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擬將個稅起征點由1600元調高至2000元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2007年12月29日,這一修正案得以通過,無需承擔個稅的工薪階層將由50%提高到70%。在僅僅兩年多的時間里,個稅起征點已兩次調整,決策者不斷向民生傾斜的決策指向,令人肅然起敬。
回溯兩年多前的個稅起征點調整,令人記憶猶新的當數全國人大歷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立法聽證會。這次立法聽證會使“民主稅政”初露曙光,成為立法民主化的標志性事件。正因為有了這種寶貴的民主體驗,不少人都期盼此次個稅起征點調整能重現立法聽證的盛況。但到修正案通過為止,并無這方面的安排,這不免稍稍令人感到遺憾。
客觀而言,立法聽證需要付出一定成本,也可能降低立法效率,但在很多情況下,這些付出是值得的。立法聽證,其本意是要求立法機關充分聽取各方訴求,公正平衡各方利益,進而提高立法質量。在現實中,立法聽證往往還具有推動公眾理解、支持立法的功能。以此次個稅起征點調整為例,盡管起征點已調高至2000元,但不少人可能還是覺得2000元的起征點“不過癮”,希望再往上調高。如果能通過立法聽證解疑釋惑,相信最終的決策更易為民眾接受,也更易被社會執行。
透過此事件,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進一步完善立法聽證制度。在中央立法層面,對于哪些法律案必須聽證、哪些不必聽證,以及聽證代表如何遴選、聽證意見如何處理等各種程序,立法法并未具體規定,也沒有相應的規范予以明確。而在地方立法層面,雖然不少地方的立法聽證搞得轟轟烈烈,也制定了一些立法聽證規則,但由于制度設計過于粗糙,立法聽證在許多地方并沒有成為常態性的民意征集機制,而是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乃至取決于有關領導的開明和重視程度。而且在實踐過程中,也不時暴露出不夠公正公開、合理意見無法影響立法決策等弊端。
正因此,民眾期盼此次能重溫“個稅聽證會”就有了更深層的理由。目前,我國成功的立法聽證會,次數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同樣,民眾通過參與立法聽證會,獲得民主訓練的次數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倘若能以此次個稅起征點調整為契機,重啟“個稅聽證會”,進一步提升立法機關組織聽證的民主素養、普通民眾參與聽證的民主能力,并在此基礎上總結成敗得失,進一步完善立法聽證的制度設計。其意義,顯然遠遠超過個稅起征點調整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