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場經濟發展,對企業物資管理提出新要求。文章對目前企業物資管理現狀進行了具體分析,提出了目前企業物資管理存在的普遍問題。引入價值鏈管理、信息化管理、流程再造理論,與物資管理現狀相結合,對企業物資管理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詳細闡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現代管理技術鐵路建筑企業 物資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6-203-02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外現代企業管理技術在我國各行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產生了不小的效益。其中有些先進的管理技術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在這里,我們將深入分析建筑企業發展對物資管理的需求,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來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
一、對物資管理變革的需求
1.建筑業的改革與發展,需要物資管理部門提供高效率的保障。近年來,我國建筑企業在改革與發展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如國有建筑企業主輔分離,精干了建筑主業;整體上市,啟動了投融資體制的改革等,為提高建筑業的整體效益搭建了良好的框架。同時,中國鐵路進行了重載運輸、電氣化改造、既有線路提速、客運專線建設等一系列的技術改造,實現了鐵路列車調度指揮TDCS自動化系統,使鐵路企業管理手段邁上了新臺階。以上一切變革,都需要鐵路建筑企業提升施工技術和能力做保障。新技術在鐵路行業的廣泛應用,需要鐵路建筑企業物資管理部門充分了解新設備、新型物資的特性并迅速建立新型物資的供應網絡、驗收標準等機制以保障建設項目的順利完成。因此,建筑業的改革和發展,物資管理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物資管理必須創新管理手段與機制,才能確保企業改革、發展的順利進行。
2.建筑行業的成本壓力需要通過降低物資成本得到釋放。2008年,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我國的有色金屬、石油價格出現上揚,國內各行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就建筑行業而言,鋼材、電纜、項目設備等建筑材料以及大型機械設備、油料等施工機具和消耗用料在成本中占的比重相對較大,決定了物資費用下降對降低成本的重要性。因此,在國內外市場價格不穩定的情況下,如何通過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和手段,提高行業整體效益,努力降低資源耗費,釋放行業成本壓力,是物資管理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
3.管理跨度的加大和日趨復雜的經營環境,需要物資管理部門引入現代化的管理技術。建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項目經營難度越來越大。對物資管理而言,一方面,管理地域加大,給日常管理增加了難度,另一方面,從管理學來說,在管理人員一定的前提下,管理層次的減少,必然導致管理跨度的加大。因此,要更好地解決以上問題,必須要引入現代管理技術與手段。未來鐵路建筑行業的發展規模是可以預見的,但外部經營環境是不可以預見的。全球經濟的發展,必然對我國鐵路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包含了發展的機遇,也隱藏著風險。但無論是機遇或者風險,都需要我們去應對。因此,未來的經營環境的復雜性,同樣需要引進現代管理手段和技術去把握和應對。
二、現代管理技術在物資管理中的應用
1.供應鏈管理與價值鏈管理的結合,實現行業低成本戰略。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從單一的企業角度來看,它是指企業通過改善上、下游供應鏈關系,整合和優化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以獲得企業的競爭優勢。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的有效性管理,表現了企業在戰略和戰術上對企業整個作業流程的優化。在鐵路物資傳統管理中,比較注重供應鏈管理,而且在多年的實踐中,摸索了很多管理的經驗,提高了鐵路物資供應的效率,降低了物資供應成本。
在今天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中,單獨的供應鏈管理理論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價值鏈管理應運而生。由于制造企業、生產企業、服務企業、零售企業等關系的日益密切,企業需要把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銷售和后續服務等整個過程,看作一條價值鏈,并對整個價值鏈實施有效的管理,達到企業總成本的最低。價值鏈的概念就是基于這樣一種觀點,即企業要從總成本的角度考慮其整體營運效果,而不是片面地追求采購、生產或銷售等功能的個體成本與個體效益。價值鏈管理的目標是:通過企業對價值鏈各個環節加以協調,實現最佳的效績,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力。高效的價值鏈設計、價值鏈成員間的信息共享、庫存的可見性、生產的良好協調,會達到企業庫存水平的降低、物流作業更有效等目的。價值鏈管理是當前國際企業管理的重要方向。
價值鏈管理理論對于物資管理同樣重要。我們傳統的物資管理追求的目標是在質量成本一定的前提下,力求使物資采購成本、運輸成本、儲存成本三者之和達到最低,這只是站在物資供應的角度所要求的目標。比如,在日常采購中,我們物資部門根據批準的采購計劃,按照規定的規格、質量、數量,經過招標等手段,采購回達標的物資,入庫檢驗后,由生產單位領用出庫,就算完成了一個管理循環。我們不需要過多考慮采購計劃的制訂和物資使用的效果與效率。如果把物資管理作為行業整個價值鏈管理中的一個鏈條來考慮,物資管理追求的目標就需要與企業整體發展的目標一致,要求物資管理具備適應性、多極化、協作性等特征。比如,多年來,我們一直使用A原料來加工成B產品,大量用于維護鐵路既有設備。在物資采購部門的不懈努力下,現在供應渠道和價格都比較穩定,能夠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與成本承受能力,美中不足的是A原料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小量有害廢棄物,且企業需要發生有害廢棄物處置費用;同時,A原料在加工過程中,需要耗費超常規量的水、電、氣等動力。如果按照傳統的物資供應理念,物資部門已經盡力保證了物資采購、運輸、儲存費用的最低,應該已經完成了管理使命。但是,如果按照價值鏈管理的理念,企業在不斷進行價值鏈成員與生產的協調過程中,不難發現以下問題:A原料的綜合成本是是采購成本、生產成本、廢棄物處置成本,而且屬于高耗能和高污染的項目。企業管理層發出指令,物資部門將會運用專業知識參與到能否采購低能耗、低污染的替代原料或者進行生產工藝的改造等一系列優化方案的決策中,最終取得最優方案。物資管理部門由被動服務到主動參與決策,在價值鏈中提供了增值服務,使得企業整體效益得到了提高。
價值鏈管理理論對鐵路物資管理理論與觀念是全新的沖擊,要求我們的物資管理要打造跨部門團隊,深入到工程施工的各環節,通過高速、大量的信息交流,參與到企業管理價值鏈的管理中,以企業價值鏈管理為導向,以供應鏈管理為基礎,實現企業的真正低成本戰略,最終實現企業整體效益的提高。
2.信息化建設與流程再造、模塊化管理相結合,提升物資管理系統的效率與應急能力。現如今,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溝通的手段與技術也不斷升級。難怪有人說,現代企業的競爭,就是信息的競爭。對于鐵路企業物資管理來說,網絡技術與遠程控制不僅能夠很好地解決管理地域加大的問題,而且對壓縮庫存,提高存貨周轉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物資管理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非常重要。
企業物資管理系統信息化建設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手段,如今已經非常成熟,而且已經在部分企業運行良好,這里不作詳細闡述。這里論述信息化對傳統物資管理工作產生的變化。首先,實現物資管理系統信息化,可以實現供貨廠商信息化。經篩選后確定的合格供應商資料可以在物資管理信息系統中公開,系統具備對系統內出現的非合格供應商資料進行封存或報警等功能,可以保證物資采購質量,杜絕人為違規采購。其次,能夠實現產品價格信息化。在充分了解主要物資行情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貨源和價格信息庫,對物資采購實行動態管理。及時整理供應廠商業績和資信,盡可能選擇質優價廉的供貨對象。在物資采購策略上,根據市場變化,在保證物料質量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把采購價格控制在最低限度。對所采購的物資積極主動征求需求單位意見,通過比質比價后選擇采購。再次,能夠實現物資庫存信息化。能夠使物資管理從合同簽訂,到貨物驗收和發放,更為規范。在倉儲管理中,可以隨時或定期對庫存和進出庫物資進行檢查,可以實時掌握實物存量,了解有無盤虧盤盈,有無積壓物資、失效變質、報廢物資及其原因等,通過庫存信息可以及時發現物資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及時解決。最后,能夠實現用料單位信息化。各用料單位的發料情況可以建立單獨的數據庫,可以為日后物資消耗分析和企業的成本分析提供數據。綜上所述,鐵路企業通過物資信息化建設,不但能夠提高物資管理的效率,提供遠程授權與控制,而且能夠節約人力資源,增加管理跨度,降低物資管理成本。
物資管理系統信息化建設為提高物資管理提供了平臺和基本手段,但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信息系統只是基于當前的管理流程,客觀反映管理過程的基本信息,最終不能解決管理本身的問題。因此,需要引入流程再造、模塊化管理來解決我們日常管理過程中的基本問題。
流程再造就是企業規模化以后,由組織過程重新出發,從根本思考某一過程的價值貢獻,然后運用現代資訊手段,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職能集成,把組織內部的非增值活動減到最小,最終實現過程最優。模塊化管理是指對生產、服務、管理過程中最基本的、相似的過程實施固定營運過程、標準資源配置和標準服務輸出的一種便捷的管理方式,它可以將復雜的管理、生產過程通過若干個標準模塊組合起來,從而達到降低復雜程度,提高營運效率的目的。因此,歸結到我們的物資管理上,首先要實施管理過程的流程再造,把管理過程中非增值活動減到最小。其次是對經過再造的最優業務流程實施模塊化管理。形成模塊后,同樣的模塊可以運用于類似的管理過程中。不同的模塊在復雜過程中的再組合,實現了管理活動的簡潔化和成本耗費的最低。
以上是筆者對現代管理技術在企業物資管理中應用的初淺理解。其實管理的過程,就是不斷協調,減少耗費,創造價值的過程,需要我們每一個物資工作者去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理查德·諾曼,拉斐爾·拉米雷斯.價值鏈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企業法律顧問-企業管理知識分冊.經濟科學出版社
3.梅紹祖.流程再造.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中鐵六局集團電務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