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法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多門學科的交叉學科,公司治理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學科體系。但它又是一個現實操作性很強的領域。如何改進和提升公司治理是中國企業十分緊迫的一項工作。目前,從各種培訓中心到大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都在積極努力地開展公司治理培訓,但是實際效果往往不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高質量的教材,老師們各講一套,學員得不到一種完整和系統化的學習體驗。
法律學者、經濟學者和管理學者各自寫出了有關的書籍。法律學者的著作往往陷入法理分析和法條解釋之中,經常令非法律專業讀者難以卒讀。經濟學者的著作,總是把紛繁復雜的現實問題抽象化為可以形式化處理、能用數學公式表達的一套邏輯演繹,對一些簡單直白的因果關系進行一番復雜的所謂“實證研究”。出自管理學者的書,目前國內作者還鳳毛麟角,主要是翻譯一些發達國家出版的作品。這些書以故事、案例和經驗資料為主,很容易讀,也有一定的啟發性。但是由于發達國家公司治理的環境和所處階段及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我們差異太大,致使他們的很多經驗、技巧在我們這里少有用武之地。
正是鑒于目前國內在公司治理培訓上,從理論到實踐,從知識到技術,供求之間存在脫節與失衡,該書作者們編寫了《公司治理——董事與經理指南》一書。正如本書題目所示,該書以最核心的公司治理實務人士——董事和經理為主要讀者對象,深入淺出地探討公司治理領域的核心話題。
為了適合目前中國公司大多數董事和經理人士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知識需求,作者們走訪了從國有獨資、海外上市、境內上市到家族和民營企業等各種類型的中國企業,通過座談,廣泛了解中國企業家們最關注的公司治理問題。這些調研的收獲即體現在了本書有關章節結構的設計上,也體現在具體內容取舍和深度的把握上。調研的另外一個重要收獲,就是從走訪過的企業中挑選出有代表性、有特色和做得比較好的企業,邀請他們的高管人員親自撰寫了“中國公司治理案例篇”。
該書將公司治理的法律基礎和基本規范,與領先企業的公司治理最佳實踐相結合,并將公司治理層面的問題和公司管理層面的問題結合起來論述。
本書的一個特點就是深入探討了改進中國公司治理的兩個重要問題,即如何造就中國公司的CEO,CEO和董事長的角色安排,CEO和董事長、董事會的關系處理問題;以及中國公司如何構建一個戰略性的董事會,并有效發揮其戰略管理職能。本篇最后一章,我們將視角擴展到國有企業、家族和民營企業以及集團公司等不同類型企業的董事會與公司治理問題。
本書的最后是來自五個中國公司的治理案例,由各自企業的相關人員編寫。五個案例企業包括了國有獨資、境外境內同時上市、境外上市和境內上市的不同類型,所屬行業上包括了物流、能源、石化和電信四大行業。治理專題上包括了國有企業上市后的治理轉變、上市公司董事會治理的完善與創新、國有獨資企業的董事會建設、監事會的運作和通過引入專業評級改進公司治理等方面。
對于公司治理的實踐者來說,這本書所告訴你的,絕不只是一些具體操作方式,更多的是公司治理的理念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