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作為浙江省對口支援單位,受災嚴重的四川省廣元市受到了浙江人民更多的關注。目前,浙江正在舉全省之力支援廣元,與廣元災民攜手共克時艱,重建家園。
“浙江人是我們的好朋友”
“你們,用行動感染了我們;你們,用精神感化了我們。我們,在災難中學會了堅強;我們,將重新背起書包,走進課堂;我們,將以實際行動挺過難關,把悲痛化為力量,奮力托起希望的太陽。”
“孩子在,希望就在”。這是讓災區孩子們銘記一生的“六一”晚會。5月31日傍晚,由于教室破損及擔心余震,青川縣青溪鎮中心小學舉行的“六一”晚會,只能在學校操場上露天舉行。孩子們大聲朗讀著自己創作的詩,以此來表達內心的感情。
作為浙江省對口支援單位,受災嚴重的四川省廣元市受到了浙江人民更多的關注。
據統計,截至6月1日13時30分,廣元市因地震災害死亡人數4819人,受傷28241人(重傷2660人),失蹤125人。其中,青川縣死亡4695人,受傷15453人(重傷1522人),失蹤124人。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5月19日下午,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作出指示,要求浙江省對口支援四川省廣元市的抗震救災工作。20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專門派出了支援四川抗震救災工作聯絡小組奔赴四川廣元市了解災情。22日,民政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對口支援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確定由北京等21個省份分別對口支持四川省的一個重災縣,浙江對口支援青川縣。23日下午,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在省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提出我省要盡早謀劃對口支援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各項工作。
由此,浙江人民的心與廣元受災群眾的心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
“災民需要什么,我們就盡最大努力提供什么。”這是浙江省委書記代表浙江人民向受災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書記話音,蕩氣回腸。
救災是任務,更是義務。對于廣大受災群眾目前急需解決的“吃、穿、住、醫、學”,浙江省支援抗震救災工作組與廣元市有關部門廣泛銜接,共同研究,提出了緊急援助方案。各單位爭分奪秒,抓緊落實。
從省教育廳獲悉,目前,浙江省全面展開幫助四川省廣元市,特別是青川縣重災區學生復課和損毀學校重建工作,近期用于幫扶的資金將達2.6億元。
根據省政府確定的幫扶方案,我省援助廣元災區教育工作的近期目標是,用1至2個月時間,幫助廣元市特別是青川縣受災學校實現全面復課,然后再用2至3年時間,幫助廣元市完成受災學校重建任務,幫助廣元市教育逐步恢復到震前水平。據了解,其中用于受災學校重建所需的1億元捐助資金,近日將撥付廣元災區。
交通、民政、公安、衛生等單位也發揮各自部門的專業優勢,積極投入救災工作中。醫護人員、消防官兵、特警戰士、志愿者……浙江支援災區的這些“最可愛的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這4個字的深刻內涵。
“鐵的決心”、“鐵的手腕”、“鐵的行動”給了受災群眾“鐵的信心”。面對來自遠方浙江緊急的援助,廣元市災區群眾感激萬分。在青川縣城,聽說浙江人民要為災民建臨時住所,一位中年婦女激動得熱淚盈眶:“我們就盼著有個住的地方,這樣就能安下心來,開展生產自救。”一些地方干部說:“浙江人是我們的好朋友,一直來總是幫助、支持著我們。有了你們無私的大力幫助,我們抗震救災就更有信心了!”
帳篷、活動板,緊急馳援!
“為災區趕制帳篷,是當前最緊要的事,這切實關系到人的生命。”自從得知四川災區最需要帳篷后,浙江眾多帳篷生產企業紛紛挖掘出所有的能量。
這次特大地震使災區大批房屋倒塌,而重建家園需要一個過程,帳篷成為受災群眾遮風擋雨的臨時住所,需求量巨大。針對這一情況,中央決定千方百計組織生產并加緊調運帳篷,要求在1個月內向災區提供90萬頂帳篷。浙江是帳篷生產企業比較集中的省份,承擔著緊急生產救災帳篷的艱巨任務。
浙江省有18家企業承擔了民政部下達的在6月20日前生產發運31.2萬頂帳篷的任務。各企業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加強原材料采購,組織員工加班加點生產。
“廣元災區急需50萬頂帳篷!”5月19日傍晚,接到廣元市的告急信后,紹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心急如焚,馬上要求市有關部門和相關縣(市)組織力量采購盡可能多的帳篷,快速送往廣元市,以解燃眉之急。
接到緊急任務后,上虞市崧廈鎮政府馬上召集鎮里的骨干制傘企業分解任務。眼下正是各制傘企業生產旺季,但“天外天”、“金鼎傘業”、“友誼菲諾傘業”、“鴻亮傘業”等企業接到任務后,立即停掉原來外貿訂單,開足馬力,加班加點趕制救災帳篷。
5月20日下午,2500頂帳篷到位。武警紹興市支隊派出5名官兵和兩輛大卡車幫助運輸。當晚9時,離接到廣元求助信僅僅24個小時,滿載紹興軍民愛心的兩大卡車帳篷緊急駛往廣元。
5月22日下午3時30分許,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乘坐飛機來到湖州,在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省長呂祖善等陪同下,直接驅車前往湖州市銀格戶外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這是一個生產帳篷的專業廠家,承擔了中央下達的3.6萬頂救災帳篷生產任務。生產車間里,“克服困難,爭分奪秒,堅決完成救災生產任務”的標語十分醒目。工人們有的在下料,有的在裁剪,有的在縫制,有的在包裝,到處是忙碌的勞動場面。
總書記對企業干部職工說,當前,四川等災區抗震救災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但救災任務依然艱巨,特別是安置受災群眾急需大量帳篷。努力生產出更多高質量的帳篷,就是對受災群眾的最大關愛,就是對抗震救災的最大支持。
據悉,截至6月1日12時,浙江省累計發運帳篷47892頂,累計到達27507頂,其中到達廣元24308頂。
跟帳篷企業一樣在加班加點、夜以繼日地工作的還有活動板房生產企業。作為過渡安置房的主要材料,活動板的生產任務十分艱巨。
紹興長江精工鋼結構股份有限公司21日接受為災區生產1800套共計12萬平方米的過渡房生產任務后,22日就組織員工開始全天候滿負荷不間斷生產。
據介紹,浙江省將支援四川災區10.5萬套過渡安置房。其中對口廣元市,援建6萬套以上,總面積在150萬平方米以上。此次援建計劃分3期完成,一期1.5萬套要求在6月25日之前完成安裝,二期在7月25日前完成,三期在8月10日前完成。
接到援建任務后,東陽市4家建筑企業迅速行動,采購所需材料,聯系相關生產廠家,迅速挑選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帶隊人員,并按照就近的原則,調配施工人員。如歌山集團除在四川的項目部抽人外,還暫停貴州遵義的工程,把人員調配出來;中天集團抽調了都江堰、武漢、西安等地人員;海天集團從西安分公司、東陽三建從重慶分公司分別抽調了人員組成精干施工隊伍,全力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據統計,截至6月1日12時,浙江省累計生產過渡安置房10700余套,已到達廣元3181套。
用手摸一摸、敲一敲,還貼上耳朵聽一聽,羅殿華這才戀戀不舍地走出活動板房。“真希望能早一天住上這房子,不用再窩在帳篷里了。”在多方努力之下,5月26日,浙江援建四川首批過渡安置房,在四川廣元南河體育場工地正式開工建設。當晚,廣元市體育廣場人流如潮,市民紛紛結伴來看“新房子”。
據浙江省建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廣元元壩、朝天、青川、劍閣等縣(市、區),浙江的建筑企業共有10多個工地26日、27日開工,投入“戰斗”的工人近2000人。
災區的孩子,浙江歡迎你
前些天,杭州啟正中學來了一位特殊的插班生。“他叫唐義,是我們班今天新來的轉校生。他原來就讀的四川綿竹市城北中學在這次地震中成了廢墟。”班主任姚曉汝說。
就在唐義重新捧起書本的時候,杭州市教育局下發了《關于積極做好家在地震災區的在杭務工人員子女在杭就學工作的通知》,讓更多的災區孩子有了重回課堂的機會。杭州市教育局表示,各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各中小學(幼兒園)要為家在地震災區的在杭務工人員子女在杭入學入園提供方便,簡化手續,入(轉)學所需材料方面的要求可適當放寬。
根據浙江省教育廳的安排,杭州市教育部門將接收安排青川縣600名左右的中職學生,首批300名左右將在6月初到達杭州。浙江省教育廳要求,首批來杭就讀學生免除本學期學費、代管費、住宿費和生活費,而接收學校及其主管部門要全面負責做好來杭學生今后3年中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等管理工作。
和杭州情況一樣,面對汶川大地震,一個認捐重建災后校園、接收失學或致貧的孩子免費讀書的熱潮正在各地掀起。據了解,浙江省各地已準備接收災區孩子來浙江讀書,并將免收學生的學習費用。
據悉,衢州市柯城區教育局將在衢州創辦“抗震救災愛心班”,讓災區150名中小學生前來入學,學習、生活和交通費用由衢州市全包。5月22日,省重點技工學校——衢州市技工學校,向民政部門遞交特殊報告,要向災區招收一批免交一切費用的學生,畢業后將優先推薦到長三角的企業就業。
對于災后建設工作,“就業移民”意義非凡。
5月19日,溫州市勞動保障部門發起“為災區提供就業援助”活動,向各用人單位發送了《關于向災區提供就業崗位的通知》,希望各用人單位積極行動起來,為災區提供就業(崗位)援助。
截至28日下午,有39家溫州民營企業承諾為災區人民提供超過8000個的就業崗位。
溫州龍灣區經濟聯合會、企業家聯合會和企業聯合會決定,在今后的10年時間里,每年都為災區人民安排1000個就業崗位,為20歲到40歲的災區勞動力就業提供方便。另外,蜘蛛王鞋業集團等20來家溫州民企作出承諾,在搶救工作結束,災后重建之時,積極促成適齡的災區人民到溫州工作,將提供5000多個工作崗位。
生命至上,愛心無價。浙江人民將繼續向災區伸出溫暖之手,與廣元災民攜手共克時艱,重建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