保障手段支撐。沒有支付能力的或暫時沒有支付能力的居民一般會向其基層組織——市鎮理事會申請援助,市鎮理事會將酌情給予一定支持,或部分借款或部分資助或全額補助。
(五)韓國經驗
韓國從1995年起正式實施垃圾袋收費制度。居民必須購買指定的垃圾袋收集垃圾,每個垃圾袋的售價就包含了垃圾處理的費用。垃圾袋種類分為7種:5升、10升、20升、30升、50升、70升、100升,不同規格的垃圾袋繳納不同的費用。實行計量收費后,韓國的生活垃圾處理費用由市政府負擔60%、市民負擔40%。為了制止非法傾倒,在容易亂放垃圾的地方設置了攝像頭,并鼓勵市民舉報亂扔垃圾的行為,給舉報者一定的獎金。這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1995年至1998年,全國垃圾減量達到23%,資源回收物增加至總垃圾量的35%。
此外,為了讓居民對自己的垃圾袋負責,韓國首都開始試行垃圾袋簽名,每個人必須在垃圾袋上寫上門牌號碼。這樣一來,政府將較容易地查出誰沒有配合垃圾袋收費制度。
二、國內經驗
(一)北京市經驗
北京市自1999年9月開征垃圾處理費,收費對象包括所有產生生活垃圾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包括交通運輸工具)、個體經營者、社會團體、城市居民和城市暫住人口等;收費模式采用定額收費制,即以住戶(或個人)為收費單位,按統一費率每年或每月征收垃圾處理費用,具體標準如下:本市居民每戶每月3元;按規定應當辦理暫住證的外地來京人員,每人每月2元。該費用不包括街巷清掃保潔費和居住小區物業管理企業收取的生活垃圾清運費。目前,由于多種原因,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平均征收率不足10%。
(二)上海市經驗
上海市自2004年8月開始征收單位生活垃圾處理費,征收對象是全市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包括船舶等交通運輸工具)、社會團體、個體經營者等。收費方式采用計量收費制,具體如下:以桶為計量單位,每桶容量240升;各單位每年核定一次生活垃圾處理量基數,一般生活垃圾基數內每桶40元,基數外加價收費,為80元/桶;餐廚垃圾基數內60元/桶,基數外120元/桶;高級場所生活垃圾80元/桶,基數外160元/桶。
居民生活垃圾處理費,上海市未開始征收。
(三)重慶市經驗
重慶市頒布了《重慶市城市垃圾處置費征收管理辦法》,于2004年5月1日起實施。到目前為止,重慶市40個區縣(市),有38個已開征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費。收費對象為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個體經營者、社會團體、城市居民和暫住人口等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對城市居民的收費標準為每戶每月8元,暫住人口為每人每月2元。
2005年,由于代征機制不完善,收繳率僅為33%。2006年重慶市開始探索各種方式以提高收繳率。自2006年8月1日起,主城9區對企事業單位、個體經營者采取委托地方稅務機關代征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費的征收方式,主城其余區的居民垃圾處置費由供水、供氣、物管企業或居委會單位代征,三峽庫區及影響區的居民垃圾處置費并入水價中征收或委托有線電視費征收單位代征。
(四)江蘇省經驗
江蘇省的城市開征垃圾處理費的比例約為73%,其中南京市和無錫市是全國較早開征垃圾處理費的城市,且收繳率較高。江蘇省的垃圾處理費標準分別為:居民家庭每戶每月4-6元;行政機關及一般企事業單位每人每月2-4元;農貿市場、食品加工、超市每噸20-30元。南京市垃圾收費總收入中,向居民征收的占1/4左右,向單位征收的占3/4左右。
2005年,江蘇全省收取垃圾處理費約為3.7億元,平均收繳率在60%左右,對單位收繳率高于居民的收繳率,分別為70%和45%。征收方式主要為:對居民由各區環衛部門負責;一些城市通過與有關部門配合,以委托稅務、財政等部門代收的方式收取,如無錫市對居民垃圾處理費的征收由所在單位代扣代繳,機關(事業)單位委托稅務部門代收、企業委托勞動部門代收,征收率為80%以上。
(五)遼寧省經驗
遼寧省全省14個省轄城市,已實施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的城市有3個。其中,丹東市較早,城市居民征收標準為每戶每月2元,撫順市和鐵嶺市對城市居民征收的標準分別為每戶每月4元、3元,收繳率較低,平均為30%左右。
(六)中國臺北經驗
2000年7月,中國臺北市開始實行垃圾費隨袋征收和自愿回收,2005年實行強制回收。1999年臺北市平均每天產生2970噸垃圾,實施垃圾費隨袋征收后,每天垃圾產生量減少至1680噸,降低43%,回收率則由1999年的2.4%大幅上升至2000年下半年的8%。
在垃圾費隨袋征收制度下,垃圾收集車只回收由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指定的專用垃圾袋。垃圾袋售價為每公升新臺幣五毛,市民可以在指定的地方如便利店購買。在此之前垃圾費是按每月用水量計算,隨水費一起繳交,一個三人家庭每月垃圾費約為新臺幣144元。按1999年的垃圾量計算,在隨袋收費制度下每戶每月的垃圾費要交新臺幣150元,但如果是資源垃圾回收則不用收費,以這種方式促使市民減少垃圾排放。
推行的最初一個月,在收集到的垃圾袋中,只有0.06%不是專用袋,一年后平均每日收到的221443個垃圾袋中,只有24個不是專用袋,成功率幾近100%。
三、啟示
通過對國內外不同城市生活垃圾收費的比較,我們得到如下幾點啟示:
1.收費模式。計量收費和定額收費是垃圾收費的兩種基本模式。國外經濟發達地區許多城市的生活垃圾收費采用計量收費制,有效地促進了垃圾減量化。計量收費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垃圾桶(箱)方式、專用垃圾袋方式、垃圾袋標簽方式。國內城市大多采用定額收費制。定額收費制操作簡便,對住宅樓式居民占人口多數的城市比較適用,因為可以節約管理成本和監督成本,但不利于垃圾減量化。
2.收費主體。外國有些城市采用專門公司收取垃圾處理費,取得了良好效果。國內城市基本上全部由政府部門收取。
3.收費方式。收費方式的選擇直接影響著收繳率的高低。與國外城市相比,國內城市的垃圾處理費收繳率普遍較低。因此,國內城市應借鑒國外經驗,并參考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慎重選擇垃圾處理費的收費方式。
[本文為“首都新農村建設中的環境治理和保護問題研究”課題的階段性成果之一,課題號:SM20071001104.SM]
參考文獻:
1.李廣志.家庭垃圾收費初析.沿海環境,1999(4)
2.彭曉明,遲光宇,王紅瑞,董艷艷.城市生活的定價模型及其應用.資源科學,2006(1)
3.天則公用事業研究中心參考資料,總第0705期
4.國外垃圾處理收費的現狀和啟示.廣東省海外價格采集分析中心
5.徐海云.完善垃圾收費制度,提高垃圾處理能力,http://jgs。ndrc.gov.cn.
6.朱錦:新加坡垃圾收費對上海的啟示.環境衛生工程,2006(10)
7.王正言.論城市生活垃圾的源頭減量化.大眾科技,2006(1)
8.北京市征收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實施辦法(試行).京政辦發[1999]第68號
9.北京市十一五環衛規劃說明
10.上海市容環衛局,http://www.shllll.gov.cn.
11.湖北省和重慶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收費專題調研情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http://jgs.ndrc.gov.cn.
12.江蘇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情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http://jgs.ndrc.gov.cn
13.福建、遼寧省生活垃圾處理及收費情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http://jgs.ndrc.gov.cn.
14.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北城市垃圾管理模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http://jgs.ndrc.gov.Cn.
15.鄭翔.關于完善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的幾點思考.價格理論與實踐,2007(7)
(作者單位: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北京 100037)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