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文化、茶葉市場名聞海內外的上海市閘北區,近日又有一家新的帝芙特國際茶文化廣場開業。至此,建成上海最大茶葉交易市場,年銷售額從現在的7億元增加到20億元。
據介紹,上海雖然沒有茶園,閘北區也不生產茶葉,但與茶產業一直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歷史上上海是中國茶葉出口量最大的口岸和集散地,閘北是上海茶葉的重要加工地,早在20世紀40年代末,就有54家茶葉加工廠。
近年來,隨著“健康、自然、綠色”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上海市民的茶葉需求量極大提升,人均年茶葉消費量在400克以上。從大統路茶葉市場到現在的大寧國際茶城、滿堂春茶葉市場及將要開業的帝芙特國際茶文化廣場和大寧國際茶城二期,撐起了上海茶葉市場的半壁江山。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在閘北區建成了與城隍廟湖心亭茶室共享盛名的宋園茶藝館,文人雅士紛至沓來。從1994年起,閘北區就創辦了由國家文化部批準的全國唯一以國際冠名的上海國際茶文化節,至今創辦了14屆,為茶商走向全國和世界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據悉,2008年第十五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暨首屆上海國際茶業交易會將于2008年5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沈文敏)
又是旺季
石汝娟
在福建,流行一種說法: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近兩年來,鐵觀音市場逐年擴張,一線品牌如中閩魏氏、日春、感德龍馨、茗山等2007年的銷量均比2006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臨近春節,作為閩南人生活“必需品”之一的茶也迎來了它的銷售黃金時節。
春節前銷量翻兩三番
以往,茶,就像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一樣,并沒有特別明顯的淡旺季。然而隨著茶禮的流行,近幾年來,春茶剛上市的5月、秋茶上市的10月、中秋、春節漸漸形成了鐵觀音的銷售旺季。而這其中又以春節為最,對于大多數商家來說,春節期間的銷量能達到平時,甚至是中秋節銷量的三倍。據統計,在茶葉的“春節行情”中,中高價位的茶葉銷量的增速比低價位茶更猛。大眾品牌中,售價在1000元/公斤以上的茶葉銷量更好;在一線品牌中,售價在3000元/公斤以上的茶葉銷量更好。許多閩南人選擇5000元/公斤及以上價位的茶饋贈親朋好友。“春節前,不論是辦年貨還是買禮品,茶總是要買的。正因為是茶禮旺季,因此中高檔茶業銷售行情尤其好。”
一線品牌低價茶更上乘
曾有人說,買中高端鐵觀音去一線品牌,買中低端的則去大眾品牌。業內專家說,大部分一線品牌,中高端鐵觀音是他們主推產品,利潤高,中低端鐵觀音則是低利潤產品,一線品牌茶企業經營的盤大,從原材料的采購到制作均是高標準、高要求,同時,原材料的需求也大,在選擇上價格比小品牌茶店優惠,單件成本也相對優惠,因此,他們每公斤600元、1000元的鐵觀音在原材料的采購到制作不僅是執行中高檔鐵觀音的高標準、高要求,而且在價格上也有小品牌店的成本優勢,因此,一線中低端品牌無論是價格上還是質量水準不會遜于大眾品牌,甚至優于他們,有時,一些一線品牌茶企,中低價位的鐵觀音不求賺錢,只是消化一部分略遜的鐵觀音,“對于選擇‘年貨’鐵觀音消費者,在一線品牌挑選每公斤1000元以下的鐵觀音可能更上乘。”(石汝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