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是家喻戶曉的故事,隨著四大名著《西游記》的普及,知道這個故事的人越來越多。但歷史上的唐僧,也就是玄奘去佛教的發祥地印度等地學習、交流、講經,到底是怎樣的情景,史書上只有片言只語,不足為窺全貌。而珍藏于河西走廊瓜州縣境內的榆林石窟和東千佛洞卻形象地記錄了這一歷史事件。事實上,玄奘去印度等地學習佛教經典,是經過瓜州這一地區的。

榆林石窟和東千佛洞現存的唐僧取經圖共有六幅之多,分別在榆林石窟的2、3、29窟和東千佛洞第2窟中。
榆林窟2窟中反映唐僧取經的壁畫是西壁的一幅《水月觀音圖》,畫境十分恬靜優美:天空中飄著云朵,大地上則是草木茂盛,鮮花盛開,溪流潺潺,匯入大河,一條大河蜿蜒而去,怪異的石頭上坐著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旁邊還有生長旺盛的翠竹。河的對岸唐僧仰望菩薩,雙手合十,虔誠膜拜,期求菩薩的保佑。孫悟空左手拉著馬韁繩,右手舉至頭的頂部,手搭涼蓬遠眺。按照洞窟的年代推測,這幅畫遠遠早于《西游記》的成書年代??梢姡粕〗浀墓适?,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在民間流傳,經過藝術加工之后,更加精彩。
在東千佛洞中心塔柱兩側甬道的《水月觀音圖》中,各有一幅唐僧取經圖。北側甬道上的壁畫內容跟榆林窟2窟中反映唐僧取經的壁畫差不多,只不過在天上多了一些天神為他們護行。南邊甬道上的壁畫內容是唐僧躬身施禮,神猴一手牽馬,一手持錫杖,天上也有天神護行。
榆林窟3窟中有兩幅《唐僧取經東歸圖》。一幅繪制于西壁北側,在云霧繚繞的山崖,唐僧雙手合十,躬身拜謝佛祖、菩薩。身后神猴與白馬并排而立,白馬的鞍韉上有大朵的蓮花,蓮花上放著用錦帛包裹的佛經,佛經閃爍著熠熠的光芒。東面的壁畫上,在11面觀音下面,唐僧正在拜見,虔誠而用心,孫悟空腰際掛著錦帛包裹的佛經,右肩的錫杖上挑著經盒。
這些壁畫的內容基本上大同小異,給民間故事施以佛教理念,生動而富有感染力,其歷史價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