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8年,注定會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不平常的年份。
繼年初發生的低溫冰雪災害之后,又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災難不期而至——5月12日14時28分,北緯31度,東經103.4度,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地震……
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吞沒了數以萬計的生命,毀壞了無數家園。
地震發生后的第一時間,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批示,要求盡快搶救傷員,確保災區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溫家寶總理不顧余震頻發,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前線現場指揮。在飛機上、在指揮棚里、在搶救現場,溫總理反復強調一個工作中心,那就是“救人”:“有一線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連日來,我們被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場景,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感動著、感慨著、感嘆著。
“我們都是汶川人!”“我們與你們在一起!”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是支援災區的實際行動,到處是捐款捐物奉獻愛心的長長隊伍。從中央領導到廣大群眾,從企業家到普通員工,從海外華僑到港澳臺同胞,從白發蒼蒼的老人到天真活潑的孩子,人們莫不慷慨解囊爭相捐款,莫不盡己所能貢獻一份力量。
國際友人這樣感嘆:“難以置信,這些人民沒有抱怨,只是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救濟工作……你能在世界別的地方找到這樣的13億人嗎?”
珍愛人的生命,把搶救人的生命作為頭等大事,是這次抗震救災的一個鮮明特色,也是凝聚舉國之力的最大亮點。從胡總書記深情親吻震區受傷的小女孩,到溫總理向遇難遺體三鞠躬;從“首先救人”、“救人第一”、“救人是重中之重”的真誠表達,到救援人員千方百計、分秒必爭的自覺行動……這一切,無疑是這次抗震救災給出的又一個歷史性標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5月19日至21日的全國哀悼日,則把尊重生命的交響曲推向高潮。國旗緩緩而降,生命的尊嚴冉冉升起。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在全體國民默哀3分鐘的莊嚴禮儀上,我們分明感覺到了一個普通人的生命價值,一種回歸人本的生命尊嚴。
視生命高于一切,視人民高于一切,不僅詮釋了“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的真正主人”的憲法精神,而且昭示了普通國民在國家政治天平中的分量,使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得以張揚。把普通人的生命,把普通人的人格尊嚴放到了最高位置,這是對生命價值的理性回歸,是邁向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尺。
正如很多觀察家所觀察到的,中國政府今天得到人民自覺和自發的支持,原因很簡單,“人”的價值成了政府所作的一切的核心。當民眾在政府的行為中發現自身的價值的時候,其對政府的支持就是發自內心深處的。
死難公民享有無上哀榮,這是共和國歷史的首舉,意義巨大,影響深遠。它的背后體現著一個國家對個體生命的敬畏,對自己國民的尊重。因為沒有對生命的敬畏,就沒有對人的尊重;沒有對逝者的哀悼,就沒有對活著的人的珍惜。
尊重生命,更應該是對活著的人的關注。作為一個人,他天然地享有下列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基本權利:生命權、財產權和自由地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堅持以人為本,首先要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包括生存權和發展權在內的基本權利,尤其是當下正處于困厄、艱難中的弱勢群體。
我們期望,對生命的尊重,不僅僅是反映在危機處理上,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在非危機時期的日常生活中。就是說,危機處理過程中所出現的諸多政府品質,如責任、透明和高效等必須延伸到日常治理過程中去。
多難興邦,讓我們在地震的廢墟上重新認識“人”的價值與尊嚴,讓我們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重新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