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消息
“積極心理學”來啦
2007年11月,當代中國出版社將《幸福的方法》一書引進中國,本書作者泰勒·本-沙哈爾博士嘗試用積極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傳統智慧精華,教給人們提升幸福指數和獲得持久滿足感的方法。“積極心理學”打破了100多年來傳統心理學只關注失敗和障礙的舊模式,關注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研究如何讓人活得更幸福。
心理學專業人才熱啦!
第十一屆中國心理學學術會議在河南大學結束,社會對心理學人才的旺盛需求使高校心理學專業炙手可熱。目前全國有300多所高校建立了心理學系和心理學專業,在校學習心理學的大學生、研究生近萬人。有關專家介紹,從事心理學研究的隊伍日益壯大,心理學成為高校熱門專業。高招時,招生比例高達20∶1,有的甚至達到30∶1。
數字百度
心理求助者,女性居多
據國內多家醫院近三年來的心理咨詢熱線資料統計和研究報告,渴望心理援助在人群中的分布:從職業上看,包括服務員、營業員、業務員在內的工人所占比率約為32%~33%,是渴望心理援助最多的人群;包括會計、技術人員、教師、醫生等在內的職員所占比率約為18%~20%;學生所占比率約為18%~19%;無業和待業人員所占比率約為11%~12%;行政干部、個體戶和農民所占比例較少,分別約為4.1%、1.6%、1.0%。從性別上看,在每100名有心理疾病的患者中,最少有64名女性患者。
心理探秘
夜晚情感最豐富
羅密歐和朱麗葉曠古爍今的愛情故事,發生在明月高懸的夜晚;《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演繹出戀人之間的情意綿綿……許多浪漫情節都在夜幕降臨時上演。心理學研究者也有共識,人在夜晚感情最豐富。在白天,大腦皮層活動很活躍,我們對自己的情感體驗進行理解、識別的時候,往往會作出更趨合理化和理性的判斷。而到了晚上,大腦皮層的活動水平逐漸降低,“情緒”占了上風,我們就容易受到情感的支配,更容易“跟著感覺走”。這時,我們表現出來的就是感性勝于理性的一面。
沉思默想也能止疼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克里斯托弗·蒂卡姆博士最近發現,沉思可以很好地達到鎮痛的效果。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院學報》上。
蒂卡姆博士領導的小組首次發現核磁共振成像設備在高科技止痛方面有應用前景。在正確的訓練下,慢性疼痛患者能通過意念來想象并鎖定他們的痛苦來源之地——在設備上會表現為高亮度及微紅小點,當疼痛患者通過想象疼痛感的多或少時,該區域也會相應地變亮或變暗,他們的疼痛感覺會隨之增加或減少。心理專家也認為,人們越是集中精力,越能影響身體的狀態。
過度吹牛是人格異常
在精神病學中有一種“夸大妄想”,表現之一就是吹牛。有這種妄想癥的人在與他人交談時會說得天花亂墜,內容往往脫離客觀現實,甚至是“天方夜譚”。
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的病態思維會變得毫無邏輯,吹牛內容也隨之破綻百出,這時候與人交談,人們才能判斷出這種吹牛行為是一種病態。
疑病是心理不安的轉移
疑病癥患者往往表現出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過度關注,對健康估計之壞跟身心情況很不相符,并處于對疾病的持續、強烈的恐懼之中。他們往往在沒有任何可靠證據的情況下,經常訴說自己病癥如何如何嚴重。當醫生檢查得出否定結論時,疑病癥患者也總是往壞處想。有疑病傾向或已患有疑病癥的人,應及時找心理醫生進行專業的幫助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