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寧波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相對全國其他地區具有建立早、內容全、覆蓋范圍廣、運作好的一面。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加快,寧波市社會保障體系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文章提出了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重視法規建設、完善監管體系、鼓勵非政府組織參與社會保障的管理和服務等措施,建立符合寧波實際的穩定可靠的法制化、多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
關鍵詞:寧波市 社會保障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6-266-02
社會保障是現代國家最重要的社會經濟制度之一。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寧波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相對全國其他地區具有建立早、內容全、覆蓋范圍廣、運作好的一面。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加快,人們日益增長的社保需求與地方經濟及個人承受能力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寧波市社會保障體系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為改善民生狀況,使社會更加和諧,分析當前社會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和提出相應的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寧波市社會保障工作現狀和問題
1.寧波市社會保障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寧波市社會保障工作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寧波市2007年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9.9萬人,比上年凈增18.6萬人,月人均養老金1139元,增長20%,養老金水平居全省前列。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27.1萬人,凈增21.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80.5萬人,失業保險金標準上調至525元/月。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26.7萬人,凈增36.2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54.6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鞏固,參保人數361萬人,參保率達94.5%。失地農民保障措施逐步健全,被征地居民的社會保障覆蓋率達到89%,提高了5.4個百分點,參保人數達50.2萬人,凈增3.8萬人。從2003年到2006年城鎮從業人員參保人數顯著增加,綜合保險履約率也分別達到78.20%、80.30%、79.20%和81.60%,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處于較好水平。另一方面,寧波市社會保障制度初步實現城鄉居民全覆蓋。寧波市制定了《寧波市外來務工人員社會保險暫行辦法》,從2008年1月1日起,寧波市外來務工人員也享受工傷、大病醫療、養老、失業和生育五大保險,把全市285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全部納入社會保險體系。寧波市先后實施了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城鎮老年居民養老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市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制度,使寧波進入了“全民社?!睍r代。
2存在的問題。
⑴社會保障體系城鄉發展不平衡。當前,寧波市社會保障體系雖經過這幾年的改革試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社會保障的實施范圍總體上還是比較小。城鎮人口多數列入社會保障體系,而廣大農村除合作醫療保障外,基本上處于家庭自保狀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相對比較差,城鄉差距明顯。寧波市大多數的農村居民沒有列入社會保障體系的范圍,在享受社會保障資源方面仍然存在巨大差距。
⑵人口老齡化過快,養老保障負擔將進一步加重。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快速匯總顯示,寧波市總人口596萬人,0至14歲人口96.47萬人,占總人口的16.18%,15至49歲成年人口387萬人,占總人口的65%,老年人口(65歲以上)51.69萬人,占總人口的8.67%,比全國的6.96%高出1.71個百分點。2006年寧波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59.62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0.66%,所以不論從靜態還是從動態角度分析,寧波人口已進入較為嚴重的老年型。由于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社會保障的壓力也相應增大。發達國家的老齡化多是在國民收入較高、養老保險體系較健全的情況下來到,而我國包括寧波市人均GDP還不高,解決老齡化的物質條件還不夠充分,養老保障負擔將進一步加重。
⑶社會保障立法滯后,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從世界范圍看,先立法、后實施是各國建立或修訂社會保障制度的一項基本規則。但現階段,我國社會保障立法嚴重滯后,現有的法規層次不高,法律約束力不強。寧波市每年還有三四十萬職工不能按時繳納保險基金。從個人責任看,由于高繳費、高享受的制度設計使許多靈活就業和低收入者對社會保障望而止步;從企業責任來看,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是企業的共同特點,逃避社會保障等于產生利潤。1979年以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很多法律,但沒有一部是專門屬于調整社會保障關系的基本法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多是以部門行政規定出臺,有的以暫行辦法、試行辦法等出臺,對政府企業或個人的約束力有限。
二.寧波市社會保障體系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社會保障意識不強。在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過程中,許多人思想上還未能從舊體制中解脫出來,觀念滯后,社會保障意識比較欠缺,使社會保障制度還沒有很好發揮其在熨平經濟波動中的應有功能。一是對政策理解偏頗,根據現有政策,基本養老保險最低年限累計滿15年,才能領取養老金,對此有些人認為15年以后還不知政策如何,不想繳納相關費用;二是部分企事單位缺乏正確認識,只計算近期的得失賬,投保積極性不高,有些單位把企業應交納的保險費用直接發給職工,作為工資的一部分;三是也有一部分企業,不愿意承擔相關社會保障費用,使職工無法參保,造成社會保障面不廣。
2.社會保障基金籌集渠道不暢。對基金征收,一方面雖然國家頒布了《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在法律上帶有一定的強制性,但由于個別用人單位對社會保險費征繳工作認識不到位、企業經營困難等,影響了社會保險基金的足額征繳;另一方面是歷史上欠賬太多和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使社會保險費歷年滾存結余少,影響了社會保險基金總體支撐能力;同時,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支出相對不足。雖然寧波市財政總體上全國領先,但由于地區之間的差別,靠各級財政短期內完全承擔所有社會保障資金客觀上也有困難,造成社會保障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
3.社會保障資金管理不善。產生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不善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有:一是沒有建立健全的基金監管體系,沒有一系列完整的基金監管政策法規,缺乏基金監管的有效手段,從而造成社保基金管理出現了問題;二是地方政府認識錯位,安全意識不強,認為社保基金就是政府的錢,可隨意動用。
三.解決社會保障體系存在問題的對策
1.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建立符合寧波實際的社會保障體系。雖然寧波市農業人口每年以1%~2%速度減少,非農業人口以1%~2%速度增長,但到目前為止,城鎮居民人口還只占25%,農業人口仍占75%,如果在社會保障體系遺忘這個農業人口,無疑是一個失敗的社保體系;另一方面,如果在農村也使用城市居民同樣的社保制度,無疑也是不現實的。所以,一方面,必須擴大社保覆蓋面,使更多的農民進入到社保體系中;另一方面,必須尋找一種不同于城市社保制度的實施途徑,其重點是規范現行的三條基本社會保障線。在三條保障線中,養老保險的主要任務是擴面,爭取覆蓋到所有的勞動者;失業保障的主要任務是保證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低保線要從城市低保向農村低保過渡,進一步完善和鞏固貧困家庭救助制度。
2.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建立多渠道籌措資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廣泛的社會保障體系,必然要求以雄厚的資金作為基礎,如何籌措資金是社會保障體系建立成功與否的關鍵。除居民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個人應繳部分外,中央財政、地方政府財政也要適度調整支出結構,提高社保資金支出比例,加大對社會保障基金的投入。
3.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建立穩定可靠的社會保障體系。要積極探索社保基金監督的方式方法,研究制定事前、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相結合,并以事前監督為主的監督程序。要加強行政監督、專門監督、社會監督和內部監督。政府應代表國家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入、支出、運營等過程進行監督。依法由國家審計機關定期對社?;鸬呢攧帐罩Ъ肮芾砬闆r進行審計,并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以杜絕和減少違紀行為發生。同時,要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將基金的收支、使用、管理等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布,讓參保者本人知曉有關情況,自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形成全社會輿論監督氛圍。要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開展全面清查和專項督查,發揮各地基金監督舉報電話的社會監督作用,對違紀違規案件進行嚴肅查處。
4.進一步鼓勵非政府組織參與社會保障,建立多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非政府組織參與社會保障體系,不僅分擔了政府的部分責任,有效開發了社會保障資源,向人們提供更多樣的選擇,同時還增進了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當前,政府應該對非政府組織進行扶持和引導,制定相關政策和稅收的優惠,特別是要加強對慈善事業的支持和宣傳。另一方面要尊重家庭和依托家庭保障作用,作為社會保障的有效補充。政府在解決群眾重大社會保障的同時,如大病保險、就學保險等,以防群眾因病致窮、因學致窮。同時也要發揮家庭的作用,在農村,家庭還是主要的養老、醫療和失業的主要保障。
5.進一步加強法規建設,建立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社會保障體系。通過立法的形式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是發達國家開展社會保障工作的通行做法,發達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之所以比較完善,一是其經濟實力比較強,二是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制度的強力推行。要依法行政必須有法可依,依法檢查必須有法規保障。國家要加快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盡快制定頒布《社會保障法》。寧波市也要加強社會保障管理制度建設和社?;鸨O督制度建設,抓緊制定國家有關社會保障法律和社?;鸨O管政策及法規的配套實施細則,使社會保障工作制度化、法制化。要盡快出臺寧波市《社會保險費征繳條例》、《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條例》等。通過一系列法規制度的建立,推動社會保障體系走上規范有序的軌道。
[基金項目:寧波市科技局立項課題“寧波市財政對社會保障支撐的可持續性問題研究”(編號2007A100180)的部分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陳曉宏.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在市場化改革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4(10)
2.黃亞萍.關于我省社會保障基金監管問題的思考[EB/OL].http://www.zj.molss.gov.cn/jpm/
3.于安.完善我國社會保障財政管理的對策[J].中國財政,2005(11)
4.齊海鵬.試論WTO背景下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與財稅對策[J].現代財政,2003(12)
(作者單位: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寧波 3151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