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發散思維融合到經濟數學教學中,不但能化解某些難點,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而發散思維作為創造性思維的一種,是當今一個高素質的大學生必須具有的品質。文章通過兩個實例,演示了研究工作開始于不嚴格的發散思維,而終止于嚴格的收斂思維的過程。
關鍵詞:發散思維 收斂思維 素質教育 經濟數學 教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6-127-02
一、引言
經濟數學是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基礎課程,但因經濟管理類各專業學生是文理兼收,所以學生的數學基礎往往較差,對于經濟數學教學中的一些難點,如趙樹嫄的“經濟數學應用基礎”(一)微積分教材中的一些定理的證明,教學上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回避這些定理的證明。筆者認為,難點之難,很可能是由于沒有找到最好、最適合的教學表達方式。
發散思維是一種由一點向外輻射式的自由奔放的思維方式,它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與它相輔相成的是另一種思維方式,被稱為收斂思維,其特點是目標指向一點,朝同一方向進行思維。收斂思維在數學教材中比比皆是,傳統的數學教學通常就是按定義、定理、證明、例題的模式講授,往往過于抽象而艱深難懂,特別是對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學生,教學效果往往不好。
依據學習心理學,將發散思維引入經濟數學的教學之中,通過創造性的改造,尋求最佳的表達方式和最便于掌握的教學方法,就可以化解難點而無須回避。
二、實例分析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學生最反對從概念到概念,從定理到定理的枯燥無味的教學法,以及照本宣科的平輔直敘的講授方法。他們最喜歡的是能啟迪思維、活躍思路的探索式的教學辦法。我們在教學中應努力做到講概念有引入過程,講定理有產生的過程,講證明有分析和尋找不同思路過程,講方法有嘗試過程。怎樣改變定義、定理、證明、例題的傳統講授方法,將發散思維方式充分融合到經濟數學教學中,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下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點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