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享受現代生活,卻不愿參觀現代建筑。哪里有什么古跡、遺址之類,我是最愛去看、去尋的,這大概因為我喜歡回到歷史中去想象吧。

2007年4月初,我有幸去長治度過了愉快而緊張的四天。愉快的是會見了以郭新民為首的“太行詩群”的朋友們,緊張的是在他們的安排下看了許多名勝古跡。位于晉東南的長治市,東依太行,西屏太岳,有著悠久而光榮的歷史和廣闊壯麗的自然景觀。30年前我去過長治兩次,當時只忙于辦事,哪里也沒去看。這次既是會友,也是補課。
我曾經被它的外觀和經歷吸引過的是上黨門,但只是一瞥而過。這次專程去流連了一下。上黨門在長治市區內的西南部,始建于隋代開皇年間,是上黨郡署和后來的潞安府衙的大門。唐玄宗李隆基在這里擔任地方長官(別駕)時,增建過許多宮、亭、樓、軒。北宋時路登堅守潞安州抵抗金兵南侵,兵敗后在此自殺殉國。今天我登上青磚砌成的城門,昔日輝煌的建筑群只剩了東西兩面的鐘鼓二樓,鐘樓匾名“風馳”,鼓樓匾名“云動”,不知何年何人所題,倒也頗有氣勢。瞭望門前,是嶄新的繁華市街;回望門內,滿目是商店、民居,郡署的古老建筑已蕩然無存,正如李隆基的腳印已深埋在柏油馬路之下。一條巨龍隱去了,留下了嘴唇和一雙眼睛。這,就是我對上黨門的印象。
坐落在長治郊區大辛莊鎮梁家莊村東的觀音堂,是明代萬歷年間創建的。其中的文化瑰寶是泥質彩色懸塑,一共有大到2米、小到2厘米的人神塑像500多尊,有以釋迦牟尼、孔子、老子為首的釋、儒、道各派的重要人物,體現出兼容并蓄、和諧共存的精神。這些塑像神態各異、密密麻麻地懸浮在房頂和墻壁上,可謂小體積,大容量。這個建筑群雖然基本保存完好,但也顯然破敗了。我看到懸塑中有些泥片已經跌落了,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護刻不容緩。堂內懸塑的修復是有很大難度的,它不是純技術活兒,必須要由懂藝術的人來做;再者,堂內光線很暗,操作起來很困難,強烈的燈光會影響塑像的色彩。
長治市的長子縣是以遠古帝王堯的長子得名的。我去那里看了兩個古寺。崇慶寺是北宋祥符九年創建的。法興寺的特點是外觀呈方形,六個石層代表著佛教學說的六道輪回。石舍利塔也是方形的,構成了一個“回”字。
長治縣南部的南宋村有座玉皇觀,建于元代,門樓叫五鳳樓,以荊木作梁,十分罕見。我踏著桑木做的獨木樓梯登上樓去,見樓上果然有“五鳳”——玉皇大帝五個女兒的泥塑。

在玉皇觀以東不遠的地方,有一座雄踞在天子嶺上的城隍廟,叫天下都城隍,也就是全天下最高級別的城隍廟,這里的城隍有資格領導所有的城隍。為什么?傳說西漢末年,王莽篡位以后追殺劉秀,劉秀逃到上黨,正值人困馬乏、走投無路的時候,發現嶺上有座破廟,廟門被蜘蛛網罩著,眼看王莽的追兵就要到了,就急忙闖過蛛網躲了進去,跪在堂前祈禱說:“山神爺若能救我性命,日后我當了皇帝,一定封你為天下都城隍。”說完回頭一看,剛才被他撞破的蜘蛛網竟然又完整地彌合如初了。王莽追兵追到廟門前,看到蛛網密織,料定無人進入,便向別處追去。后來劉秀即帝位,實踐了自己的許諾,果然把此廟封為“天下都城隍”,還題寫贈送了匾額。我看到廟堂上有兩副對聯正是記載此事的,讀來頗有些意味。一副是:“非此廟何來漢家光武帝,唯斯神敢稱天下都城隍。”另一副是:“蛛網彌合典故千秋傳唱,民心向善香煙百世繚繞。”
我站在嶺上,見廟前正在緊張地施工,重建正中的99級石階。極目遠眺,晉東南百里大地盡收眼底。蒼茫南山之外,該就是古都洛陽了,劉秀正是在那里建立了中興的東漢王朝。我身后的廟堂,果然隱藏過他么?事實也罷,傳說也罷,在高貴之后還能記著并實踐諾言,總是一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