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報告強調要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作為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重慶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必須以改革創新推動國有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深化大集團戰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按照新的戰略部署,重慶要進一步深化大集團戰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2012年前,將投資集團全部打造成為資產上100億元的集團,工商產業集團全部成為銷售收入100億元級集團。要大力推進市屬國有重點企業的整體上市工作。2012年前,適于上市的市屬國有企業全部整體上市,股票市值達到5000億元左右。要全面深化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尚未改制的38戶國有大中型企業,用3年左右時間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造。要進一步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形成投資、工商產業和地方金融三大板塊帶動我市經濟發展的大格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有企業科學發展。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國企改革發展,我們要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項目,實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技術含量,提高勞動生產率。要牢固樹立以自主創新贏得戰略主動的意識,善于用全球戰略眼光,盯住世界技術潮流,加快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加大研發費投入,力爭到“十一五”末,市級國有工業企業的研發費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要加快推進一批國有企業的環保搬遷、退二進三和退城進園工作,達到推動企業綜合改造、實施污染綜合治理、搬活搬大搬強、實現科學發展的效果。
積極反哺農業,當好統籌城鄉發展主力軍。重慶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有企業要積極反哺農業,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當好主力軍。要引導推動一批涉農集團,積極扎根鄉村,在轉移農村勞動力、促進農業產業化、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中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要動員和組織企業集團與區縣結對,在全市“一圈兩翼”250個重大項目中,國有獨資或控股企業承接數量要超過180個,投資額占比超過70%。要探索建立國有企業承接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新機制,摸索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路子,創造農業產業化經營、公司化運作和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的新模式,實現城鄉互動發展。
既要改革又要穩定,把和諧貫穿于國企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國有企業要充當職工物質文化需求的保障者、企業內外矛盾的協調者、地方經濟發展的推動者、政府各種調控的支撐者。要培育打造企業和諧文化,把和諧貫穿于國企改革發展的全過程,把改革的力度、推進的節奏與職工的承受度有機結合起來,集中化解一批突出矛盾。要充分尊重職工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以建立職工收入與企業經濟增長速度相匹配的增長機制、困難職工的扶貧幫困機制、職工合法權益的保護機制等為主要內容,構建共建共享機制。
創新黨建思路,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國有企業首先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完善適合國有企業特點的領導人員管理辦法”的新要求,創新企業領導人員的培養和選聘機制,培育一批全國知名甚至世界聞名的企業家隊伍。要提前做好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各項準備工作,加強思想和組織建設。要繼續推進黨務公開,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探索職工民主管理的新途徑,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和諧國企新氛圍。