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年初七開始,宿遷就擂響了招商引資新春出征第一線的戰鼓。這些天我出去了,市長出去了,市級黨政領導都出去了,各縣區、各部門主要領導都紛紛請假外出招商。我們不搞“大呼隆”的招商會,全是“小分隊”上門招商、叩門招商,我每到一個地方總被一個站點、一個時分地安排著會客商、到工廠、見面談……每天口干舌燥,嘴上起泡,聲音帶啞,儼然成了一個“招商巡回大使”。

當我們在招商地時,總能碰到我市不同的招商人馬,他們為了不同的項目,盯著不同的客商,有時在一個飯桌上能碰頭好幾路招商人馬,我戲稱“成了吃飯游擊隊!”在上海新世界大酒店的45層旋轉餐廳上,同時坐著市檔案局的正副局長。上海市委接待辦的處長驚訝地說,我們見過全國各地那么多招商的人,從來沒有見過檔案局的人也出來招商。飯桌上的一個客商當即表示一個月之內打1000萬元到宿遷注冊來投資!確實,我們做到了“沒有與招商引資無關的部門,沒有與招商引資無關的人。”
外界對我們政府推動、干部出動、全員發動招商引資有些看法。有的認為這是政府工作的“錯位”,有的認為這是急功近利搞“政績工程”,有的認為這是干部無事可干冗員太多,有的認為花費不少是巨大浪費……對此我有幾句話心里話要說:
政府工作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達地區除了區位條件的優勢外,也走過了政府主導干部帶頭的招商引資過程。現在發達國家首腦訪華也學會帶上眾多的大公司老板,利用政治、外交幫助企業拿訂單,爭取中國的投資。更何況經濟落后地區能有資格和底氣說,政府不用動員和組織招商在家搞公共服務嗎?經濟發展有“馬太效應”,越好越好,越慢越慢,慢了就會被遠遠地甩在后面,市場競爭不相信眼淚!
招商引資是政績工程嗎?經濟落后地區存量資產不多,扶持本土企業還難以成勢;民間資本有限,鼓勵全民創業力量有限,必須解放思想,吸引更多的外來資本要素投資聚積。招商引資會增加財政收入,去年我們就增長了60%以上,但對工業的項目財政實際還是補貼錢的。我們更看重的是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留下百姓富裕的固定收入。
招商引資是一件最艱難的事。經濟薄弱地區大多先天基礎較差,配套能力不強,經濟發展的“頭三腳”非常難踢。上門敲門盯,四處求人拜門,有時會拒之門外,有時會遭到冷遇,連我也會被有意干晾2個多小時的(客商說這是考驗你們的誠心)。我們唯有誠心待人,甚至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個中苦衷不足而一,若非親歷難以理解。沒有事業心和壓力感是難以堅持的,當此難事,我們不上誰上,只有干部帶頭沖鋒陷陣!
招商引資需要人才。經濟薄弱地區因為條件所限往往留不住人,學有所成的人不回來。相對學歷層次高、能力強、信息渠道多的人集中在官場上。干部不帶頭招商難道能推給百姓嗎?我們也在做以商引商的工作,也發動民間招商,甚至聘用過社會專業招商人員,但遠遠不夠。干部有優勢,有身份用來為發展應該把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在宿遷“最大的能力是發展經濟的能力,最大的本領是招商引資的本領。”同時,干部通過招商學到了市場規律、生產技術,了解了客商所想所盼,今后會更有針對性地做好服務工作。這比在家喝茶看報冷冷清清好得多!
至于說那么多人外出招商成本大效果差,有人說我在上海新世界旋轉餐廳吃飯要花多少錢?這是我有意說的,說明我們招的是大項目,是有實力的客商花錢。外出總是客商接待我們,這是人之常情,當請我們點菜時,我們會盡量為客商省錢。其實我們最喜歡在工廠食堂吃工作餐,也有在路邊店吃面條被城管隊員攆過的經歷。招商必要的成本是要付的,即使一時沒成果,但你經歷了艱難,受到過挫折,更會珍惜為客商服務的軟環境,同時通過外出看到別處的加快發展,增強緊迫感、危機感,下決心發展宿遷奮力趕超!
這就是我的招商觀,宿遷只能這樣做!
(作者為宿遷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