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南省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還存在負債資金結構不合理、流動比率偏低,資金來源渠道狹窄等問題,增強河南省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大力發展中小銀行和社區銀行是解決河南省中小企業融資結構問題的良好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結構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6-272-02
河南省中小企業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在促進地方經濟增長、增加稅收,吸納勞動力就業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根據《河南統計年鑒(2007)》,截止2006年底,河南省中小企業24.2萬多家,占全省企業總數的79.56%;規模以上中小工業數1.17萬家,占全部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8.9%,實現增加值2 867.89億元、銷售收入8741.03億元、利稅216.09億元,占比分別比2005年增長22%、25%、35%,同時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然而,目前河南省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還很不合理,嚴重制約著當地中小企業的發展。
一、河南省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狀況
河南省中小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明顯低于大中型企業,其中,小型企業資產負債率僅有50%。2002年至2006年河南省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資產負債率逐年下降,2006年低于60%,流動比率遠遠低于比較值2。大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明顯低于中小型企業,其中小企業資產負債比率高達69.88%,小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明顯高于中型企業。集體工業企業中資產負債率明顯偏低,平均僅有47%,河南省中小企業的流動比率分別為0.84-1.26之間,該指標均遠遠小于比較值2;規模以上中小企業流動負債在企業總負債中的占比分別是55%和63%,集體工業企業中中小企業流動負債在企業總負債中的占比分別是84%和82%,中小企業的該比率均高于大型企業。河南省規模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大型企業資產負債率高于中小企業,規模越小資產負債率越低;流動比率在0.8左右;流動負債在企業總負債中的占比隨著企業規模的變小而下降,中小企業占比比大型企業低10%~20%。
二、中小企業資金結構分析
1.資產負債率隨企業規模大小呈現明顯差異。河南省企業資產負債率在逐年降低,說明河南省企業總體長期償還債務能力有所增強,主要原因在于近五年來,河南省中小企業整體上負債資金增長速度較慢,資金來源主要依靠于初始投入資金和自身積累。規模以上小型工業2006年資產負債率高達69.88%,主要因為該企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資金需求旺盛,盈利較強,融資數額較大,同時也使其還款壓力增大。綜合分析,河南省中小企業融資受企業所有制影響還比較嚴重,國有中小企業負債比率明顯高于集體所有制企業和私營企業,這與我國市場化的程度明顯不相符,反映出河南省作為內地省份原有計劃經濟的思想還有殘余;同時,隨著企業規模的縮小,企業負債水平降低,反映出河南省中小企業通過銀行、民間籌資,企業間商業信用融資能力隨企業規模的變化呈現明顯差異。
2.負債資金結構不合理。流動比率是企業中流動負債與負債總額的百分比,它反映企業的負債結構狀況及企業對短期債權人的依賴程度。該比率越高,說明對短期資金的依賴性越強,企業的短期償債壓力也越大;反之這個比率越低,說明企業對短期資金的依賴程度越小,企業面臨的償債壓力也越小。河南省集體工業企業中中小企業的流動負債與總負債比率分別是84%和82%,國有工業企業中中小企業的該比率分別是55%和63%,中小企業的流動負債與總負債比率均高于大型企業,這說明中小企業對短期資金的依賴程度太高,長期負債在總負債中比重太低,說明中小企業獲取長期貸款更難。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中小企業負債資金結構很不合理,財務風險較大。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現行的金融體系基本上以服務國有經濟的國有銀行為主,金融資產主要集中在國有商業銀行手中,與中小企業配套的中小金融機構處于補充地位,銀行層次結構不合理是造成河南省中小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的一個重要原因。河南省目前針對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主要有: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三家金融機構。河南省轄下17個省轄市、21個縣級市,中小企業24.2萬多家,占全省企業總數的79.56%,而河南省擁有的城市商業銀行僅6家,城市信用聯社11家,并且,三家每年貸款發放占河南省總貸款量比例不到兩成,這與河南省中小企業每年為當地GDP貢獻均超過一半以上的狀況很不相符。
3.資本金結構不合理。河南省中小企業資本金來源主要通過業主初始投入和企業后續積累,中小企業成立后,獲取負債資金的主要渠道是銀行貸款,能夠從資本市場上獲取資金的微乎其微。從《河南統計年鑒(2007)》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河南省在深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共33家(中小企業僅有2家),在香港上市6家,實際共募集資金177.74億(不包括H股)。然而,截至2006年12月31日,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1 434家,總市值90 599億元,河南占比分別為0.42%、0.2%。另據河南省中小企業服務局2006年第一季度調查的657家企業資料顯示,當遇到資金困難時,首先考慮依靠銀行來解決的企業有509家,占77.5%。可見,企業發展資金獲取主要渠道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數量微乎其微。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我國主要是深滬兩家主板市場,盡管已推出二板市場,但由于河南省中小企業自身特點和資本市場的客觀要求,使得大多數中小企業并不能通過這兩個市場發行股票或債權直接融資方式籌集資金。因為,我國資本市場都有一個最低的發行量的標準,該標準往往高于中小企業對權益資金的需要量,資本市場的高門檻使中小企業根本無法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我國資本市場單一的結構層次嚴重制約了資本市場效率和功能的發揮,造成了這些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的普遍現象。
4.流動比率偏低。河南省中小企業的流動比率分別在0.91—1.26之間,國有中小企業的流動比率分別為0.92—1.17之間,該指標均遠遠小于2的標準比率,這說明中小企業的流動資產不足,短期償債能力很低,財務狀況極不穩定,財務風險較高。根據西方的經驗,一般情況下該比率為2比較適宜,它表明企業財務狀況穩定可靠,除了能滿足日常生產經營的流動資金需要外,還有足夠的財力償付到期短期債務。流動比率越高,反映企業短期內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的權益越有保證。如果該比率過低,則難以償還短時間到期的債務,從而使企業面臨財務風險。
三、對策
1.增強中小企業融資能力。首先要提高自我積累能力。因為自我積累能力不僅是企業通過自身獲取資金的渠道,而且影響著后續外部資金的投入規模,所以中小企業要不斷增強獲利能力,實現資本的保值增值,制定合理的利潤分配政策,保證企業再投資所需資金的及時到位。其次要推動中小企業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增強中小企業產品和技術開發能力。積極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科技人員合作,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形成自主開發或聯合開發的技術創新機制,不斷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等科技成果,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推動產品換代、技術和設備更新,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提升中小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強外源融資吸引力。
2.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由于滬深兩地證券交易所實行嚴格上市公司標準,使之成為一種稀缺資源,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結構問題,必須打破上市資源的“瓶頸”約束,建立起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即建立面對質量、規模、風險程度不同的企業,滿足多樣化市場主體資本要求的分層次的產權交易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促進資本與中小企業的融合,推動科技創新與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
3.大力發展中小銀行和社區銀行。從美國實踐看,小企業與本地小銀行建立長期穩定的銀企關系,并由這家小銀行向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包括基本結算及存貸款服務,是理論上最優的小企業融資模式。而我國現行的金融體系基本上以服務國有經濟的國有銀行為主,缺乏與中小企業配套的中小金融機構,該體系已不能適應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需要。河南省更是急需發展中小金融機構,
參考文獻:
1.吳曉菲.中小企業融資的制約因素[J].發展研究,2007(7)
2.河南工業大學,河南省中小企業服務局課題組,河南省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J]科技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3(2)
3.王宣喻,儲小平.資本市場的層級結構與信息不對稱下的私營企業融資決策[J].上海經濟研究,2002(4)
4.李志斌.銀行結構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2(6)
(作者單位: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4)
(責編: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