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可以仿照“蘇南模式”,利用自身的低成本,通過高薪或者股權激勵的方式,引進掌握世界一流技術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將企業自身的研發實力迅速提高到世界一流,這是企業培養自主研發實力、推動產業升級的捷徑

“星期六工程師”是個形象的稱呼,指那些利用周末為民營企業提供技術顧問的工程師們。
這個稱呼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長三角”和“珠三角”等研發機構和民營企業集中的地區。當時,掌握先進技術的科學家和專業工程師大多就職于大型國有企業或者研究院,隨著非國有經濟的興起,許多民營企業對科技人才也有了很大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星期六工程師”就有了市場需求和供給,民營企業有機會以相對較低的人力成本雇傭到掌握先進技術的工程師。
這種高技術與低成本完美結合的方式,使得這些民營企業的技術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實現了產業的快速升級。“星期六工程師”這種低成本的人才戰略和科技戰略模式為我們今天的企業和產業升級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低廉而快捷的產業升級之路
企業發展的要素包括土地、資金、勞動力和技術,其中,技術創新是推動企業升級,進而推動整個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不論是傳統產業的提升,還是新興產業的發展,都必須靠科技進步來推動。
放眼全球,每個行業里都有幾個經濟實力雄厚、研發力量強大的大型跨國企業,它們通過研發創新、研發轉換保持著企業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不斷推動企業升級和整個產業向前發展。例如汽車產業中的通用(GM),化工產業中的杜邦(Dupont),電子產業中的Intel,IBM等,它們都是所在行業的領頭羊,是推動產業升級的主力軍。
企業培養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方式有很多種,傳統方式是從積累到突破的漫長過程。企業通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逐漸積累自己的經濟實力和研發實力,然后在此基礎上實現科技創新,并運用到實踐中推動企業和產業的升級。另一種是通過技術引進或技術合作的方式,快速培養企業的科研與創新能力,以此實現企業和產業的升級。
中國在上世紀末抓住了全球產業轉移的機會,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產業升級。但是,這種依靠產業轉移實現的產業升級,并不能讓中國的產業發展走在世界前沿,僅僅是讓中國成為了高級生產車間。要讓中國的產業發展真正走在世界前沿,引領產業發展的潮流,就必須依靠自主科研力量和自主科技創新來推動產業升級。
面對產業升級的兩種途徑,如果選用傳統的方式,通過企業長期積累來培養研發實力,將是一個十分漫長并且伴隨著高成本和高風險的過程,不是中國實現產業升級的最佳方式,而技術引進與合作開發的方式,則更適合中國這樣具有后發優勢的國家。

中外合資就是目前中國比較流行實現技術引進和產業升級的方式,然而與一流跨國企業合作了這么多年,在許多技術密集型領域,例如汽車、電子等行業,許多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上,國內企業并沒有將它們的核心技術吸收消化,轉化為自主研發能力,結果是能與國外一流技術媲美的民族自主品牌的企業幾乎沒有,高端領域仍然被國外企業占領。由此可見,要實現產業升級,我們不但要引進技術,還必需依靠擁有民族自主品牌的企業快速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培養自己強大的研發實力,然后再在這個基礎上通過自主研發,來推動整個產業的升級。
當初蘇南的民營企業就是通過高薪引進上海的“星期六工程師”,以低成本大大提升了蘇南地區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重創了上海企業。中國企業可以仿照“蘇南模式”,利用自身的低成本,通過高薪或者股權激勵的方式,引進掌握世界一流技術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將企業自身的研發實力迅速提高到世界一流。這是企業培養自主研發實力、推動產業升級的捷徑。
奇瑞汽車:引進人才培養自主研發能力
國內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大多通過與國外著名汽車集團合作的方式,直接引進國外生產線和車型進行轎車制造,例如上汽集團、一汽集團等,它們雖然有著很高的產銷量,卻沒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研發實力,成為國外汽車集團在中國的轎車生產車間。
然而,奇瑞汽車從一開始走的就是一條自主品牌和自主研發的道路,為了在短時間內培養自己的研發能力,奇瑞汽車積極引進國內外一流的汽車技術專家,并且為他們施展才能提供好的平臺,將他們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轉化成為公司的研發力量。
許敏是發動機設計專家,歸國后,與原奇瑞元老陸建輝共同籌建汽車工程研究院,隨后吸引了后續的大量專業人才,并親自主持了奇瑞18款發動機的自主研發。祁國俊為車身專家,闞雷為海外市場專家,辛軍、田中文是技術專家,袁濤為采購專家,丁少杰為售后專家。
吸引這些人加入到奇瑞的團隊中來,一方面是建立民族自主品牌轎車的號召力,另一方面是中國良好的經濟發展形式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以及奇瑞為他們施展才能提供了足夠大的舞臺和豐厚的回報。
霍夫曼先生曾用“令人驚奇”這個詞來形容他對奇瑞公司建立研發力量的驚嘆。他是MSC公司的全球副總裁,曾為國外數家汽車公司做過咨詢項目,對全球汽車業的情況十分了解。“國外只有那些大公司才有研究院,如通用、福特有技術中心,日產、本田有研發機構。但他們的研發能力是經過很長時間才形成的。像奇瑞這樣的發展速度,是有些歐美廠商都無法做到的。” 霍夫曼說。
事實證明奇瑞汽車在建立自主品牌和培養自主研發力量方面是很成功的。奇瑞已經構建了從整車、動力總成、關鍵零部件設計到試制的比較完善的研發體系。一位資深發動機專家稱奇瑞自主研發的ACTECO發動機,至少讓我國自產發動機的水平與國外先進技術差距縮小了30年以上,奇瑞自主發動機產品性能已全面超越以往外購合資廠家產品和進口產品。
上海豐野:與科學家合作鑄就一流
上海豐野是一家以研究、開發、生產、銷售 金屬表面處理劑及相關環保型系列化工產品的中日合資的高技術企業。這個剛剛成立不到兩年,看似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卻擁有著世界一流的金屬處理劑生產技術,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能生產無機無鉻金屬表面處理劑的企業。
金屬處理劑行業在中國是一個發展非常落后的行業,據業內專家稱,目前中國的金屬表面處理劑技術比日本等先進國家至少落后10年,而中國又是金屬表面處理劑需求大國,用于汽車、家電、船舶、航空、軍工等行業的金屬薄板需要消耗大量的金屬表面處理劑。據預計,2010年中國薄板市場表面處理劑需求量為42888萬噸。
國內落后的技術以及龐大的市場需求,使得金屬表面處理劑的高端市場被日本和德國等幾個大型企業所占據,而國內的處理劑生產商只能在低端市場依靠價格競爭獲得生存。上海豐野表面處理劑有限公司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成立的, 她使國內資本與國外掌握一流技術的科技人員合作,將技術人員掌握的研發成果商品化產業化。
上海豐野所走的資本與一流科學家合作的道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公司剛成立便有了生產基地和研發基地,一方面保證了公司研發成果快速產業化,另一方面培養了公司的研發實力,實現了可持續成長。公司生產的無機無鉻金屬表面處理劑產品不僅符合人們對環保的要求,而且性能穩定,簡化了企業使用工藝,節省了單位產品用量,為客戶帶來了巨大價值。
武鋼、攀鋼等企業對豐野的處理劑產品進行試用和測試后,給予其很高的評價,豐野依靠其產品優越的品質成為了它們的長期供應商。豐野與首鋼和寶鋼接觸后,對方立即產生了興趣,并迅速對其產品進行試用和測試。這些鋼鐵企業在決定試用某種表面處理劑之前,通常要對該企業進行長達1-2年的考察,而豐野卻在如此短時間內獲得這些企業的認可,可見其技術的確是世界一流,為企業帶來了巨大價值。
當然,為了引進一流人才和一流技術,國內的資本方也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例如上海豐野就給予了核心技術團隊豐厚的薪資待遇以及公司股權,另外一方面,中國巨大的市場前景也是激勵技術團隊努力奮斗的動力。但是支付的這些成本帶來的收益也是巨大的,一方面使得中國擁有了自主品牌的金屬處理劑,而且代表了世界一流的技術,另一方面也使得企業迅速培養了自主研發實力,保證了公司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