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根生
作者為《南京日報》要聞部負責人,江蘇省雜文學會副會長
有專家戲稱:中國高校董事會實質上不“董事”
中國人民大學在建校七十周年慶典上對外宣稱:中國人民大學校董會正式成立。
人民大學有位負責人說,校董會的一個很現實的重要功能就是為學校的建設籌資。人民大學校董會就囊括了港商曾憲梓、世紀金源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如論、北京漢青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漢青等名商大賈。早在成為校董前,趙漢青所在的公司就曾出資1億元,在人民大學創建了“漢青國際教育創新基金”。
高校成立董事會,也可算一個“國際慣例”。據介紹,高校董事會是美國各類高校的最高權力機關,是高校治理體系的核心。董事會對高校所有事務擁有最后的決定權,但它并不直接參與高校的日常管理,而是將行政權力授予以校長為首的管理層,將學術權力授予教師,學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參與管理,從而確保高校具有清晰的治理結構,實現“共同治理”。換句話說,建立高校董事會屬于高校管理體制變革范疇,主要是為了實現“共同治理”。但不知為何,高校董事會在我們這里主要功能就變成了“籌資”。
人民大學校董會成立,已有不少國內高校成立校董事會。各個高校,也差不多都把“籌集資金”視為董事會主要功能。由此,中國高校董事會實際上已變成“名人校友會”或“名商顧問團”之類。是否更多籌措到資金,成了衡量其成功與否的主要標準。故而有專家戲稱:中國高校董事會實質上不“董事”。
我國校董會之所以會把籌集資金作為主要功能或說重要功能,也有其必然性。近年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豪言壯語十分響亮。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乎是每個大學就想成為“世界一流”。我們也不能說這有什么不好,問題是,在許多高??磥恚^“世界一流大學”,首先得是巨型大學,而且恨不得幾年就建成。于是,大家都想到了“缺錢”。北京某名牌大學就宣稱:“建世界一流大學尚缺10億-20億經費?!睕]錢怎么辦?那就只好貸款。由于高校近年來超常規發展,已欠下銀行2000億元巨額貸款。因為還貸乏力,大學便“賣地還債”以至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不得不出來說,高校用地為教育用地,屬國有劃撥土地,按照現行法律規定,高校不得擅自轉讓國有劃撥土地、用所獲收益抵償債務。在這么個大背景下,我國校董會又怎能不成為籌資工具。
“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此言極是?!笆澜缫涣鞔髮W”,絕不等于“占地最大大學”、“校園最大大學”、“樓房最高大學”,也絕不等于“學生最多大學”。一言以蔽之,高校規模絕不是衡量一所大學是否成為一流的標志。追求“一流”,更應被注重的是學校質量和特色,一味追求學校規模反而會帶來一系列問題??辞暹@些,或許有助于校董會真正干些該干之事。當然,校董會也要為籌集資金操些心,但這不應成為主要功能,甚至是唯一功能。
其實,今天我國很多大學至多是個仿真系統。從外部看,作為大學,應具備元素一樣都不少,但進入其中就會發現,大學和其他社會組織沒多少區別,基本沿襲著行政管理體制。大學里,官滿為患,冗員太多。除了“廳級干部一走廊,處級干部一會堂,科級干部一操場”之外,還有什么巡視員、調研員等等。這些大學,似乎成了“社會主義大鍋”。高校收費越來越高,與此直接有關;高校教學質量上不去,也與此直接有關?!皩W術問題行政化,行政問題學術化”,已成為高等教育頑癥,嚴重制約著中國高校健康發展。如果校董會能夠改革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上多花工夫,多想辦法,多出力氣,那才是大學之幸。
我們確實很需要創建些世界一流大學。如果不擁有世界一流大學,哪怕這個國家規模再龐大,人口再多,幅員再遼闊,也永遠只能充當國際分工中小配角。對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國家而言,沒有世界一流大學,就永遠成不了真正的世界大國。也因此,就更需要校董會在改革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上多作貢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