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黨的十屆二中全會上我有幸地現場聆聽汪洋書記的報告,開始不覺得震撼,后來越來越感覺汪洋書記發力了,從廣東的試水到廣東成就,從廣東的貢獻到廣東的憂患,從廣東的思想解放到廣東的思想再解放,無一不引起人們的深思!其實最引起民眾共鳴的是汪洋書記的鐵拳治會風。確實,濫會,爛會嚴重地影響會議的質量和浪費納稅人的錢,非治理不可。

最使我觸動的是汪洋書記2008年1月16日說的“要讓領導同志講真話不講套話,講實話不講空話,講有感而發的話不講照本宣科的話,就必須允許他講不準確的話,或者是允許他講錯話!”報紙是這樣報道的:省委書記汪洋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
為什么會引起“全場掌聲雷動”呢?是否大家被假話世界壓抑了很長時間呢?也許當年“讓人說話天不會塌下來”的余悸未消,也許不說真話是待人處世的一種方法?
讓人講話,天不會塌下來??磥眍I導干部不僅要讓別人講話,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說話。按說領導干部理所當然的具有話語權,但“大有大的難處”,有話語權的不敢講真話,想講真話的沒有話語權不敢講真話,說了真話的又怕講了錯話,憂心忡忡,像契訶夫小說的小公務員,給嚇死了。
不說話是對的,因為講錯話的后果很嚴重,說錯話不僅影響自己還影響別人,以至于領導干部都不敢講真話了。事實上,作為公眾人物,現在說套話、講空話、說大話的大有人在,而且是自愿這樣做的,他們也許會這樣自問:我為什么要說真話呢?我很少陪同領導考察,但是我考察到的東西往往與領導考察的不一樣。我考察是尋找我們存在的問題,給領導做正確的決策,而大部分人考察是為了迎合領導的意圖尋找“正確”的依據。兩種不同的考察思維必定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慢慢講,想好再講”也許你很小的時候,在你剛有思想的時候,你母親對你這樣說。說話,對于一個人來說是一門藝術。言語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種傳達思想感情的工具。
說話是人的天賦本能,但良好的談吐卻要靠后天的練習。急事,慢慢地說;大事,清楚地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地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地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么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善于說話,小則可以歡樂,大則可以興國。1月28日溫總理在長沙火車站面對滯留車站的群眾動情地說:“春節快到了,我給大家拜個早年。你們被困在火車站無法按時趕回家過年,我表示深深的歉意?,F在我們正在想盡一切辦法搶修,一定把大家送回家過春節?!贝髲d里爆發出一片熱烈的掌聲。這就是一個總理的情懷!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說話,但話說得好的人卻不多,說話并不見得比寫文章容易,文章寫好了可以修改,而一句話說出來了,要想修改是比較困難的。正所謂“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對我有不滿的地方,請一定要對我說!
(作者為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