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管理學教學研究成果豐富,但多數立足于對教育教學方式的討論,忽視了管理思維方式這個內在的思維過程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影響,因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學效果會不如意。文章認為,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管理思維方式的培養提高,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通過分析,提出了加強管理思維方式培養的總體思路。
關鍵詞:管理學 管理思維 管理思維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6-144-02
為適應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管理專門人才的需求,近年來,各高職院校針對高職《管理學》教學方式和手段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探討,并付諸實踐。高職《管理學》教學逐漸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積極探索案例教學方法以及其它互動式教學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教學效果并不令人滿意。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在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管理思維方式的培養。
高職《管理學》的教學目標有兩個:一是向學生介紹管理學主要的理論是什么,二是培養他們用管理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相對而言,后者更為重要。
一、管理思維方式培養的重要性
管理思維就是指向管理行為或與管理行為相伴而生的思考活動,亦即管理者在履行各項管理職能過程中的思考活動。管理思維方式,就是管理者根據工作對象、環境條件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手段、程序、路徑。
管理思維方式的培養對學生掌握管理專業技能起決定性的作用。
作為管理類以及財經類各專業基礎課的管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和社會性均很強的學科。該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系統地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論、原理、方法和技術,訓練和強化管理者職業技能,為將來的學習與研究打下理論基礎,更應注重思維方式的轉變和管理思維的培養提高,訓練學生對問題加以思考、解剖、提煉其中有共性規律,進而掌握從感性到理性的管理思維方式,才能提高實際的管理專業技能。
現階段,一些學校針對高職高專管理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管理專門人才的目標要求,在管理學課堂上采用一些諸如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學生研討、管理游戲的參與、情景的設計、項目任務的完成等互動式教學方式,結合課外實踐,注重學生參與,提高學生積極性,并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但由于缺乏對學生管理思維方法進行培訓的重視,課堂教學效果較好,可是對于提升學生管理的一般基本技能方面,收效就一般了。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管理學》是經濟管理類學生所接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學生處事的思維方式還不夠成熟,思維方式還很單一,絕大部分學生對管理學理論和實踐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知之甚少。學生如果對互動式教學項目本身感興趣,則對教學給與超乎尋常地熱情,否則,就會出現學生課堂參與意識不強,從而直接導致課后擴展學習無興趣。甚至對一次課的好壞判斷的標準也以有無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互動式教學項目為標準。在課程結束后,學生對課堂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與了“課堂游戲”,絕大部分的學生對理論知識只能記憶一小部分,感覺自己能力沒有任何提升,沒有上升到管理思維培養的層次。
第二,由于忽視對學生管理思維方法進行培訓的關注,導致選用高職管理學互動式教學項目素材的標準不一。對管理學教學案例、課堂游戲、情景模擬等互動式教學項目素材的選取上,部分教師甚至也將其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作為互動式教學項目素材的選用標準,導致學生只是對“課堂游戲”本身感興趣,而不能提升到培養學生獨立分析、思考、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層次。
二、管理思維方式培養方法的探討
管理思維方式的培養,對管理學的教學至關重要,筆者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明確高職管理學教學目標,樹立培養學生管理思維方式的教學理念。高職教育應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夠用的基礎知識,必須具備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在教學上,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求學與就業的需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及適應社會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文字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開拓創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識、才能和素質,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主動性。
因而教學中要讓學生有對必要理論知識的理解,又要有對具體的管理方法、技巧的掌握,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認識到管理思維方式對管理專業技能的決定性作用,在教學中樹立培養學生管理思維方式的教學理念。在理論和實踐教學過程中,都明確這個理念,并向學生傳達這一理念,引導學生去思考,注重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和管理思維的培養提高。
2.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體現管理思維方式的培養。要達到高職管理學教學目標,首先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管理學》教學中進一步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突出以學生為本,通過學生參與的方式提高其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目前應用得比較廣泛的是互動式教學模式,即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學生研討、管理游戲的參與、情景的設計、項目任務的完成等互動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選擇教學形式,多種方式并用,豐富教學形式,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互動式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互動式教學項目的設計與選取。高職管理學互動式教學項目的選擇要根據課堂的具體目標,從而選擇全面、有代表性的能系統展現管理思維方式的互動項目,開展互動式教學。好的互動式教學項目的設計與選取,應該能逐步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企業經營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獨立把握企業機遇和判別企業問題的能力,通過對不同行業、不同競爭狀況的背景知識的分析,注重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和管理思維的培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的引導與管理思維方式的升華。在互動式教學項目進行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發起學生的討論、總結,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將互動式教學項目升華到管理思維方式的高度。
高職管理學互動式教學項目都應圍繞著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和管理思維的培養提高來展開。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啟發引導學生進行獨立分析與思考,引導學生參與集中的討論,使其主動地逐步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形成有效的管理思維方式,并在實踐過程中積累形成的管理專業技能。
在互動式教學項目全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即使各方意見不統一,也應允許,甚至鼓勵各種獨立的見解并存。特別是對于學生獨到的見解和創新的觀點,教師應及時捕捉并給予表揚。即使學生的觀點還很稚嫩,甚至比較片面,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尊重學生的創新性勞動,肯定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精神,為學生營造一個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要幫助學生分析觀點、見解的成因,理順學生的思維邏輯,并加以正確的引導。
另外,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不正確的觀點,教師絕對不能直接批評學生,而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設想,然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做進一步的思考,使其自動修正自己的不正確看法,真正增強學生參與管理學互動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認清自己的思維方式,促進學生管理思維方式的培養和提高。
(3)教師的精心準備和課后總結。教師要深入研究高職《管理學》課程,課前,根據課程教學目標乃至專業培養目標,精心選取互動教學項目,并確定互動式教學項目實施進程,提出明確要求;課中安排互動式教學項目進程,調動學生參與的氣氛;課后做好總結,對學生的討論、分析結果做一個簡短的點評和總結,引導學生做進一步的思考與總結,并讓學生形成一篇具有實用價值的互動式教學項目分析報告,作為自己思路的整理,幫助其形成管理思維方式。
三、總結
高職管理學教學研究成果豐富,但多數立足于對如何提高學生管理專業技能的追求,忽視了管理思維方式這個內在的思維過程對這一結果的影響,因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效果會不如意。筆者認為,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管理思維方式的培養提高,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曉,周斌,于蓉.拋錨式教學模式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10)
2.于勝.注重管理發展史在管理學原理教學中的應用[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6):72-73.
3.王續琨,劉世玉.管理思維與管理思維學[J].大連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4-8.
4.李映霞.淺談管理學中管理思維方式的培養[J].職業圈,2007(8)
5.翁文先.《管理學原理》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問題的探討[J].科教文匯,2007.9(下旬刊)
6.張志軍,張學軍.高職院校“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學研究,2007(3).
7.李金秋.高職管理學案例教學研究[J].教育探索,2007(11)
(作者單位:揭陽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揭陽 522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