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6年開發區提出的打造“下沙創造、文化下沙”兩張金名片的構想,是與創意產業內涵幾近一致的新思想,為下沙未來工業經濟、現代服務業、文化事業的發展,提出了一個可創新試驗、可持續增長、可延伸擴展、可能單極突破的成長路徑。開發區倡導的“下沙創造、文化下沙”,不僅僅是以意識形態為主的傳統意義的文化產業,而是想以創造性的思想、制度、環境與基礎,匯聚、積累并不斷產生著一個新城稀缺的文化資本和創意階層,促進形成這個新城吸引就業、引領新潮、催生時尚、活躍經濟、形成名牌效應的標志性產業與新經濟的結構性力量。
關鍵詞:開發區 創意產業 對策措施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6-277-02
創意產業是當代以創意理念為核心,融合了經濟、文化、技術和藝術多種產業的新型產業。它是在制造業充分發展,服務業不斷壯大基礎上形成的,是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結果。大力發展創意產業,不僅可以提高三產比重,優化三產內部結構,而且有利于提升制造業的發展水平,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當今,創意產業已不僅是一個理念,而且是有著巨大經濟效益的產業,全世界創意產業每天創造220億美元的產值,并以5%左右的速度遞增,在一些國家增長得更快,如美國為14%,英國為12%。創意產業已引起世界各國和地區的高度重視和關注,并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產業結構、經濟活力、城市功能和消費水平的重要標志。
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創意產業已成為新的財富之源。無論是老牌的英國,還是實力強大的美國,不管是倡導新經濟之路的日本與韓國,還是新加坡與中國香港的彈丸之地,都從創意產業中獲益匪淺。創意產業與設計工業已成為國家與地區的戰略方向與競爭力資源,以一種全新的圖像與力量即將改變我們的生活,創造更多的財富,積聚更多的人才。
創意產業,將是21世紀國家戰略、區域發展與城市活力的新增長極。先知先覺者已經受益,追趕者能否形成后發優勢,取決于政府、企業、社會與創意階層的戰略遠見與內生意志,也依賴于產業、社會、文化、習俗所形成的城市文化資本能力、經濟結構能力和制度創新能力。創意產業的根本驅動力,在于文化資本、工業技術與寬容多元制度結構所互動構造的創新創業能力。說到底,創意產業改變傳統產業、引領新興產業、催生新財富形態的力量,只能源于文化傳統、思想自由市場的活力。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明確“工業興區、科教強區、環境立區”三大發展戰略之后,如何打造“下沙創造”和“文化下沙”兩張金名片則是貫徹落實這一戰略發展的重要一環。開發區要建設成為杭州市副城之一,實現“國際化、現代化、人文化”,需要對創意產業有更深刻的理解,對創意產業有更多的制度創新、支持與引導,對創意階層有更多的獎勵與重視,才能成為“下沙創造”和“文化下沙”的倡導者、推動者與構建者。
筆者認為,要認識到基礎條件、環境對創意產業的重要影響和深刻作用,但更要認識到創意產業的奇妙之處,還在于奇兵突起、無中生有。抓住關鍵資源,突破關鍵環節,打響某一領域,自然會吸引世界、全國各類人才,從而形成特有文化,促進創意產業快速發展。創意產業作為一個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的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潛在的后發作用。當前,國內外積極抓住有利時機,大力扶持創意產業發展。我們除了搶抓機遇外,更需要充分學習和借鑒國內外經驗,加緊制定規劃和政策,加快創意產業基地建設,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加強統計和宣傳,為開發區創意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下文就開發區如何發展創意產業提出對策措施。
一、統一認識
一是提高認同性。創意產業是非常誘人的朝陽產業,又是基于失敗的風險產業。正是基于這個相反相成的特點,我們認識到,我們不能保證每個創意都能成功地轉化為產業,但我們可以做到為每一個創意都得到鼓勵、每一個好的創意都有產業化的機會、每一個創業者都有制度保證和良好的政策扶持。同時,創意產業根本觀念是通過“越界”促成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重組與合作,通過越界,尋找新的增長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創意產業這一新行業的出現往往意味著對傳統行業經營方式的反思與突破,對傳統行業的理論范式、現有機制、政策趨向和實際運作的調整,因此,我們更需對創意產業的發展投入更多的關注和研究。二是增強緊迫性。開發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急需通過創意產業來實現由“下沙制造”向“下沙創造”轉變、由“工業下沙”向“文化下沙”轉變,從而為提升開發區綜合競爭力提供強勁動力和不竭源泉;另外,我區創意產業發展的相對滯后和各地對創意人才、創意項目的激烈競爭,都對我們構成了很大的挑戰。
二、加強領導
創意產業既是文化與經濟的融合,又是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是一個跨部門跨行業的新興產業,這就需要加強對創意產業發展的統一領導,及時建立發展創意產業領導小組,加強和發揮引領、引導的作用。把創意產業作為一個重要任務擺上議事日程,將提出的任務目標分解到各部門,各部門要明確在發展創意產業方面,哪些是主導產業,需要建立哪些文化載體,形成什么樣的產業格局,給予哪些制度和政策的支持,開展怎樣的宣傳攻勢,營造怎樣的社會氛圍。韓國的文化產業基本起步于1998年,數年之后文化“韓流”首掃東亞,其影視劇、游戲、動漫等核心業務成長速度驚人,這與韓國政府表現出來的文化見識、文化自信和文化經濟運作能力的領導組織協調能力有很大的關系。比如引導社會進行尖銳的討論,國家出資購置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頂級設備免費或低成本提供給優秀文化創意人才使用,對于能在游戲開發、動漫制作、手機應用、影視劇等創意研發中立身者給予免兵役和經濟獎勵等。
三、制定創意產業發展總體規劃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做法,由經濟發展局和社會發展局牽頭,組織財政局、人事勞動局、國土分局、規劃分局、招商局,建設局等部門以及研究機構,按照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的要求,抓緊制定開發區創意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在規劃中堅持四個結合,一是創意產業與文化事業結合,在文、教、體等文化事業發展過程中,要將激發創意融入其中;二是創意產業與城市建設結合,在副城建設中彰顯文脈,把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單元控規,在環境綜合整治和“騰籠換鳥”等方面,體現創意環境;三是創意產業與城市經濟結合,把創意產業規劃與“十一五”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高新技術產業規劃、創新型開發區規劃、商貿旅游規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規劃銜接起來,在規劃中最大限度地擴展文化符號的外延,賦予創意要素以產業增值意義,把創意資源轉化為創意資本,轉化為城市經濟資源;四是創意產業與休閑旅游結合,把創意資源融入到休閑旅游資源之中,對每一個景點景區場所,都要在創意規劃中加以考慮,打造出充滿文化氣息的服務產品。
四、構建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創意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其發展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和政策的有效扶持。除了落實《國務院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關于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以及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頒發的《新辦文化企業免征3年企業所得稅》等政策性文件外,還需在立項、用地、稅收、信貸、融資、投入、生產、進出口、社會捐助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加以完善,包括:把發展創意產業納入財政預算或設立專項發展基金、吸引民間資本投資創意產業的政策、創意產業園優惠政策、創意基金政策、高雅藝術補貼政策、文化產品出口優惠政策、扶持創意人才和創意精品的政策等。例如,資金鏈的斷裂,資金的瓶頸常使一些企業,做一些維系生存的中低檔產品、項目,影響從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能與國外同行競爭的原創研發,一批杰出的人才無從實現職業抱負,進而信息流、人才流、消費流都得不到發展。原因是文化創意、文化項目、文化產品,幾乎沒有可抵押物,沒有擔保者,沒有歷史形成的認知、認同、認購的公信力,因此,難以從金融機構得到可持續的、規模化的投融資保障。因此,要研究解決創意產業發展“錢從哪里來”的融資渠道。
五、提倡并鼓勵創意的文化社會氛圍
硅谷是當今全世界的創新中心。一般人們對硅谷看得見的因素如高技術產業、風險投資環境、大學和研究所以及良好的基礎設施比較注意,但是,容易忽略那些深層的因素,而且即使看見了也難以接受。因為支撐硅谷發展的是一種嶄新而頗有爭議的商業文化精神和道德規范,比如,寬容失敗、追求冒險、樂于重新投資、熱情支持改革、歡迎合作等。發展創意產業,不僅僅看重產業上或經濟上,而更要注重營造支持創意的社會環境,形成創意的氛圍和社會根基,發揚大膽創新、發揚敢于和勇于吃螃蟹的精神,如興辦各類文化設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舉行創意點子交流論壇、舉辦創意設計大賽、舉辦創意展覽、宣傳創意產業理念、開展創意講座、重獎創意人才、改善城市硬環境等,從而激發創意階層對生命的熱愛、對事業的承擔和對工作的熱情,以更開放、更富于實驗性、更多寬容與更求實效的態度,富有成效地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講產業,但不唯產業。
六、培養和引進創意人才
作為高度推崇個體創造性的創意產業來說,創意人才是核心要素,創意產業的高速發展正是依靠文化創意人力資本的投入以及文化創意階層的崛起。因此,要建立有力的措施和機制培養和引進創意人才。一要營造發揮創意人才智能的生活環境。創意產業需要多學科人才的有機結合,如文化藝術的理論與創作者、哲學家、優秀的科學家,工程師、建筑師、設計師,富于靈感的藝術家、民間藝人、自由撰稿人及網絡設計、管理人、廣告人、媒介工作者等,要為他們創造舒適自然、寬松愉悅的生活配套設施。二要完善人才管理系統。要建立創意產業專門人才數據庫,設立各類創意人才檔案和跟蹤機制,記錄人才發展的最新資料。三要制定政策吸引人才。中短期內,特別要大力引進高端創意人才和既懂文化規律又懂文化經營的管理人才來下沙落戶,為其營造實現個人價值的職業平臺與生活環境,爭奪有限的創意人才。四要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和基地。從長遠來看,要構建創意人才的增量供應機制,培育和留住本土原創設計人才。五要建立激勵機制,努力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不僅讓各種創意得到應有的尊重,更要獎勵創新成果,肯定創造成果,發揮創意人才的創業熱情,讓各類創造型人才脫穎而出。六要啟動創意人才梯隊工程。要在中小學、大學、企業、民間開展各類“文化創意設計”活動,發現優秀人才,建立不同層面的后備人才隊伍。
七、堅持項目帶動
當前,我區的創意產業項目不多。項目對充實產業業態、吸引創意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需要加快項目的引進。在項目上要堅持“抓大不放小”,抓大是因為大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抓小是因為我區的業態還不豐富,各類需求旺盛。
八、培育文化經紀人及中介機構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有了一批優秀的創意人才后,其創意成果要進入下游營銷渠道才能真正實現產業化。因此,除了創意人才,還需要培養和引進一批將創意產品“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及營銷人才,即“新媒介人”,促進創意市場化和產業化;需要培育文化經紀公司,整合社會文化創意資源,將創意成果轉化為經營資源。
九、加快推進創意產業園區建設
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可以使各種產業要素得以盡快匯集、流動、組合與激活,吸引國內甚至國外創意企業落戶園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根據開發區的實際情況以及創意產業發展的環境要求,首先大力推進新加坡杭州科技園、傳媒創意園、安防產業園、杭電學生創業基地等創意平臺的建設,積極爭取打造開發區創意產業發展的先行區。對華春-迅安地塊要抓緊規劃調整,進行改造,對下沙新城中心區、東南沿江地塊、都市農業園、國際發明博覽會會址等地塊也要積極論證,提前規劃,努力打造布局合理、層次分明、特色鮮明的創意產業基地,為開發區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
十、構建虛擬創意產業園區
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的高級形態和發展趨勢是在一定的實體創意產業園區基礎上,打造無界域國際化的虛擬創意產業園區,在官、產、學、研、投、貿等環節實現數字化融合。它要求建立一個數字化網上市場和數字化交易平臺,進行思想激蕩、信息交流、成果轉讓、商務交易和產品推介銷售。這種網上創意平臺,可以為世界各國的客商服務,也因此會延伸出語言轉換、商務翻譯等服務外包業務。
十一、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意產業發展與生存的關鍵。一方面,要加強職能機構建設,加大部門執法力度,積極組織和支持有關社會團體參與管理反盜版活動,幫助企業進行維權和相關訴訟活動。另一方面,要積極組建集登記、展示、發布(信息)、保護、策劃、交易、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版權中心,支持創意產業的發展。開發區要抓住文化執法大隊組建和知識產權示范園區申報的契機,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宣傳力度,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做到尊重創新、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為創意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
十二、培育文化消費觀念
創意產業的發展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培育文化消費觀念,激發文化消費需求。開發區擁有眾多的高校和企業,具有較大的創意產品消費需求潛力。為此,開發區應積極發展創意產業,優化文化創意產品結構,發展版權、咨詢、廣告、展覽、動漫、游戲、音像等文化創意產品服務市場和要素市場,使我們的文化市場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同時,積極通過文化創新來不斷發掘新的文化題材,打造新的文化品牌,吸引廣大群眾參與文化創意消費。
參考文獻:
1.John Howkins.李璞良譯.創意經濟[M].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2003
2.Richard Caves.孫緋等譯.創意產業經濟學[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3.Richard Florida.方海萍,魏清江譯.創意經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諸大建,黃曉芬.創意城市與大學在城市中的作用[J].城市規劃學刊,2006(1)
5.厲無畏.創意產業導論[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
6.汪京.文化經紀人[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7.厲無畏,王慧敏.創意產業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J].中國工業經濟,2006(11)
8.陳祝平.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形成機理[J].國際商務研究,2006(4)
9.胡彬.創意產業價值創造的內在機理與政策導向[J].中國工業經濟,2007(5)
10.葉取源,王永章,陳昕主編.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第三、第四、第五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 浙江杭州 310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