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山西省的省會城市,太原市擁有豐富多樣的旅游資源。文章以SWOT分析原理對太原市發展旅游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太原市旅游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字:SWOT 太原旅游業 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6-249-03
為實現太原市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促進山西旅游業發展的目標,筆者用SWOT分析方法對太原市旅游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旅游業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一、旅游業SWOT分析原理
SWOT分析方法是進行區域旅游規劃和制定區域旅游發展戰略時,了解區域旅游發展各項影響因素的一種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法。所謂SWOT分析就是對區域旅游發展的優勢(strength)、弱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s)進行全面分析,優勢、劣勢分析是內部環境分析的焦點,機會、威脅分析是外部環境分析的重心。通過對區域旅游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分析,制定或者修改區域旅游發展戰略,使其在宗旨、目標、方案及營銷手段方面適應區域旅游發展SWOT變化的需要,促進區域旅游業快速發展。
二、太原市旅游業發展SWOT分析
(一)太原市旅游業發展優勢
1.資源優勢。太原市有豐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資源和古老獨特的名勝古跡。太原的旅游資源數量多,品位高,各類旅游資源385處,是全國擁有較多文物旅游資源的城市之一,素有“錦銹太原城”之美譽,已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同時也是全國十佳避暑城市。太原作為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都,自古以來一直是我國北方的重鎮和商業都會,悠久文明的歷史給太原留下眾多的名勝古跡。迄今為止,山西省已發現宋、遼、金以前的木結構古建筑106座,約占全國的72% ,其中太原10余座,為全省之最。太原擁有晉祠、天龍山石窟、龍山石窟、晉陽古城和竇大夫祠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永祚寺、純陽宮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7處,這些歷史文化古跡與懸甕山、崛圍山、天龍山、晉陽湖等自然景觀組合,使太原市旅游資源在地域分布上自成一體,形成了生態旅游區、城市旅游區、文化旅游區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區。城市近郊區已發現并開發了眾多的旅游景點,比如,晉源區西山大佛、清徐葡萄溝生態旅區、柳林河風景區等,具有一定的地域整體優勢的組合優勢,開發潛力巨大。
2.區位優勢。作為省會城市,太原地處山西省中心,不僅是全省鐵路、公路的交通樞紐,同時也是山西境內航空中心。航空線路輻射全國各地,交通十分便利。太原市還是山西省的經濟、文化中心,擁有許多現代建設景觀和文化體育娛樂設施,現代化程度較高,具有強勁的綜合服務功能。太原市旅游區北部與佛教文化旅游區五臺山、云岡石窟、恒山等,南部與世界遺產地—平遙古城、晉商文化旅游區許多旅游景點連成一體,形成了一條南北走向的旅游帶,從而成為全省重要的旅游集散地,輻射功能明顯。從旅游區位來看,太原市地處我國北京與西安旅游熱線的連接部,僅“過境”旅游就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場。總之,太原不僅是一個資源豐富的旅游城市,又是聯接全省各個區域旅游中心城市的總樞紐。進入太原,可以盡情在當地游覽,也可以沿著各條旅游線到附近區域游覽,還可以很方便地中轉省內外其他旅游中心城市,因此應該成為多數旅游者到山西旅游的首選目的地。
3.后發優勢。太原市大量的旅游產品還未開發,在旅游業上還大有文章可做。太原作為東西南北的橋梁和紐帶,不僅周邊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會激活太原的旅游業,而且由于旅游消費者追新求異的特點,也勢必將熱點轉向相對陌生卻又充滿誘惑的太原。“十一五”規劃,太原市委、市政府把發展旅游產業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對外開放的窗口、新的經濟增長點、優化發展環境與城市建設的結合點大力扶持,提出逐步把旅游業發展成為太原經濟的支柱產業的戰略目標,要把太原建成旅游強市和文化強市,努力形成以太原為旅游中心,以太原旅游區為腹地,輻射全省乃至周邊省市的旅游大格局,大幅度提高旅游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今后五到十年是太原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把太原建設成為全省最大的旅游中心城市、國內外旅游者的重要集散地、山西省的旅游標志性城市和北方重要的國際旅游城市,既是擴大內需的現實選擇,也是實現太原市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必然要求。
(二)太原旅游業發展劣勢
1.離國內旅游主市場較遠,客源市場面窄。旅游者的旅游意愿與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太原雖是山西省省會,但本地區經濟發展滯后,客源相對偏少。同時太原地處內陸,離我國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距離較遠,對于當今主要利用節假日出游的國人來說也有偏遠的感覺,難以吸引外來游客,致使太原市客源市場面較窄,客源地主要集中在本山西省及周邊省份。
2.旅游區知名旅游產品數量少,旅游品牌產品缺乏。太原市共有旅游區5個,其中,旅游景區2個,占全省總數42家的4.76% 。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家,占全省總數18家的5.56%。國家2A級旅游景區1家,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3家。全市的旅游區不僅數量少,而且沒有一家像五臺山、平遙古城那樣的世界知名品牌。從我市唯一的4A級旅游景區晉祠博物館來看,其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在全省十大景區排隊順序逐年后移。
3.旅游資源分散,缺乏整合。各旅游景點互不關聯,缺乏立體開發,造成旅游產品孤立現象,無法形成完整的旅游線路,從而使得旅游者旅游意愿下降,如太原匯集全省各地名吃、名產,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老字號比比皆是,卻散落在市區各個角落,沒有形成規模優勢,也就無法成為外地游客在太原的消費重點,使得外來游客對山西的飲食文化印象缺失;各景區內品位、環境都不錯,但是單獨看起來卻顯得內容單薄,“景點留不住客,游客花不出錢”的現象長期存在。
4.市場開發投入較少,對外宣傳促銷不力。長期以來,太原市對城市旅游重視不夠,缺乏強烈的市場開拓意識,據統計太原市70%以上的旅游資源仍處于開發的初級,同時長期以來重點多在景點的開發建設上,單純追求門票收入,導致旅游業綜合效益不高。對于旅游景點的開發也存在盲目性,重復性,投入大量資金修佛建廟,忽視其他旅游產品的開發,造成重復建設和資金浪費,導致旅游產品單一化。同時太原市的旅游產品只停留在觀光游覽為基礎的產品開發上,生態旅游、綠色休閑旅游、會展旅游、都市旅游以及參與性產品較少,這與當前市場競爭從景區、景點、資源、品位的競爭轉變為綜合服務質量的競爭嚴重不符。
其次,太原長期以來缺乏對自身旅游資源的對外宣傳,雖然這幾年進行了大量的宣傳促銷活動,但效果不夠理想,使得外地來并人員對太原豐富的旅游資源缺乏了解,只知太原有晉祠,而不知太原還有其他的眾多旅游資源如龍山石窟等,從而使得太原的旅游資源知名度相對較低,不能適應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
5.環境污染嚴重。太原市是一個重工業城市,由于地處盆地,煙塵、灰塵不容易擴散,嚴重污染了大氣、水環境,多年來一直是全國內大氣污染較嚴重的城市,近年來通過采取強有力的環保措施,太原市的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但污染問題仍然很嚴重,給旅游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同時,現今我市進行旅游資源開發時,只重視旅游景點的開發,而忽視了相關周圍環境的建設,造成景區內外兩重天,極大影響了太原市的旅游形象。
(三)太原旅游客源市場開發發展機遇
首先,旅游業被確定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從上到下發展旅游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加快培育旅游業發展的新措施、新辦法不斷出臺,國家有關部門也加大了對旅游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中國旅游業的總體發展環境和投資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太原市政府對發展旅游業高度重視,并把它作為“十一五”計劃期間的重點產業予以扶持。規劃在10年內把太原建設成為全省最大的旅游中心城市、國內外旅游者的重要集散地、山西省的旅游標志性城市和北方重要的國際旅游城市,由此采取了很多扶持措施促進其發展。
其次,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以及鄉村居民收入增加,再加上一些傳統節日列入節假日范圍內,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多,國內旅游市場逐年增溫,對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的需求逐年加大,是旅游業發展的良好背景,太原市旅游將面臨潛力巨大的旅游市場。
再加上中國申辦奧運會成功,作為距離北京最近的省會城市之一,太原市將承擔自行車項目比賽,這是絕佳的向世人展示太原旅游資源和深厚人文氣息的機遇,奧運旅游必將為太原市旅游業提供新的商機。
(四)太原旅游客源市場開發威脅因素
1.大型旅游中心城市的替代效應。旅游城市之間存在著兩種效應,正面的輻射效應和負面的替代效應。太原市雖具有地理位置適中的優勢,但正好處于周邊知名旅游地的陰影區。周圍大型旅游城市如北京、西安、濟南等市的旅游資源等級高,景區景點也相對集中,旅游者由于時間、距離、經濟等方面條件的限制,可能將其作為旅游目的地,對太原旅游會產生替代效應。太原市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旅游產品,但目前客觀存在著對普通游客吸引力的不足及與周邊地區相比景點的知名度較低等問題。
2.鄰近旅游目的地市場競爭。就本地區而言,雖然太原市旅游文化產品豐富,但普遍缺乏名氣和特色。佛教旅游北有五臺山、大同云岡石窟,晉商文化游南有平遙古城、喬家大院等,比較起來太原市并不突出。要想謀求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只有合理優化旅游產品結構,突出產品特色,樹立拳頭旅游產品,才能在與鄰近旅游目的地市場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太原旅游客源市場開發對策與建議
(一)創建優美旅游環境
首先在建設和規劃旅游景點的優美環境之前,應該加強對城市的整體環境進行改善。一個區域能夠吸引人們前去旅游,首先要給人們提供優良的空氣. 在現在崇尚“回歸自然”的思潮下,人們都愿意到空氣清新、環境優雅的地方度過一段時光。作為能源重化工基地,環境污染是太原市旅游開發的劣勢. 要想發展旅游,首先要治理污染,變“黑色”形象為“綠色”形象,結合工業結構的調整,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改善環境狀況,提升太原市的城市品位,樹立嶄新的城市形象。
(二)依托中心城市,整合旅游資源
一是突出太原省會職能城市特色,以市區為中心,構建太原旅游中心區。中心旅游區以城市旅游為主題,充分發揮旅游集散和形象窗口功能,主要依托商務會展單元、休閑單元、城市交通集散單元、旅游住宿單元、購物娛樂單元,娛樂設施及歷史文化區。此線路的消費對象主要為本省的旅游者以及來并商務、公務、探親等短期滯留者。二是依托交通、服務、公共設施較為發達的特點,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以太原旅游區為中心,構建連接省內各旅游主要景區的區域合作旅游,增強太原的旅游集散、輻射功能,逐步形成以省城為中心,連接全省各個景點、輻射周邊省市的旅游新格局,為創建山西旅游大省發揮樞紐帶動作用。太原作為省會城市,具有滿足游客旅游需求的綜合服務功能,因此,必須要充分發揮好輻射、集散、帶動的龍頭作用。
(三)提高觀光旅游產品的文化層次,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
在旅游發展過程中,追求文化底蘊和文化含量已成為旅游發展的一種共識。文化是旅游業的靈魂,沒有文化的旅游是沒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旅游。太原旅游資源是以歷史名勝為主,因此必須大力挖掘各個人文景點的文化內涵,如能將旅游產品的豐富文化內涵充分挖掘出來,利用史實把各個景點串聯起來,展現給游客,同時提高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通過他們的講解和服務使游客游有所得,太原市的旅游業一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促進太原旅游業快速發展就是為了實現旅游興市、旅游富民的目標,這既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市旅游業自身加快發展的迫切需要。為此,我們必須深刻認識發展旅游業的劣勢和威脅,將機遇轉化成優勢,才能將太原旅游業做大做強,實現山西省旅游業的率先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曉芳.太原市城市品牌戰略研究.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6(1)
2.王建增.太原旅游資源綜合開發研究.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4)
3.李曉玉.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太原旅游業發展.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04(5)
4.劉秀英,張小明.山西旅游業發展現狀分析.生產力研究,2005(8)
5.籍振芳.山西旅游業發展戰略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1)
(作者單位:山西旅游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1)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