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26;12”汶川地震發生以后,千里之外,浙江省各級公安機關、醫院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迅速行動起來,全力以赴,緊急調派警力、醫生護士、抗震專家增援災區。公安特警、消防官兵、醫生護士,千里馳援,奔赴前線,全力投入到抗震搶險救災的戰斗中去。
他們一直在搜救、搜救、搜救
“5#8226;12”汶川地震發生以后,5月13日清晨,緊急調集的我省第一批21名消防醫療救護隊員來不及和家人道別,便從杭州蕭山機場出發,作為全國消防部隊抗震救災第一梯隊馳援地震重災區都江堰市。
隨后,14日凌晨5時接到上級命令后,省消防總隊機關以及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紹興等消防支隊的404名官兵30分鐘內完成集結,攜帶生命探測儀、發電機、切割機、醫療藥品、個人防護裝備及壓縮餅干等食品以最快的速度,直奔災情嚴重的德陽綿竹市、什邡市和震中汶川縣的映秀鎮、水磨鎮、漩口鎮,實施救援。
記者在災區看到,面對無水、無電、食品短缺、通訊中斷等難以想象的惡劣環境,消防戰士明顯黑了、瘦了。但是他們不怕艱苦,連續作戰,爭分奪秒地搶救被困的群眾。在中國銀行綿竹支行倒塌的廢墟中,他們連續奮戰8個小時,成功搜救出一名被埋壓65小時的被困群眾。醫療隊的兩名男隊員,徒步30多公里,走入地震的中心——汶川縣的映秀鎮開展傷員救治工作。每天要救治上百名受傷群眾,一次,他們站在火堆旁取暖,竟不知不覺睡著了。
“現在是18時30分,我們所處的位置是綿竹市,這里的一家購物商場在地震中發生垮塌,現在,我們正借助生命探測儀搜尋生還者,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就絕不放棄!”杭州特勤消防大隊一中隊代理副中隊長程本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
杭州消防支隊西湖消防中隊的孫建軍是四川眉山人,他在杭州消防支隊服役已有6年。電話里,他告訴記者:“看到這么嚴重的災情,心里特別的難受……很多戰士都情不自禁地流著眼淚,巴不得早一點救助被埋壓的群眾。”
“我們的任務是什么?救人!(吼聲)”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地震現場救人十分危險。省消防總隊副參謀長王偉介紹,“5時左右,這里附近發生了一次余震,頭暈,感覺站不穩。情況穩定后,戰士們又沖了上去。”
由于地理環境比較復雜,地勢狹窄,中型以上機械難以進入,進入災區的消防官兵只能依靠簡單救援工具和雙手展開工作。
施救中,官兵們3個人一組,利用搜救犬、擴張器和生命探測儀對可能埋有群眾的地方進行重點搜救。
“工具不頂用。”
“怎么辦?”
“絕不放棄任何一個有生還的希望的人。”
20分鐘后……
“有戰士手套被磨破了,干脆脫掉手套,搬走倒塌的水泥塊;有的手被廢墟扎出了血,用毛巾包起來,繼續投入救生戰斗。”
“不說了,有一座廢墟下發現被壓群眾,我們立刻出發!”電話中傳來對方急促的話音,隨即電話斷了。
截至5月23日19時,我省赴川抗震救災消防救援隊從坍塌的廢墟中成功搜救出3名生還者、57具遇難群眾的遺體,救助2人,在余震中安全疏散66人,救治傷病員6475人。
瓦礫堆上搭起手術臺
5月14日上午,浙江首批97名醫療專家,從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出發奔赴四川災區。隨機運送的還有藥品、醫療器械等10噸急救物資。
據介紹,地震發生當天,我省赴災區省級醫療救援隊組建完畢,應國家衛生部和省委、省政府要求,5月14日派出首批97名醫療專家。這些專家由胸外科、腦外科、骨科、防疫和心理干預師等專業的醫生和外科護士組成,分別來自省級醫院和杭州、寧波、臺州、紹興、金華等地區醫療單位,全部都是各單位最精干的人員。
5月14日下午1時30分,由50輛救護車和100名司機組成的醫療救護車隊,帶著全省人民的深情厚意從杭州出發,日夜兼程趕赴四川地震災區。
“不管自然災害造成的傷害有多重,我們與災區人民的心始終在一起。”帶著5000萬浙江人民的真情與牽掛,我省一支又一支救援隊緊急趕赴災區一線抗震搶險救災。
“現在最大的困難是缺少醫療設備,心里非常著急。”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手術室的護士馮偉琴說,由于地震,醫院的手術室已震裂,臨時手術室是塑料薄膜搭建的,很簡陋,漏風,設施也很雜亂,要進行清創或截肢手術,根本沒有條件。
為了搶救傷員,邵逸夫醫院的麻醉醫生田樹明等人冒險進入了醫院的危房,硬是在手術室里扒出麻醉劑和其他醫療器械,組建起一個相對合格的手術室。第二天,就在這個手術室里,醫生們就為一個男孩進行了手術。災區白天天氣很熱,但手術室的溫度不能太高,附近的小孩就分頭找來冰塊和冰鎮礦泉水,為手術室降溫,幫了大忙。
“在災區,我們不僅僅提供醫療救治,群眾的心理和情緒也需要呵護和關懷。”一位醫生說,醫療隊為災區發放了疫病防治手冊,進行心理救護。還在當地建立了便民咨詢免費放藥點,發放治療感冒和腹瀉以及外傷的藥物。“其實當時的藥物供應已經非常緊張,醫療隊就把自己留用的藥品先發放給當地受災群眾。”
地震專家現場技術指導
5月13日上午,經中國地震局同意,省地震局調集了地質研究、建筑結構工程、地震預報等方面的5位專家——葉建青、石樹中、朱新運、韓用兵、孫海青,組成首批地震應急工作隊,帶著3箱專業儀器工具奔赴災區。5月14日下午3時許,都江堰市工農兵街一倒塌建筑物現場,我省首批赴四川災區地震應急工作隊隊長、省地震局應急救援處副處長葉建青接受記者電話采訪。
“我們現在在都江堰,正在協助現場救援官兵一起搜救困在倒塌建筑物里的群眾。”高級工程師葉建青向記者介紹。5月13日,5位專家日夜兼程,在重慶下飛機后,就直接坐上當地地震局準備的越野車趕往都江堰地震現場。
晚上23時許,5位專家到達指揮部報到。23時50分,指揮部接到震區現場救援官兵的求助,在一處倒塌建筑物里面發現一名幸存的群眾,但由于坍塌嚴重,不能貿然開挖廢墟,救援人員急需建筑結構方面的專家給予技術指導。我省應急工作隊中正好有這方面的專家,接到指揮部指令后,5位專家立即趕往救援現場。
“夜里24時左右,我們到達現場,馬上開始查看倒塌房屋的門窗、墻體等疊壓的相關情況,制定救援方案。為了保證不損傷到被困的群眾,防止建筑物二次坍塌,救援官兵在我省地震專家的指導下,一點一點地清理周圍的坍塌物。”葉建青說,“經過6個半小時的清障行動后,確認被壓在廢墟里的是一位女孩。在確定女孩的肢體能夠活動后,我們用特定儀器將女孩所處的位置進行技術處理,防止廢墟再次坍塌。同時爭分奪秒地處理倒塌物。女孩因為在黑漆漆的廢墟里比較孤獨、害怕,我們一直在和她保持交談,她的情緒現在已經漸漸穩定了,會不時地要水喝。”最后,女孩被成功救出,并送往醫院。
據悉,截至5月21日,我省已向災區派出地震應急專家5人,消防特勤人員423人,公安特警200人;此外還有醫療救護、衛生防疫、心理干預隊伍6支200余人,交通搶修隊伍32人,醫療救護車50輛。這些救援人員現在分布在平武、綿陽等地,積極參加當地的救援和衛生防疫工作。
題照:情系災區,大愛如潮涌動。哀悼逝者,悲痛化為力量。洪 兵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