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來,浙江省第十屆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的工作可以高度概括為“關注民生”,尤其是農民的文化衛生狀況。而所做的一切,目的是為了要讓公共財政的“陽光”灑向農村,要讓廣大的農民群眾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
教科文衛工作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說起浙江省第十屆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5年來所做的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暉用4個字給予了高度概括:關注民生。
過去5年,委員會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尤其是農民群眾最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開展調研、立法、監督等各項工作,努力讓公共財政的陽光灑向浙江的每一寸土地,讓廣大的農民群眾也能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調研農村文化:豐富群眾精神生活
近幾年來,我省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文化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不少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但是,我省的農村文化衛生工作建設仍存在諸多不足。
2007年5月至10月間,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調研組,赴淳安、景寧、慶元、開化、文成、德清、上虞等縣(市)開展農村文化衛生工作專題調研。
調研組發現,我省部分農村的文化建設陷入了缺設施、缺經費、缺人才的“三缺境地”。景寧的梧桐鄉、淳安的嚴家鄉以及開化的村頭鎮等欠發達鄉鎮,大部分鄉鎮文化站都形同虛設,有的用來堆放農具和谷物,書籍則打包堆放在角落里,有的文化站雖然配備了圖書室、活動室,但圖書內容陳舊。
調查發現,目前全省鄉鎮文化站中,站舍面積為零的占29.7%,藏書量為零的占27%。慶元縣20個鄉鎮文化站中,只有竹口鎮文化站面積達到500平方米以上,有兩個鄉鎮文化站舍面積不足500平方米,其余17個鄉鎮均沒有站舍。即使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鄉鎮,其文化站的規模和服務水平也還是20多年前的樣子,除個別新增了網吧以外,其他均無明顯變化。
農村文化工作者向調研組反映,出現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農村文化經費投入不足。比如杭州市、寧波市的鄉鎮文化站平均財政撥款額分別為18萬元、19.62萬元,而衢州市、麗水市的鄉鎮文化站平均財政撥款額僅為2.48萬元和4.29萬元。農村與城市、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
調研組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些領導錯誤地認為抓經濟工作名正言順,抓文化衛生工作屬一時之需,只要經濟搞上去了,生活富裕了,農民的文化生活自然就能滿足。還有些領導因為農村文化事業發展,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中缺位或分值比重偏低,所以在抓農村文化建設時,往往熱情不高。
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調研組提出了要創新公共文化運行機制,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和增長機制,突出工作重點、統籌城鄉發展等建議。
根據調研成果,委員會指出,各級政府要將農村文化事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財政預算,作為評價地區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干部晉升考核指標;在制訂發展規劃、安排基本建設和事業發展經費時,充分考慮統籌發展,向農村文化事業傾斜。比如對欠發達地區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問題,鑒于部分偏遠山區無法或不便鋪設光纜或安裝無線接收設施,可采取政府買單的方式,租用通信、郵電部門網絡,使農民看上電視,聽上廣播。
2007年11月26日,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向省政府及相關廳局反饋了農村文化衛生體育工作調研情況。省委常委、副省長葛慧君在聽取情況反饋后指出,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的調研很深入,對這些年來我省在農村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面取得的成績進行了客觀和實事求是的評價;問題提得也很準,點中了要害;提出的建議對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教科文衛委的這份調研報告還受到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黃坤明的重視,他對調研報告作了重要批示:這個調研很深入、務實,對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有針對性,提出的建議有操作性。
此外,調研組還積極與省政府相關行政部門溝通,分別為5個欠發達鄉鎮各送去15套健身設備,同時在文化項目上實行重點扶持,切實為困難地區的群眾辦實事。
關注農村衛生:推進農民健康工程
近幾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衛生工作,圍繞衛生強省建設與“十一五”衛生發展規劃綱要,制定和完善“農民健康工程”,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強力推動農村衛生事業發展,使得浙江省的農村衛生狀況有了較大改善。
不過,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在農村文化衛生工作專題調研時發現,我省部分欠發達地區的農村衛生工作仍然存有不少問題:
——溫州市文成縣百丈漈衛生院7名工作人員中,4名為臨時工,原則上要求每個鄉鎮衛生院都配備的生化分析儀、心電圖儀、X光機、B超、尿液分析儀、血球計數儀等“六大件”,僅配了B超一項設備;
——淳安有接近一半的人口、衢州有接近三分之二的人口未能飲用清潔水;淳安縣鄉鎮衛生院413名衛技人員中,本科學歷僅占2.18%,大專學歷占29.29%,中專學歷占47.94%,無正規學歷者占20.58%,根本無法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連診治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也不夠。
2007年5月18日,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了省文化廳、省衛生廳、省體育局關于我省農村文化、衛生、體育工作情況的匯報。委員們指出,目前我省農村衛生工作發展不均衡,特別是一些欠發達地區農村衛生工作較為薄弱,需要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委員會的這些意見和建議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領導的肯定,目前有的已經被有關部門采納,有的經省政府有關部門認真處理,使問題得到了較好的改善。
事實上,本屆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對農村衛生工作一直十分重視和關注。早在2004年開展對省衛生廳長述職評議工作時,教科文衛委就曾實地視察了15個鄉鎮衛生院、個體診所、衛生服務站、中醫院、民營醫院和4個行政村衛生工作情況。
檢查組發現諸多問題,例如,衛生資源配置極不平衡,農村缺醫少藥的局面沒有改變,農民仍然買不到價廉有效的藥,等等。
針對我省農村衛生工作的現狀和問題,教科文衛委曾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見和建議。
在對省衛生廳長進行述職評議時,有委員建議省衛生廳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共衛生上,切實把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在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時,給欠發達地區更大的政策傾斜。同時,省財政應該較大幅度地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給基層衛生事業更大的支持,更大地調動各地開展農村衛生工作的積極性。
教科文衛委員會在評議意見中指出,省衛生廳要加強鄉村醫生的教育和培訓,增加農村文化衛生人才培養的經費預算,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定向培養適用人才。建立和完善城市大醫院醫生下基層工作制度,組織城市衛生醫療機構對口支援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真正提高農村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同時,嚴格執行城市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職稱前到農村服務累計一年的制度。
在提出評議意見的第二年,省衛生廳廳長李蘭娟向省人大常委會作了整改報告,提出將圍繞讓農民“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加強預防少生病”,全面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努力使衛生服務更加貼近農民。從當年起,按照農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以上的標準,設立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推動農村公共衛生工作任務的落實,使廣大農民真正得到實惠;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2005年起,按照參保農民每人每兩年20元的標準設立農民健康體檢專項資金,每兩年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提供一次免費體檢。
同時,根據委員會提出的意見,省衛生廳還到麗水、衢州等地鄉鎮進行了調查,進一步摸清了鄉鎮衛生院危舊房的底數,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歷史遺留和近年來新增危舊房的改造任務,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條件、環境和水平。
相關鏈接
參與制定《浙江省全民健身條例》
2007年,教科文衛委參與制定了《浙江省全民健身條例》。針對目前全民健身不平衡、中小學生體育健身活動權益得不到保障等普遍現狀,《浙江省全民健身條例》特別作了相關規定:公共體育設施開放時間,不得少于省體育行政部門規定的最低時限;學校體育健身設施在法定節假日、寒假、暑假和其他適當時間,應當向公眾開放等等。
另外,教科文衛委2005年參與修改了《浙江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2006年參與制定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為我省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環境。
諸如此類的地方性法規,教科文衛委5年來共提請、參與制定、修改了8件,其中包括《浙江省技術市場條例》、《浙江省專利保護條例》、《浙江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條例》、《浙江省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例》。
計劃生育執法檢查
2006年,教科文衛委對浙江省實施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其中,重點對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再生育、特殊情況生育審批等規定的執行情況,社會撫養費征收及行政處罰情況,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落實情況等方面進行檢查。
檢查結束后,針對存在的問題,教科文衛委向省政府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建議。目前,省政府已經出臺了公益金管理辦法,其他的整改措施也正在落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