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許多地方為了發揮職業教育的規模效應,防止無序競爭,對小型學院進行了合并,由此產生的校園文化重組與優選引起人們的重視,文章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院合并 校園文化 重組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6-112-01
隨著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一些規模較小的職業學院(校),為了本地區經濟建設的發展全局,在當地政府的參與下,進行了合并或重組。這樣一來,有利于發揮職業教育的規模效益,避免了小學院之間的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有利于全盤考慮和節約教育資源。與此同時,各小學院的校園文化也隨著行政機構的合并,進行了重新組合。這里的關鍵是,這種組合是否優選各小學院的校園文化呢?這個問題關系到學院合并后校園文化建設及學院生存與發展的大局,必須引起院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筆者在本文中結合煙臺職業學院在合并和建設中校園文化的重組和優選問題,談點個人見解,與職教界各位同仁共享。
一、校園文化重組與優選的重要意義
隨著學院組織機構的合并,各小學院校園文化都被帶到新學院進行組合,這種組合是必然的,無形的。但卻是對新學院的生存與發展關系重大的,如果各小學院的優良校園文化得到很好的組合并發揚光大,將有利于新學院的發展與壯大,其效果是1+1>2的;反之,如果各小學院原有校園文化中的優點被丟失,缺點相融合,則不利于新學院的發展與壯大,其效果是1+1<2。由此可見,新學院的組建中,有必要對原有各小學院的校園文化進行分析和篩選,找出其優點和缺點,發揚優點,改進缺點,以便建設更加優秀的新學院的校園文化氛圍。例如,煙臺職業學院是由5個小型職業學院(校)合并而成的,我們假定這5個小型學院(校),就是學院合并后的A、B、C、D、E5個校區。A校區原來的教學制度規定,教師必須提前5分鐘走進教室,了解上次課堂教學的效果,穩定學生的情緒。這樣做的結果有兩條優點:一是有利于教師的為人師表,使學生從教師的行為中體會到教師的敬業精神;二是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其他四個校區的教學制度中,都沒有這個規定。那么,新學院成立后,就應該在有關的教學文件中,對這一規定進行重申。這樣以來,新學院的常規教學秩序,就建立在了一個科學、先進的基礎之上,由此形成的校園文化,便是教師以身作則的敬業精神對學生的潛移默化地影響作用,這種作用將使學生長期受益。
二、校園文化重組與優選的具體做法
校園文化包括的范圍很廣,既包括各種明文規定的制度,又包括一些不成文的習慣做法。要形成一種新的校園文化,其具體做法有:
1.組織有關處室搜集、整理和分析各校區原有內部管理制度,從中進行優選。新學院組建開始,為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即校規校紀都要重新制定。最省事的辦法就是搜集、整理和分析各校區原有內部管理制度,進行整理和分析篩選,從中優選出最有利于新學院發展和壯大的內部管理制度條款,作為新學院的新制度頒布并實施。例如,教務處分析了各校區原有教學文件的格式、內容及要求,修改制定出了新的教案、教學計劃、試卷分析等格式及要求,頒布并實施。
2.組織各處室有關人員,到同類學院去學習和訪問,以便吸收其成熟的辦學經驗。
煙臺職業學院組建初期,學院曾分期分批地組織有關人員,到外地同類學院去參觀學習,吸收其他學院的先進經驗,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以便使本院的新制度、新校風更具有現代化的特征。例如,學院校園內的雕塑、標語、條幅、制度公告以及?;?、校訓,都為新的、優良的校園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組織全院師生對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研討,選擇出有利于學院發展的校園文化,并作為新學院的校園文化。
學院以企業文化研究為名,組織學生和老師研究了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關聯,以及哪些校園文化現象是積極向上的,有利于學院發展的;哪些校園文化現象是落后的,不利于學院發展的。并且以研討會和講演比賽的方式,組織師生進行了分級研討,最后,將研討資料匯總到學校有關部門,進行匯總和篩選。
通過以上活動,達到了三個目標:
(1)使學生對校園文化現象中的優劣進行了認識和剖析,有利于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時,也是對全體學生有意義的教育活動。
(2)學生學會了研討現實問題的方法,學會了調查研究的方法和互聯網的更有意義的使用方法。認識到上網除了聊天以外,還可以做更有意義的研究工作。
(3)師生的關系更加密切,因為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師生除了課堂上的教學關系之外,有了更多的接觸機會。學生從教師的指導中獲得了更多的學習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4.在全學院范圍內,組織“兩個轉變”的大討論,通過討論使全院師生明確辦學方向。
煙臺職業學院是由幾個小型的職業學院(校)組成的,其中有中職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也有成人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各自都有一套原有的辦學理念。為了統一思想,明確辦學方向,學院在全體師生中展開了大討論,討論的題目有兩個:一是如何完成中專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轉變;二是如何完成普通教育向高職教育的轉變。
通過大討論,使全體師生認識到學院在煙臺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認識到服務于地方經濟的辦學宗旨,明確了從中職教育向高等教育轉變、從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轉變的意義、方法和努力的方向。最后,選擇討論中形成的優秀論文刊登在校報上,以展示其成果。
5.結合上級主管部門對學院的評估,嚴明校風校紀,規范日常教學工作的同時,鼓勵教師的教學方法創新。
結合上級主管部門對學院的教學評估,完善了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嚴明了校風校紀。并且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方法創新,一個學生遵紀守法、積極向上,教師刻苦鉆研,教學敬業為人師表的新校風蔚然形成。比如,許多教師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和案例教學法、編寫了適合本院教育目標的教材;許多學生在搞好課堂學習的基礎上,參加了書法、繪畫等社團活動。有些學生把業務學習和案例分析的結果寫成論文等等。那些渙散的作風不見了,提前下課、遲到早退現象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寫論文成風,學生的各種比賽此起彼伏。由此產生了新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由于以上所述的學院合并中校園文化的重組和優選,使得學院名聲大振,連續幾年,招生數量大增,畢業生就業率大增,使煙臺職業學院在膠東職教界獨樹一幟,大有發展前程,成為報考職業學院的莘莘學子們的首選學院。由此可見,在學院合并中,校園文化的組合和優選是職業學院走向強盛之寶,必須引起職業教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視。
(作者單位:煙臺職業學院韓國語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1)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