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剛完成一個大動作。市直機關126名縣處級領導干部被納入調崗范疇。不只是對縣處級官員,目前,鄭州市對市直大約260名科級官員的單位內調崗也在籌劃中。
鄭州市剛剛完成了一個前所未有且難度極高的動作,市直機關126名縣處級領導干部被納入調崗范疇,其中49人進行了交流換崗,36人退出現職改任非領導職務。
至今,涉及調崗者,不管跨度大小,比如從商務局到體育局、從糧食局到老干部局,從房管局到規劃局等,均已到位,開始接觸新面孔、熟悉新崗位。
1月15日上午,鄭州市委組織部負責同志說,“目前來看,我們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交流也初見成效。”不只是對縣處級官員,目前,鄭州市對市直大約260名科級官員的單位內調崗也在籌劃中,“大體安排是,春節前相關單位報方案,春節后進行。”
官員調動一向是個敏感話題,注目鄭州,縣處級官員調崗在先,科級官員調崗在后,涉及300多人,近乎涉及全局,其何以調,又如何運作確保平穩過渡,自然格外引人關注?!斑@次交流,沒有出現意外,也沒有出現大的波動。”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
[決策始末]
慢決策、快執行
有關本次官員調崗,因為媒體報道有限,在公眾視野里,是一次緊急行動——調崗動員會于2007年12月20日召開,2008年1月初,涉及人員已經到崗。
事實上鄭州市對此運籌已久?!笆形瘜Υ耸欠浅I髦氐?,是研究了很長時間的?!苯M織部負責同志說。
原鄭州市商務局副局長、現調崗到鄭州市體育局任副局長的趙國強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說:“去年9月份,組織部就找我們征求過意見了?!?/p>
在鄭州市委組織部看來,鄭州市直機關的官員該動動了,支撐組織部這一認識的是一項調研:市直機關有些領導干部竟在一個部門干了8年以上,有些更長達11年。
而領導干部“一個單位定終身、一個部門打圈圈”,弊病極多,比如激情消散、服務意識淡薄、工作效率不高等,尤其是容易從工作網發展為關系網,形成團團伙伙,滋生腐敗。
“‘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這些來自老百姓的揶揄,在個別部門和個別干部身上是存在的。對干部進行調崗尤其是對中層干部進行調崗,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很好的辦法?!苯M織部有關負責人說。
另外一點,鄭州市直機關也出現了領導班子成員偏多,班子年齡結構、專業結構不合理和因此出現的人浮于事現象,需要來一次牽動筋骨的大調整。
“這也是我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個探索性做法?!苯M織部的工作人員說。
記者多方求證發現,鄭州市在運籌本次大范圍、高職位調崗時,盡管在周邊省市多有考察和學習,但囿于經驗有限,更多的運作辦法來自自我摸索。
就此,河南省社科院黨建與政治研究所所長王友洛說:“此前盡管國家對干部調動有要求,可是像鄭州這樣實施的不曾有過?!?/p>
但探索并非無經驗可循,記者發現,不管是被國家于全國推廣的“三級聯創”還是“三票制選拔干部”和“差額選舉”,鄭州市在領導干部的任用上,一直推崇和致力于創新,建樹頗多。而就在2004年,鄭州市研究出臺了《鄭州市公安局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暫行規定》,一大批精英干部被選拔出來,引起大范圍的轟動。當時,時任鄭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的姚待獻就是現任鄭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然而,本次百余縣處級官員的大范圍、跨委局調崗則是全局性的事務,這使得鄭州市委組織部運作起來“小心翼翼,始終如履薄冰”。
[操作路徑]
人崗如何適配
毫無疑問,干部調崗牽一發而動全身,運作不當,不但容易引起當事人的不配合,還將波及開去,影響更多干部的積極性,甚至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
“這項工作非常復雜,諸如誰符合條件、調到哪里、何時調、個人意愿、組織程序等,不敢稍有差池,否則就會影響當下工作?!苯M織部負責同志說。
為平穩推進交流,市委組織部多次召開座談會,直接聽取50余位市直單位主要負責人的意見,發現調崗者有著種種擔心。“最終,我們實現了49人交流、36人退出現任領導職務,單是這些數據,你就可知我們做了多少工作。”鄭州市委組織部市直處的負責人說。
對于這樣一項牽涉面極廣的人事調整,鄭州市組織部門在操作過程中突出人性化和溫情化。
比如在確定對象時,首先明確了交流對象的具體條件,而在交流前,挨個對相關者進行談話,發給表格要求其根據自身專業特長填寫3個交流意愿,以供組織參考,同時對符合離職條件的人員做了詳細安排。做到了“進”則朝氣蓬勃、“退”則心情舒暢、“留”則加倍努力,“轉”則奮發進取。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本次干部調崗中,有一個人相當特殊,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原鄭州市商務局副局長趙國強,在填寫交流意愿時,他的第一選擇是出于個人愛好和專長的市體育局,市委組織部在提方案時考慮了他的選擇。像這樣把工作需要和個人意愿結合起來的情況還有很多。
“這次交流,我們不能保證每個人都人盡其才,但我們是在綜合了個人意愿、專業特長、班子結構包括性別結構、培養干部等基礎上做出的決策,是經過市委反復研究的,應當也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苯M織部負責同志說。
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那么多干部,盡管交流之前很多人心情忐忑,也提出了各樣要求,但組織命令一下,全部服從安排,這也表現了干部隊伍的素質?!?/p>
沒有出現意外確乎可喜,調崗之后,這些“局中人”作何感想?
1月13日、14日和15日,記者聯系了6位調崗官員,他們在接受采訪時均對這一政策表示了積極認可。
原鄭州市糧食局副局長現任市老干部局副局長的葛巧紅分析認為,按照人力資源管理理論,1~3年,是一個人對工作的陌生、熟悉、熟練期,3~5年是得心應手和充滿激情期,5~7年是激情消退期,“調崗確實能調動干部的積極性,有利于個人成長。”
而本次官員交流中,由市政局副局長調任市環保局副局長的李俊杰博士則談到,更多崗位的經歷,更能培養出知識面寬廣的復合型人才,框定在一個崗位是對干部的浪費。
[專家建言]
尋求制度化安排
“鄭州市這次干部調崗,我已關注了很長時間,我是贊同的,因為這能收到很多好的效果,有利于工作,更有利于被調崗干部本人。”王友洛所長說。
王友洛說,黨內關于干部任職和輪崗,是有規定的,但由于非常復雜,動起來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并且不能避免出現短時的波動,這就是這些年個別地方在執行國家規定時不積極的原因,“從這一點出發看,鄭州市的做法就值得充分肯定。”
而在河南省政府發展中心一位處長看來,鄭州市可以將步子邁得更大些,將更多的正職納入調崗范疇,在中層調崗時也有選擇性全局性交流,另外不能畢其功于一役,而應長期化制度化。
就此,鄭州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鄭州市有意繼續在干部調崗方面積極探索,“看起來步子大力度大,但穩步推進才是現實的、穩妥的?!?/p>
這次交流,一批干部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重新選擇了工作崗位,一批優秀年輕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一批干部因為年齡原因退出了實職,班子的年齡、專業和性別結構等也都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在這次調崗干部之外,還有20名領導干部因年齡原因退出了實職或退休,綜合來看,是共贏的政策安排。
鄭州市委組織部一位負責人說:“等過一段時間再來看這次交流,我們相信效果會更好,會得到更全面的認識和肯定?!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