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成因分類
1.構造地震是由于地下巖層的快速破裂和錯動所造成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總數的90%以上。由于構造地震頻度高、強度大、破壞重,因此是地震監測預報、防災減災的重點對象。
2.火山地震 是由于火山作用引起的地震,占全球發生地震數的7%左右。
3.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層陷落(如喀斯特地形、礦坑下塌等)引起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總數的3%左右,其破壞范圍非常有限。
4.誘發地震在特定的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如隕石墜落、水庫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二、按照發震的序列特征分類
1.孤立型地震 沒有前震,余震少而小,與主震震級相差懸殊,地震能量基本上是通過主震一次釋放的。
2.主震-余震型地震 一個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別突出,所釋放的能量占全部序列的90%以上,叫主震;其他的地震,發生在主震前的叫前震;發生在主震之后的叫余震。該類型地震的余震次數較多,持續時間較長。
3.雙震型地震 一次地震活動序列中,由兩個時間間隔不長,地點、大小相近的地震釋放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
4.震群型地震 一個地震序列中,主要能量通過多次震級相近的地震釋放,沒有明顯的主震,幾次地震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80%以上。
三、按震源深度分類
1.淺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也稱正常深度地震,占總數的3%。
2.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60千米至300千米之間的地震稱為中源地震。
3.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地震稱為深源地震。已記錄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約為700千米。
四、按震中距分類
1.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千米的地震;
2.近震震中距大于100千米、小于1 000千米的地震;
3.遠震震中距大于1 000千米的地震。
五、按震級(M)分類
1.微震1級≤震級<3級的地震
2.小震3級≤震級<4.5級的地震
3.中震4.5級≤震級<6級的地震
4.強震 6級≤震級<7級的地震
5.大震 震級≥7級的地震
6.特大地震 震級≥8級的大地震
六、按地震的破壞程度分類
1.一般破壞性地震造成數人至數十人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在一億元以下(含一億元)的地震。
2.中等破壞性地震造成數十人至數百人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在一億元以上(不含一億元)、五億元以下的地震。
3.嚴重破壞性地震人口稠密地區發生的七級以上地震、大中城市發生的六級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數百至數千人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在五億元以上、三十億元以下的地震。
4.特大破壞性地震大中城市發生的七級以上地震,或造成萬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在三十億元以上的地震。
作者單位:山東省滕州市羊莊鎮中心中學(277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