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論述了現代陶藝的基本語言特征,從現代陶藝的工藝材料、藝術性和時代特點出發,闡明了現代陶藝與傳統陶藝、工藝制作的區別與聯系,定位了現代陶藝具備的特征,明確現代陶藝的創作方向,加深了對現代陶藝的理解和認識。
關鍵詞 現代陶藝,工藝材料,藝術性,時代性
1引 言
上世紀五、六十代年代,歐美、日本的現代陶藝迅速發展,漸成規模,現代陶藝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才介紹入中國,在藝術界得到廣泛關注。現代陶瓷藝術在這一、二十年的發展中,在國內逐漸形成兩種態勢:一種是繼承傳統的現代陶藝,一種是學習外來文化的現代陶藝。至于哪種陶藝語言更純粹;現代陶藝究竟隸屬于藝術的、還是工藝的語言范疇,在現代陶藝界爭論不休。本文在闡明時代的條件下,分析了現代陶藝的本位語言。
2工藝材料的語言特征
每種藝術表現形式,都依存于一定的物質媒介方式。特定的媒介使得每種藝術形式具有特殊的表現力又富有個性特點。現代陶藝也與油畫、國畫、版畫等藝術形式一樣,借助于物質材料的工藝手段進行創作,只是它以陶土瓷泥為胎體,用釉色及各種彩料作為裝飾材料,通過一定的工藝手段,經過窯爐煅燒而成。
這里需要闡明的一點是,粘土、釉色及各種工藝技法,如同國畫、油畫的顏料、畫布、宣紙一樣,是藝術表現的必要物質條件,我們既可用它來寫生,也可用它去創作,表現我們的思想觀念、感受和形式美。這種論點可能與追求火性、泥性的論點相悖。不過泥性美、火性美是唯美藝術追求的延續,是追求材質表現的結果。的確,“材美工巧”在藝術創作中非常重要,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能體現出材料的藝術表現個性和特征,然而,雖然材料科學的創新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不竭的資源,但它始終不是現代陶藝追求的結果,如果說傳統陶藝是伴隨著人類生活實踐發展起來的,依賴于工藝,關注實用與審美的結合,那么現代陶藝則直接把陶瓷材料視作藝術表現的媒介和思想情感的載體,使得陶瓷材料在藝術創作中更富有創造性和表現力。
現代陶藝在創作中又很大程度地受限于材質原料,例如一般的陶泥坯體在高溫下易彎曲變形,只能耐中溫,一些色釉只能在一定的溫度和氣氛范圍內才能保持穩定發色,超過了這個范圍,要么發色不足,要么極不穩定。一些坯體構思精巧,形態優美,在窯爐燒成的過程中卻難以成形。在燒制過程中泥坯不能含有排不出的氣泡,否則,坯體在燒制過程中難免會炸開,因此,陶藝制作是一門工藝性很強的藝術,陶藝家不但要懂得基本的工藝流程,還要學習一定的技術,例如,高水平的拉坯、修坯技術會給作品的創作提供便利和效率。還有某些陶藝家通過探索溫度和氣氛對坯體及釉色的影響范圍,自己調節窯溫來燒制作品。因此,一位動手能力強的陶藝家不僅是一位藝術家,也是一位出色的陶瓷技術工人,所以,很多陶藝家都是利用工藝手段,在實踐中進行作品創作。曾有一位英國的陶藝家,在一個講座上詼諧地表示:“我喜歡陶瓷,是因為陶藝在制作過程中太容易出問題了。”
在制作過程中,一些作品需要精工細作,突出材料細膩溫潤的工藝特點,而某些作品則需要在成瓷的裂痕與變形的張力中尋求變化,加強藝術表現力。當然,與傳統的陶瓷藝術相比較,現代陶藝對工藝材料的運用更放松更自由,表現的題材也更廣泛。
3藝術性的語言特征
現代陶藝與傳統陶藝相比較,更強調它的藝術價值,淡化了傳統陶瓷的實用性和工藝性的特點。傳統陶瓷隸屬于工藝美術,作品是工藝美術品,而現代陶藝更追求作者情感的傳遞、精神的表達,作品為審美欣賞而存在,追求陶瓷藝術語言的“純粹性”,把工藝材料作為藝術表現的手段和媒介。
藝術的本質在于它經久不衰的創造力,創造性特征是藝術的本質特征,也是現代陶藝的本質特征。傳統陶瓷卻象一只紋身的花瓶,美觀實用,媚俗而重裝飾,講究工藝或逐流于市場,當然某些作品也富有不同的審美韻味,貼近大眾生活,深得群眾的喜愛。現代陶藝既可能符合大眾的審美,也可能超出大眾的審美,并且引導人們的審美,它是一種精神創造,目的是為了審美欣賞。另外,現代陶藝的表現形式也是多樣的,它可以借鑒其它的美術樣式,例如國畫、油畫、版畫的二維表現方式,也可利用雕塑的三維空間特點,重要的是它又有著自己獨立的語言特點:借助于各種符號,表達多元的思想和觀念,這已成為現代陶藝的一種表達方式,把創作的情感和心血與天然的泥巴相結合,使得作品富有思想和生命力,正如西班牙陶藝家克勞迪·卡薩諾瓦斯所言:“每件藝術品就是一種能喚起人們理性思考的形式,一種令人沉思冥想的理由,一種能夠啟迪靈魂的力量”。現代陶藝一般采用簡括的語言,器小而納萬物,方寸而容四海,表達也從二維波及到多維,裝飾豐富而富有變化。另外,現代陶藝又存在著與人類天然的情感與親和力,水、土、火是人類生存的基本元素,通過陶瓷的精神創造,既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又可慰籍人們遠離自然的心靈。因此,現代陶藝一方面在創新中發展,另一方面又往往與大眾生活相聯系,體現出大眾生活的審美趣味,例如融入人們生活的環境陶藝,尊重大眾審美的消費水平,而使人們樂于接受。
當然,藝術作品的價值,不在于作品本身的價值,而是由它對所處的歷史階段的突破和創造貢獻的價值來定的。藝術不是媚俗,優秀的藝術家常常通過創作的作品去感化人們的心靈,熏陶人們的審美觀念,引導和提升人們的欣賞水平。
4時代性的語言特征
每種藝術形式和觀念的突破與創新,總是和那個時代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新文化的符號和特點,留下時代的痕跡。現代陶藝的發展有很強的時代性,是藝術在陶瓷材料領域的延伸,在功能上與傳統的陶瓷藝術有著本質的區別,它不為藝術而去做陶瓷,而是為表現藝術而使用陶瓷材料,它的出發點和目的都和傳統的陶瓷工藝有著根本的區別。
現代陶藝受惠于當代陶瓷材料不斷推陳出新的科學發明與創新,使藝術表現含有高科技時代的特點。例如各種色釉的發明與配制,粘土的可塑與耐高溫的改良,大大豐富了陶瓷藝術的表現范圍,于是可以看到,陶藝家也一方面在研究材料的工藝特點,尋求適合的表現手段與技巧;另一方面,陶藝家也在探索其它藝術形式(如國畫、油畫)所達不到的表現力。釉色材料的豐富(例如現代日本已經發明三萬多種釉色)、多維藝術語言形式的探索和發揮、泥土的親切自然、窯火的溫情,使藝術家眷戀于現代陶藝的創作,貢獻給大眾一種新鮮的藝術體驗。一句話,現代陶藝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強調了藝術對生活的密切關注。
從當代藝術發展的角度出發,當代藝術風格更傾向于多元化,具體體現在人類的精神生活變得更豐富多彩,人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表現形式。綜合材料的運用和裝飾、各種質感的探索和嘗試、各種意識流派和觀念的誕生和介入,使人們更樂于接受手工操作性強的陶瓷作為藝術材料,在過程中享受樂趣(在歐美國家就有許多非陶瓷專業的人士進行陶藝創作,體驗生活),它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產物。藝術的生活化,使得陶藝創作更自由輕松,并一步步融入人們的生活。
現代陶藝打破了傳統陶瓷藝術表現的局限性,賦予陶瓷精神和情感的特征,拓寬了陶瓷材質的表現范圍,反映了時代條件下人們審美欣賞的新要求。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對當代社會生活的感受和理解,把歷史文化的沉淀、當代文化藝術的認識及修養糅合在作品中。現代陶藝也不例外,其創作中也必然蘊含著時代文化的信息和元素,時代大眾的生活模式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新鮮的血液,成為陶藝創新的生命線,只有在此基礎上,藝術家才能歸納出生活的本質,創作出前衛性的作品。
參考文獻
1 賈方舟.中國當代藝術格局中的現代陶藝[J].美術文獻,2001,22
2 徐 立.陶藝傳統與現代之我見[M].藝海文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